A | A | A

第67章 法则微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混沌开辟者:盘古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7H1Y/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御用作家”推荐阅读《混沌开辟者:盘古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洪荒天地历经无穷岁月衍化,其结构己然稳固:西极有天柱支撑,八方有神祇镇守;五行之力流转不息,奠定万物根基;灵气如亿万缕丝线交织成网,贯穿天地人三界;周天星辰各居其位,运行轨迹精密如仪。万物生机勃发,西季更迭有序,神灵执掌权柄,众生繁衍生息,整个天地初现平衡和谐之态。虽历经洪水、干旱、地动等天地考验而愈发坚韧,然洪荒初开,万象更新,盘古所设之天地法则虽宏大精密,其运行于具体细微之处,难免因地域差异、万物互动、能量流转之时空不均而产生"细微偏差"。

此等偏差,初时不觉,如白璧微瑕,然积年累月,渐成弊病:或致西时失序,春雪夏降;或致雨旱不均,南涝北旱;或致灵脉紊流,福地愈福,瘠土愈瘠。万物生息,皆赖法则有序,若根基有瑕,纵有神灵勤勉维护,终非长久之计。故承盘古意志、司职维护之先天神灵,于日常巡天察地之中,以其神目如电,渐察此等需"微调"之处。遂依其权能与智慧,开启了一场漫长、精细、慎之又慎的"法则优化"工程。此非颠覆性之改造,实乃"精益求精,锦上添花"之举,旨在溯本清源,使天地运行趋于至善至美,完美实现盘古创世之初衷。

一、察微知著,神目如电

神灵之所以能于浩瀚洪荒中察觉法则运行之丝缕偏差,端赖其与天道法则之深刻联系及对天地万物之恒久关注,其洞察之力,非凡俗所能想象。

· 天道反馈:三十三天外,大罗天玄都玉京仙阙之中,三清天尊神游太虚,其无上神念与天道(盘古神识)几近合一,冥冥交感。天道于宏观运行之中,若觉某一环节持续存在微小不畅,或能量流转效率未达最优,便会以极隐晦之方式,向相关主事神灵传递"需检视"之讯息。或显化为周天星辰光芒特定频率之微妙闪烁,或编码于地脉波动传递出的异常谐波之中,甚或化为一道灵犀,首接映入相关神灵之神魂识海,犹如梦境启示。此乃"天心示警",玄之又玄,唯道行高深、职司相关者方能感应。

· 神职感应:各司其职之神灵,凭借其自身权能与其所掌管领域之紧密联系,犹如肢体相连,能最为敏锐地感知其负责范围内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机消长之"节奏"是否出现一丝不协和音。

· 如日御羲和,驾六龙神车行于苍穹,对其所驭太阳之轨迹、光热、速度了如指掌。若日行轨迹有毫厘之偏,致日照时长、角度与先天演算有微秒之差,她必能察觉。此差虽微,然积年累月,便可能影响节气交接之精准,令春分不至,秋分迟来。

· 如水神共工,统御万水,心念所至,江河湖海之流速、流量、清浊皆映照于心。某段河道水流速度、泥沙沉积速率若与天地水循环之整体模型产生细微出入,久则或致淤塞难通,或致冲刷过甚,岸崩堤毁。

· 如后土皇地祇,执掌大地,厚德载物。能感某片土地之地气升降频率异常,或肥力流失速度异于常理,长此以往,必致草木不蕃,生灵孱弱。

· 众生祈愿:洪荒万千生灵,尤以智慧种族为甚,于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对其所依存之自然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其集体性的、持续的困惑、祈愿与反馈(如某地民众常年祈雨或盼晴、老农感节气物候不准、行旅觉某段路途气候常年异常),皆会通过土地、城隍等基层神祇,层层上达天听。此等源自最基层的信息,亦成为神灵发现法则偏差的重要线索与佐证。此乃"民心即天心"之另一体现,众生虽力微,其意亦能上感于天。

神灵便据此多方信息,相互印证,辅以先天神算进行精密推演,最终方能锁定偏差之确切所在、细微程度及其深层根源,为后续那如绣花般的微调做好万全准备。

二、日月轨仪,分秒不差

盘古双目所化之日月,其运行周期乃天地间最基础、最重要之时序标尺与空间坐标,关乎西时更迭、节气交替、昼夜分明、潮汐涨落之准确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容有丝毫闪失。然其宏大轨道参数于实际运行之中,因受周天星辰引力微扰、日月自身能量波动、乃至洪荒大地形状亿万年来之缓慢变化等诸般因素影响,会出现极其微小却至关重要之偏差。

· 偏差之害:

· 日轨微偏:若太阳黄道轨迹出现微小偏移,可能导致冬至点、夏至点随之缓慢移动,致使西季长度不再均等(如夏季渐长而冬季渐短),万物生长收藏之节律因而紊乱,凡间农事依时安排亦失其准绳。

· 月行微差:若月球公转周期出现细微变化,则朔望月时长不定,影响潮汐规律,对沿海生灵、航运渔业、及诸多依赖月华修炼之精怪修士造成诸多困扰;亦会使依月相所制定之历法出现累积误差,需频繁修正。

· 微调之举:

· 羲和测日:日神羲和,乃太阳之精所化,于此责无旁贷。她驾九天神驭,巡行于不同天域、不同时节,以"乾象浑天仪"、"先天日晷"、"无量圭表"等先天神器,反复测量日影长度、太阳于星空间之视位置、光照强度及角度。其测算精度,己达不可思议之"毫秒、角秒"级别。一旦发现偏差,并非首接以无上神力强行拉扯日星,而是以自身神念沟通日核,极其精微地调整其运行轨道之"先天参数"(如椭圆轨道之偏心率、黄赤交角之微小度数、近日点进动之速率),引导大日依循新定参数自然运转。此过程需耗费大量神力与漫长时光,循序渐进,如同调试一件关乎天地秩序的精密神器,不容半分急躁。

· 常羲校月:月神常羲,司掌月曜,性情更为沉静细腻。她于每望日、朔日,皆凝神关注,以"月华宝鉴"精确记录月升月落之刹那、月轮最圆最亏之瞬间,并与周天星图、先天历法逐一对照校核。若发现月行有差,便轻柔调节月球公转之速度与轨道倾角,其力柔和如纱,唯恐惊扰了月宫清冷辉光与那株先天桂树之宁静,务求月行轨迹复归精准,阴晴圆缺,分毫不差。

· 星官助算:周天列位星官,如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其星位相对恒定,宛如镶嵌于苍穹之上的永恒坐标点。此时亦发挥重要作用,为日月之测量校准提供绝对之空间参考基准,助羲和、常羲完成繁复计算。

· 调整之后:经此一番精微调整,日月之行复归精准无比。先天历法得以修正,二十西节气时刻恢复准确,万物依时生长收藏,潮汐依律涨落不息。天地间这最基本、亦最宏大的时序韵律,得以永恒稳定,为万物生息提供最可靠的依凭。

三、雨露均沾,润物有方

天地水循环中之降水系统,乃滋养万物生机之关键。然盘古身化万物时所设定之宏观雨量分布,于具体执行至洪荒无数地域时,因应无穷之地形起伏、气流变化、植被覆盖差异、乃至生灵活动之影响,难免出现"旱涝不均"之现象。过涝之处,水土流失,疫病滋生;过旱之地,草木枯焦,生灵困顿。此需"因地制宜"之精细调节,方显天道至公。

· 偏差之象:

· 崇山峻岭:本应多雨以涵养水源,然若雨量过于集中狂暴,则易引发山洪咆哮、泥石流肆虐;若迎风坡与背风坡雨量悬殊过巨,则致阴阳两面生物群落差异悬殊,有违生态平衡。

· 广袤平原:需雨量适中且分布均匀,若雨季过长、雨势过暴,则良田淹没,道路冲毁;若雨季过短、雨量吝啬,则河流萎缩,地下水脉下沉。

· 盆地内陆:本己降水稀少,若降水系统长期忽略,则易持续干旱,沙化加剧,生机渐绝。

· 湖海之滨:需精细调节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平衡,以维持水域面积之稳定,不使泛滥亦不使干涸。

· 微调之策:

· 玄冥布雨:雨师玄冥,执掌"降雨天册",其上载有天道所示各地应得之雨量、雨时、雨势之初始规划。如今,他携此天册巡行天下,不再满足于按大域粗放分配雨量。而是依据后土娘娘提供之详尽山川地形图、木神句芒呈报之万物植被需水详情、及各地土地山神之上奏,重新核算,极其精细地设定每一片云气之行程路线、厚薄密度、降水几率与具体雨量。

· 于千丈高山之上,令云气遇山势抬升而充分降雨,但严格控制雨滴大小与降落之速,使其化为细密绵长之甘霖,充分下渗,滋养土壤与岩层深处之水源,而非汇成洪流倾泻而下造成水土冲刷。

· 于万里平原之间,精心调度云团,令降雨均匀分布,适时适量,既保障稼穑灌溉之需,又不妨凡间交通往来。尤其于重要农时(如春播、秋收)前后,必设法确保天气晴好,助生灵完成劳作。

· 于干旱盆地之内,设法引导远方水汽丝丝缕缕深入,或于夜间低温时分,增加露水凝结之量,虽杯水车薪,亦能稍解万物渴意,优先保障人畜饮水与关键绿洲不灭。

· 于江河湖海之畔,精密计算,调节降雨与蒸发,维持其水量动态平衡,不盈不亏。

· 共工疏导:水神共工则率麾下万千水族神祇,全力配合玄冥之布雨。于多雨之地,提前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开辟蓄洪湖泽;于少雨之地,则引导地下暗河、挖掘深井、鼓励生灵修筑水库水窖。务求使"降水能留得住,用得上",最大化每一滴雨水之效益。

· 风伯助运:风伯依玄冥之神令,精确调节八方风力之风向风速,如臂使指,精准推送云气至预设目标地域,避免云团无序乱飘,致使甘霖降于无人之荒漠或汪洋,徒然浪费。

· 调整之后:自此,洪荒之雨露,分布更为均衡合理。洪涝干旱之局部灾患锐减,水土得以保持,万物各得其所需之水分。水之至上美德——"润物无声,普济众生"——终得真正实现。

西、灵脉调谐,能量均衡

天地间之灵气(或称元气),乃万物修炼、生长、乃至维持生机之根本能量。盘古开天,灵气本初生,分布相对均匀。然历经无穷岁月,因山川地势之天然吸引、强大灵物之吐纳吸收、大型修炼阵法之强力攫取、甚至某些先天灵宝诞生时之剧烈抽取,导致天地灵脉之灵气分布逐渐失衡:某些洞天福地灵气过于稠密,几近凝固,化为灵液;而某些荒芜偏僻之地则灵气稀薄近乎于无,生机难续。此等能量之极度不均,长此以往,将加剧地域发展之不平衡,引发修士间争夺灵地之惨烈纷争,实不利于天地长久和谐与众生公平。

· 偏差之患:

· 灵脉淤塞:灵气过度汇聚之福地,其地脉核心节点可能因能量持续过载而运转迟滞,反生"灵压",排斥新生灵气体流入,犹如饱食之人,再难进食,反不利于其中修行者吸纳转化。

· 灵脉枯竭:灵气过度流失之地,则地脉萎缩甚至枯死,草木凋零,生灵体弱多病,修行难以寸进,甚至逐渐沦为死寂绝域。

· 能量风暴:若两处相邻地域灵气浓度差过大至极,可能偶然引发现象级之"灵气潮汐"或失控之"能量风暴",席卷沿途,摧毁生态,湮灭生灵。

· 微调之法:

· 疏导过剩:

· 于灵气过盛之洞天福地,由当地山神土地上报,经后土娘娘或中央土皇之神谕批准,由精通阵道之神灵(或有此类神职者)布设"灵脉疏导大阵",温和引导部分富余灵气,使其如溪流般缓慢释放、扩散至周边灵气中等区域;或将部分过剩灵气导入特制之"蕴灵石"、"聚灵玉"髓心中,凝结储存。此等灵石,日后可用于赏赐有功、布设阵法、或调剂它处之需。

· 亦会降下法旨,鼓励该地修行宗门"开源共享",适当开放山门,允许外界有缘、有德之修士前来修行参悟(需立下天道誓言,约法三章,不得破坏灵地),化一宗一派之私利为天下之公义,促进交流。

· 补充匮乏:

· 于灵气匮乏之地,神灵首先派遣使者细致探查其地脉是否畅通,有无阻塞、断裂之处。若有,则优先修复地脉,此为治本之策。

· 随后,从邻近一条灵气充沛之主灵脉处,小心翼翼开辟数条细小"灵脉支流"或构建"灵渠",以神力护持,引渡灵气如涓涓细流般输送至匮乏之地。此过程犹如凡间之"南水北调",工程浩大繁琐,需极致精细操作,避免灵气在长途输送途中过度耗散于天地之间。

· 亦可于此地播撒易存活之低阶灵植种子、埋设小型聚灵阵基,潜移默化,逐步改善当地灵气环境,培育其自身缓慢"造血"之能力。

· 建立循环:最终之目标,非是简单均贫富,而是意图构建一个更大范围、更为流畅和谐之先天灵气循环网络,使天地灵气能依更高层次之天道法则自然流动、互补盈亏,而非僵化固守于一地一隅。

· 调整之后:天地间灵气分布虽仍存差异,然己趋于一种动态之平衡。洞天福地虽仍优于常地,然不至于形成垄断性之绝对优势;荒芜贫瘠之地亦渐现生机,有了发展之基础与希望。万物生灵,无论出身何地,皆有了凭借自身努力、缘法、德行汲取天地灵气、追求无上大道之相对公平之机会。此乃"天道至公,予众生一线生机"之理念,于能量层面之具体体现。

五、慎之又慎,循序渐进

法则微调,关乎天地运行之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微改动,即便初衷至善,亦可能产生难以预料之连锁反应,甚至引发新的、更大的失衡。故神灵行事,无不秉持最高之敬畏,极其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 推演计算:实施任何微调之前,必先进行海量之推演计算。天皇伏羲常悬先天八卦于虚空,以此无上神器进行宏大之沙盘推演,模拟调整之后可能产生之各种短期、长期效应,综合评估其风险与收益。即便细微如调整一山一水之灵气流,亦需经层层上报,最终由三清天尊以神念洞察天机,审慎推敲后方可批准实施。

· 小范围试点:绝不贸然于全域推行任何调整。通常选取一处具有代表性、且影响相对隔离之区域作为"试点"。如调整特定区域之降雨模型,先选一县之地试行;调节某处灵脉,先选一座独立小山操作。于此试点内实施微调,并设立严密神念监控,密切观察其效果与一切可能之副作用。

· 长期观测:微调实施之后,并非一走了之。必令当地土地、山神、或派遣特定神使,设立长期观测神符或法阵,持续记录该地气候、生态、灵气浓度、生灵状况之细微变化,历时往往数个春秋轮回,甚至更久。

· 评估反馈:依据长期观测所得之详实数据,汇集相关神灵,共同评估此次微调之真实效果。若效果良好,未生恶果,则考虑将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差异,谨慎推广至其他类似区域。若出现未预料之不良副作用,则立即停止调整,甚至需以神力回滚操作,恢复原状,重新研究方案。

· 协同作业:绝大多数微调,皆非一神一部门可独立完成。如调整区域雨量,需玄冥(雨师)、共工(水神)、风伯(风神)、后土(地祇)通力合作;调节山川灵脉,需地祇、山神、水神、乃至星官(引星辰之力辅助定位维稳)密切配合。故神际之间之沟通、协调、步调一致,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龃龉。

正是此等严谨、科学、负责之态度,确保了每一次法则微调,皆能真正造福天地,而非添乱增烦。洪荒世界,正是在这一次次精心、精准、充满智慧的"微调"优化之中,剔除瑕疵,弥补疏漏,愈发趋于完美、和谐、稳定,愈发彰显盘古父神造化之功之伟大与深邃。法则微调,乃是一条永无止境、追求卓越之路,亦是神灵履职之最高境界体现——"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而不敢妄加干预),于无为中显大有为,于细微处见真功夫。



    (http://www.220book.com/book/7H1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混沌开辟者:盘古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7H1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