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记(第六十二章)
开春的风裹着花香漫过江城的街巷,书店后院的“时光藤”己垂下缀满白花的绿帘,风一吹便洒下细碎的花雨;暖房里的“环球藤盆”终于开了花,紫、白、浅黄的花瓣挤在同一枝桠上,像把各国的春光揉在了一起。念念刚把“航天藤”在太空舱萌芽的照片贴进“种子日记”——镜头里,嫩绿色的藤尖贴着培养皿壁轻轻颤动,就收到申遗工作组的消息:“藤文化申遗”核心材料需补充全球藤友的“情感证言”,邀各地伙伴说说藤教会自己的事。
西月中旬,“藤语寄情”证言征集在线上刷屏。江城老藤友写下“时光藤救过小院生机”的往事,法国藤友录了“中法友谊藤伴女儿长大”的视频,卢旺达妇女用斯瓦希里语念着“超级藤下的读书声”;养老院的老人用藤编拼出“陪伴”二字,孩子们画了“藤架下的笑脸”,挪威科考队员发来“极寒藤与孤独和解”的随笔。有位巴西藤友附了张藤编婚戒的照片,配文:“这藤结住的,是跨越国界的爱。”
夏天,第三个“世界藤友日”成了“申遗助威日”。江城主会场搭起“藤情长廊”,贴满数千份全球证言,“环球藤盆”被围在中心,花瓣上系着各国藤友的申遗祝福;全球分会场联动造势:巴黎用“中法友谊藤”编了“申遗成功”字样的绿毯,纽约藤友发起“一人一藤护文化”签名活动,卢旺达的“中非要好藤园”里,孩子们举着“藤是世界的礼物”标语合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恰巧到访,看着屏幕里非洲孩子的笑脸,握着独居老人编的藤手绳说:“这是最有温度的文化符号。”当天,“生态藤”在西北沙漠试种成功的消息传来——深绿藤叶牢牢攀着沙坡,竟开始固沙保水。
入秋后的周末,“藤文化主题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展厅里,申遗材料原件、“时光藤”老枝标本、太空“航天藤”的生长录像依次陈列,互动区里,观众可以亲手编“藤友结”、种“迷你通用藤”。有位白发老人对着“藤情长廊”流泪,说自己曾是山区支教老师,“书伴藤”真的陪孩子们读过书;外国游客对着“生态藤”的沙坡照片惊叹,当场扫码加入藤友群。林知夏给考察组讲解“藤园助学计划”的成果,顾晏臣补充道:“这文化从不是陈列品,是活着的温暖。”
十一月,江城飘起初雪,“时光藤”的花叶落了大半,枝桠仍倔强地攀着支架;沙漠里的“生态藤”被裹上防风膜,太空“航天藤”的样本送回地面培育,各地藤友在群里晒“冬护与申遗”双进度:东北藤友用“生态藤”枝条编了防沙障,海南藤友给“申遗宣传藤架”刷了防冻漆,独居老人把各国证言抄在藤叶上,挂满自家窗台。有位日本藤友寄来藤编“申遗祈福牌”,上面刻着“藤连世界,文传千年”。
冬至那天,藤架下的聚会成了“申遗守望夜”。暖炉上煮着藤果甜汤,屏幕连接着全球藤友据点,桌上摆着申遗材料汇编和“航天藤”标本。大家举着杯子碰杯,轮流播报好消息:申遗材料通过初审,“生态藤”将在十省推广,“航天藤”地面培育出第二代苗。小柯弹起新编的《藤脉永续》,歌声里混着沙漠风声、太空舱提示音、孩子们的笑声。有人说,明年要办“藤文化进校园”全国行动;有人说,要让“生态藤”扎根更多荒漠;还有人盼着申遗成功那天,全球藤友共赴江城庆功。
月光洒在雪地上,“时光藤”的彩灯映着满桌的藤礼与证言。念念捧着那本贴满藤叶的申遗证言集,靠在顾晏臣和林知夏身边,看着暖房里仍在开花的“环球藤盆”,突然觉得:藤的故事,早己从一株老藤的重生,长成了人类文化的鲜活脉络。从民间情谊到文化遗产,从地面到太空,藤用最柔软的藤蔓,把善意、陪伴与希望,织成了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
她知道,明年春天,“航天藤”会抽出新枝,“生态藤”会染绿更多沙坡,申遗或许会传来佳音。而藤下的家,会永远在这里,像藤的根一样深扎故土,像藤的藤蔓一样拥抱世界,守着每一份证言、每一株藤苗、每一段文化记忆,让爱与文化随着藤的生长,在时光里永续流传,愈发繁茂。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枯藤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IU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