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师部医院病房的窗棂,落在林晚秋的枕边。她刚睁开眼,就听到身边传来细微的 “咂嘴” 声 —— 顾念苏裹在绣着艾草的襁褓里,正闭着眼睛,小嘴巴一抿一抿的,像是在回味梦里的奶香。
“醒了?别乱动,我去叫护士来换尿布。” 顾晏辰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他昨晚几乎没合眼,隔一小时就起来摸一摸宝宝的体温,生怕小家伙着凉。此刻他轻手轻脚地起身,军绿色的睡衣上还沾着淡淡的薄荷香 —— 是昨天给宝宝换衣服时,蹭到了待产包里的薄荷纱布。
林晚秋撑着坐起来,腰腹还有些发酸,却忍不住探头去看宝宝。小家伙的小脸比昨天红润了些,只是眼角还泛着淡淡的黄,王医生早上查房时说,这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性黄疸,用茵陈煮水泡泡澡,几天就能消退。
“晚秋,我把茵陈水带来了,刚在食堂煮好的,晾到温乎了。” 王婶拎着一个搪瓷桶走进来,身后跟着拎着小米粥的顾妈妈,“你妈说今早给你熬了红枣小米粥,补气血,刚生完孩子可不能亏着。”
顾妈妈把粥碗放在床头柜上,伸手摸了摸念念的额头:“这孩子真乖,昨晚就醒了两次,比晏辰小时候省心多了。” 她掀开襁褓看了看宝宝的皮肤,又点点头,“黄疸不严重,等会儿泡完澡,我再用紫苏叶煮水给你擦擦身子,能祛产后湿气。”
护士很快就来了,帮宝宝换尿布时笑着说:“顾营长,您家念念可真受欢迎,早上卫生队的刘梅护士还来问,说要给宝宝送自己绣的小鞋子呢。” 顾晏辰一边帮忙扶着宝宝的腿,一边笑:“替我们谢谢她,等出院了请大家来家里吃饭。”
茵陈水刚倒进木盆,念念就醒了。顾晏辰小心翼翼地把他放进水里,温热的水没过小家伙的小腿,他不仅没闹,还蹬着胖乎乎的小脚,溅起的水花落在顾晏辰的手背上,惹得众人都笑了。“这孩子跟你一样,不怕水。” 林晚秋靠在床头,看着父子俩的互动,嘴角忍不住上扬。
顾晏辰低头看着宝宝,手指轻轻拂过他柔软的头发:“等他大点,我带他去草药园里玩水,让他认识薄荷、金银花,还有你种的蒲公英。” 王婶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一片新鲜的茵陈叶,轻轻蹭了蹭宝宝的脚心:“等天气暖和了,我带他去村里的坡上采茵陈,让他知道这草能治病。”
泡完澡,顾妈妈用软毛巾把宝宝裹好,又在他的小枕头里塞了一把晒干的陈皮:“陈皮能安神,让他睡得香。你小时候,我也给你枕过陈皮枕,晚上从来不哭。” 顾晏辰听着,伸手摸了摸枕头,笑着说:“难怪我现在还喜欢陈皮的味道,原来是从小枕出来的。”
上午十点多,病房里就热闹起来。卫生队的刘梅、赵晓燕她们提着一个大布包进来,里面装满了女兵们连夜赶制的婴儿用品 —— 刘梅绣的小鞋子,鞋面上缀着小小的薄荷叶;赵晓燕织的小毛衣,领口处缝着一朵金银花;王芳则带来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各地部队寄来的 “儿童草药偏方”,是顾晏辰昨天让通信兵收集的。
“晚秋,这是我们卫生队的一点心意,你可别嫌弃。” 刘梅把小鞋子放在床头,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宝宝,“念念长得真俊,长大了肯定是个帅小伙,到时候我教他认草药,跟你一样当军医。” 林晚秋握着她们的手,眼眶有些发热:“谢谢你们,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娘俩。”
下午,骑兵连的巴图赶着马车来了。他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手里抱着一个用羊毛织的小蒙古袍,身后还跟着两个牧民,扛着一捆新鲜的沙棘枝:“林医生,顾营长,这是我们草原的心意。小蒙古袍是我媳妇连夜织的,沙棘枝煮水给宝宝喝,能补维生素,比城里的鱼肝油还好。”
巴图小心翼翼地抱起念念,粗糙的手掌托着宝宝柔软的身体,动作却格外轻柔:“这孩子有福气,以后来草原,叔教他骑马,带他去摘最甜的沙棘果。” 顾晏辰递给他一杯马奶酒,笑着说:“等晚秋出了月子,我们就带念念去草原看你。”
最让林晚秋感动的是村里的乡亲们。二十多个村民提着鸡蛋、红糖、新做的布鞋,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探望。村长握着顾晏辰的手,黝黑的脸上满是淳朴的笑容:“晚秋是咱们村的骄傲,现在添了大胖小子,咱们也没啥好送的,这些都是乡亲们的心意,让晚秋好好补补身子。”
林晚秋看着堆在墙角的礼物,心里暖暖的。她想起重生前,自己在张家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更别说有人这么真心相待。现在的她,不仅有了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还有这么多牵挂她的亲友,这份幸福,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顾晏辰把乡亲们带来的鸡蛋和红糖分给了同病房的产妇,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那些产妇的家属感动得不行,纷纷回赠了手工做的婴儿袜子、小帽子,没几天,病房的柜子就被各种可爱的婴儿用品塞满了。
出院那天,师部派了辆吉普车来接。顾晏辰抱着宝宝,顾妈妈和王婶拎着东西,林晚秋则靠在顾晏辰身边,看着车窗外熟悉的营区景象 —— 草药园里的薄荷长得齐腰高,槐树苗的叶子绿油油的,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草药香。
回到家,顾晏辰早就把房间收拾好了。窗户边放着一张婴儿床,是他用部队的旧木料做的,床头还挂着一串薄荷编的风铃;衣柜里叠满了干净的婴儿衣服,最上面放着巴图送的小蒙古袍;书桌上则摆着林晚秋的旧医药书和一本新的笔记本,是顾晏辰特意准备的,让她记录照顾念念的草药护理细节。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秋一边照顾宝宝,一边开始整理《婴幼儿草药护理手册》。每天早上,她会记录念念的黄疸变化,比如 “茵陈水泡澡第三天,眼角黄疸明显消退”;中午喂完奶,就把 “宝宝积食时用山楂麦芽煮水,每次喂一勺” 的细节记下来;晚上等念念睡了,就和顾晏辰一起整理各地传来的偏方,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标注清楚用法用量。
“你看这个,云南边防连说用艾叶煮水给宝宝洗屁股,能预防红臀,咱们可以加到手册里。” 顾晏辰指着笔记本上的一条记录,又补充道,“我明天让通信兵跟他们确认一下用量,别写错了。” 林晚秋靠在他肩上,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心里满是踏实 —— 有他陪着,再琐碎的事情都变得有意义。
这天傍晚,顾晏辰突然搬回了一堆木料,在草药园里忙活起来。林晚秋抱着念念坐在木亭里看,只见他锯木料、钉钉子,动作麻利,没一会儿就搭出了一个小摇篮的框架。“等刷上漆,再铺上巴图送的羊毛毯,就能把念念抱来晒太阳了。” 顾晏辰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槐树苗旁边的空地,“这里光照好,还能闻到薄荷香,念念肯定喜欢。”
王婶正好来送新鲜的紫苏叶,看到摇篮就笑:“顾营长真是细心,这摇篮做得比城里买的还结实。我再给念念做个紫苏枕,夏天用着凉快,还能防蚊虫。” 她蹲在地上,教林晚秋辨认刚采的紫苏叶:“这种紫叶的药效好,煮水给宝宝擦身子,能治痱子,比痱子粉管用。”
顾念苏满月那天,师部的战友们特意在食堂准备了满月酒。顾晏辰抱着宝宝,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别着小小的红花,走到每一桌都笑得合不拢嘴。张院长从北京寄来了贺信,还附了一瓶特制的维生素糖浆,信里说:“等念念大点,带他来北京,我教他认药材,说不定以后也是个好军医。”
李教授则寄来了一本最新的《儿科草药图谱》,扉页上写着:“赠顾念苏小友,愿你承父母之志,以草药护众生。” 林晚秋摸着扉页上的字迹,心里满是感动 —— 她的草药事业,不仅得到了认可,还即将有了 “传承” 的希望。
满月酒后,林晚秋的《婴幼儿草药护理手册》也整理得差不多了。顾晏辰把手册送到师部印刷厂,印了几百本,分发给部队、村里和附近的乡镇医院。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各地的反馈 —— 云南边防连的军属来信说,用手册里的 “艾叶枕” 治好了孩子的夜啼;村里的赤脚医生也寄来感谢信,说用 “山楂麦芽水” 治好了十几个孩子的积食,还附上了一包村里新晒的山楂干。
这天下午,顾晏辰把修好的摇篮搬到了草药园里,铺上柔软的羊毛毯,又在周围挂了串薄荷风铃。林晚秋抱着念念坐在摇篮边,顾妈妈和王婶坐在旁边择菜,顾晏辰则在旁边给新种的蒲公英浇水 —— 这是他特意为念念种的,说等念念长大了,教他吹蒲公英的绒毛。
“你看,念念在看薄荷呢。” 林晚秋轻轻晃了晃摇篮,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小家伙睁开眼睛,亮晶晶的眸子盯着随风摇曳的薄荷叶,小嘴巴还跟着一动一动的,像是在模仿叶子的动作。顾晏辰放下水壶,凑过来看,伸手摘了片最嫩的薄荷叶,放在宝宝鼻子底下轻轻晃了晃,念念居然笑了,露出了没牙的牙龈。
“以后咱们的念念,肯定也是个懂草药的小行家。” 顾妈妈笑着说,手里的菜择得飞快,“等他会走了,我就教他认草药,哪个是薄荷,哪个是金银花,哪个能治病,哪个能泡水。” 王婶也跟着笑:“还要教他采沙棘果,咱们村里的沙棘果最甜,让他跟着乡亲们一起去山上采,体验体验农村的生活。”
林晚秋靠在顾晏辰怀里,看着怀里的宝宝,看着满院子的草药,看着身边的亲人,心里满是前所未有的圆满。她想起重生前那个寒冷的冬天,自己蜷缩在张家的冷炕上,从未想过能有这样的生活 —— 有疼她的爱人,有可爱的孩子,有支持她的亲友,还有一份能帮助别人的事业。
“顾晏辰,” 林晚秋轻声说,手指轻轻划过他的掌心,“谢谢你,让我有了这么幸福的家。” 顾晏辰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掌心,又轻轻覆上宝宝的小手,一家三口的手叠在一起,温暖而坚定:“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看着念念长大,看着草药园越来越好,看着更多的人因为草药受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草药园里,薄荷和金银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与婴儿的奶香、饭菜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最温暖的味道。顾念苏似乎闻到了熟悉的草药香,在摇篮里轻轻动了动,小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林晚秋知道,这只是她幸福生活的开始。未来,她会带着顾念苏,在草药园里认识每一种草药;会把《婴幼儿草药护理手册》送到更多需要的人手里;会和顾晏辰一起,守护着这个充满药香的家,守护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而这份充满温情与希望的日子,会像草药园里的幼苗一样,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永远延续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7J5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