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记(第六十五章)
开春的风刚吹软江城的柳枝,书店后院的“时光藤”己垂下缀满花苞的绿帘,去年挂的藤编接力牌在枝桠间摇晃,衬得新抽的嫩枝愈发鲜亮;恒温实验室里的“航天藤”母株抽出新梢,叶片上的银纹比以往更清晰。念念刚把非洲接力展收官的照片贴进“种子日记”——镜头里,卢旺达孩子举着藤编接力牌围着“生态藤”欢呼,就收到航天中心的消息:“航天藤”种子将随载人飞船发射,邀藤友代表赴现场见证。
西月中旬,“藤籽赴星”筹备忙得脚不沾地。江城藤友选了十份“时光藤”籽混入“航天藤”种子包,附上手写的全球藤友祝福;法国藤友用“中法友谊藤”编了迷你藤架模型,随种子一同送入太空;养老院的老人刻了“藤连天地”的藤木印章,盖在特制的纪念证书上;孩子们画了“太空藤与地球藤”主题画,挪威科考队则寄来“极寒藤”叶片标本,想让地球不同环境的藤“同赴星途”。有位巴西藤友发来视频,举着自家藤种说:“这藤籽带着我们的心愿,去太空开疆拓土啦。”
夏天,第六个“世界藤友日”与“航天藤”发射日撞了满怀。江城主会场的“环球藤盆”开得热烈,屏幕一边连着航天发射中心,一边连着全球藤友分会场;巴黎的藤架下摆满观礼座椅,纽约的藤友聚在数字博物馆前,卢旺达的孩子们坐在“生态藤”下盯着首播。当火箭拖着尾焰升空时,主会场的藤编小鼓与全球的欢呼声同时响起,“时光藤”的白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顾晏臣搂着林知夏的肩,指着屏幕里渐远的火箭说:“你看,藤的故事真的延伸到宇宙了。”当天,“藤文化数字博物馆”访问量突破亿次,多国申请引进“生态藤”种植技术。
入秋后的周末,“航天藤·天地情”特展在江城科技馆开展。展厅里,火箭模型旁摆着“航天藤”种子搭载的纪念物,VR设备让观众“亲历”种子打包全过程,屏幕上循环播放全球藤友的送祝福视频。有位当年参与“时光藤”救治的老藤友摸着展品落泪:“当年差点枯死的老藤,现在连种子都上太空了,这是最动人的重生。”特展同步在数字博物馆上线,海外藤友纷纷留言,盼着“航天藤”带回太空的“礼物”。
十一月,江城落了场厚雪,“时光藤”的叶子裹着雪片,像撒了层碎糖;实验室里的“航天藤”母株长势喜人,西北沙漠的“生态藤”在寒风中依然葱郁。念念发起“藤盼星归”活动,组织藤友记录“地球藤”的生长故事,养老院的老人讲藤编往事,孩子们画“太空藤回归想象图”,海外藤友则分享当地藤艺与航天元素的融合创作。独居老人收到航天中心寄来的“航天藤”纪念徽章,发来视频说:“戴着这徽章,感觉和太空都有了联系。”
冬至那天,藤架下的聚会成了“藤语候星夜”。暖炉上煮着藤果甜汤,屏幕连接着航天中心与全球藤友,桌上摆着“航天藤”纪念物和各地藤礼。大家举着杯子碰杯,轮流说着心愿:有人盼“航天藤”顺利回归,有人说要建“星际藤种库”,有人想让“生态藤”覆盖更多荒漠。小柯弹起新编的《藤绕星河》,歌声与航天中心的背景音、海外的乐器声混在一起,温柔又壮阔。
月光洒在雪地上,“时光藤”的彩灯像串连接天地的星河。念念捧着“航天藤”纪念证书,靠在顾晏臣和林知夏身边,看着数字博物馆里全球藤友的祝福留言,突然觉得:藤的故事,早己从一株老藤的重生,长成了跨越天地的文明奇迹。从庭院一隅到寰宇太空,从民间情谊到世界共鸣,藤用最柔软的力量,把渺小的善意变成了宏大的温暖。
她知道,明年春天,“时光藤”会再绽花雨,“航天藤”或许会带着太空的馈赠回归,“生态藤”会染绿更多土地。而藤下的家,会永远在这里,像藤的根一样深扎故土,像藤的藤蔓一样拥抱天地,守着每一份期盼、每一株藤苗、每一段跨越时空的情谊,让爱与文化随着藤的生长,在地球与宇宙间永远流转,生生不息。
作者“喜欢混血狼的龙三爷”推荐阅读《枯藤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IU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