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记(第六十九章)
开春的暖阳刚晒化江城屋顶的残雪,书店后院的“时光藤”己爆出连片新绿,枝桠间去年挂的“十年藤缘”纪念牌轻轻晃动,新抽的嫩枝上缀着细小的花苞;暖房里的“寰宇藤盆”长势喜人,“时光藤”的绿、“航天藤”的银纹、“生态藤”的深绿交织在一起,抽出了杂色新梢。念念刚把“藤脉传薪”计划培育的首个杂交藤种照片贴进“种子日记”——镜头里,叶片兼具“航天藤”星纹与“生态藤”韧性,就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消息:将联合全球藤友发起“藤文化全球传承计划”,在多国建“藤脉传承基地”。
西月中旬,“传承基地”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江城藤友牵头制定基地建设标准,把藤艺教学、藤种培育、生态科普的经验汇编成册;法国藤友选址巴黎郊外建欧洲基地,计划复刻“中法友谊藤”景观;卢旺达藤友在“中非要好藤园”旁拓建非洲基地,增设藤艺助学课堂;养老院的老人整理出藤编老口诀,手写在藤制书页上当作“传承教材”;孩子们画了基地卡通示意图,挪威科考队则提出在北极站建“极地藤种研究点”。有位巴西藤友发来视频,举着自家藤艺工坊的图纸说:“这工坊要改成南美传承点,让藤文化在这儿扎根结果。”
夏天,第十一个“世界藤友日”成了“藤脉传承基地”启动日。江城主会场的“环球藤盆”开满杂色鲜花,“时光藤”下立起“中国藤脉传承基地”牌匾,全球首批六大基地通过屏幕同步揭牌;巴黎基地的“中法友谊藤”新枝随风摆动,非洲基地的孩子们围着藤艺老师欢呼,北极研究点的队员展示着“极寒藤”培育设备。主会场里,顾晏臣将“传承教材”交给各国基地代表,林知夏笑着说:“这教材一递,藤的故事就有了代代相传的根。”当天,“星际藤种库”与全球基地实现种子共享,“藤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线上传承课堂”。
入秋后的周末,江城传承基地迎来首批研学团。孩子们跟着老藤友学编“藤友结”,在实验室观察“航天藤”生长,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枯藤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到沙漠观测点看“生态藤”固沙;有位来自山区的男孩摸着“时光藤”老枝说:“原来一株藤能做这么多事,我也要学种藤、编藤。”各地基地同步开课,巴黎基地的藤编课吸引了大批艺术生,非洲基地的育苗课程让村民们学得认真,线上课堂的点击量三天突破千万。
十一月,江城飘起冷雪,“时光藤”的叶子染成焦糖色,传承基地的暖房里挤满研学的孩子,“航天藤”的新苗在恒温环境中抽梢,沙漠的“生态藤”裹着防风障仍显生机。念念发起“藤艺冬训营”,组织老藤友线上线下同步授课,养老院的老人教编防寒藤具,孩子们录制“家庭护藤小技巧”,海外藤友则分享当地藤艺的冬季创作。独居老人收到巴黎基地寄来的藤编台灯,发来视频说:“这灯亮着,藤的暖意夜里都在。”
冬至那天,藤架下的聚会成了“传承夜话会”。暖炉上煮着藤果甜汤,屏幕连接着全球六大传承基地,桌上摆着各地基地送来的藤艺教具与种子样本。大家举着杯子碰杯,轮流说着传承新进展:江城基地培养出百名青少年传承人,非洲基地的藤艺助学帮十名孩子考上中学,北极研究点培育出更耐寒的“极地藤”。小柯弹起新编的《藤脉传薪》,歌声与基地里的讲课声、孩子们的笑声、海外的乐器声交织在一起。
月光洒在雪地上,“时光藤”的彩灯像串延续文明的火炬。念念捧着那本手写的藤艺口诀,靠在顾晏臣和林知夏身边,看着传承基地里认真学编藤结的孩子,突然觉得:藤的故事,早己从一株老藤的重生,长成了代代相传的文明火种。从十年藤缘到全球传承,从文化符号到生活实践,藤用最柔软的力量,把善意、希望与责任,稳稳地递到了下一代手中。
她知道,明年春天,“时光藤”会再绽花雨,各传承基地会迎来更多新面孔,“极地藤”将在北极扎下更深的根。而藤下的家,会永远在这里,像藤的根一样深扎故土,像藤的藤蔓一样拥抱世界,守着每一本教材、每一株新苗、每一段传承的情谊,让爱与文化随着藤的生长,在时光里永远延续,生生不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7IU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