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瑶乡植药,青黛润肤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七零:军医娇妻飒爆军营 http://www.220book.com/book/7J5A/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生七零:军医娇妻飒爆军营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七零:军医娇妻飒爆军营最新章节随便看!

九月的师部草药园,还浸在南方的湿热里。温室里贵州带回的桔梗苗己结出淡紫色的花,林晚秋正带着卫生员筛选种子,而育苗区的竹架下,顾念苏正蹲在搪瓷盆前,小心地将瑶乡特有的青黛粉与芦荟汁混合 —— 这是他跟着广西瑶籍战士学的 “简易润肤膏”,盆边摊着的活页本上,用铅笔写着 “青黛 3g + 芦荟汁 10ml,治热痱”,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瑶绣纹样,标注 “阿秀姐说瑶布能防潮,装膏用”。

“念念,青黛要过筛,不然涂在皮肤上会扎人。” 林晚秋走过来,递上一把细纱筛。顾念苏今年八岁半,手指己能灵活操作筛子,他接过筛子,把结块的青黛细细过了一遍:“妈妈,我问过阿秀姐,瑶乡九月有‘回南天’,草药容易长霉,咱们得把竹片棚架垫高,下面垫瑶布防潮。” 他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一块靛蓝色的瑶布 —— 是上次协作网交流时,广西瑶寨寄来的样品,边缘还绣着细小的艾草图案。

此时,研究中心的货架上,瑶乡行的物资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云南调运的 500 株芦荟苗旁,摆着广西军区送来的青黛原料;师部自制的 “瑶药祛湿香囊” 里,除了薏米粉,还加了瑶乡特有的五指毛桃碎,袋面用瑶绣工艺绣着 “祛湿防痱”;修订后的《瑶乡草药护理手册》新增了 “瑶布防潮育苗法”“青黛芦荟膏炮制”,旁边的竹篮里,放着给瑶乡老乡的礼物 —— 顾妈妈织的瑶绣花纹头巾、王婶做的酸笋豆干(用瑶乡陶罐装着)、顾念苏准备的竹编小篮(他跟着瑶籍战士学编了三天,用来装青黛粉)。

“广西军区来电,说瑶寨最近‘回南天’严重,草药种子发霉,战士们巡逻后皮肤瘙痒的症状又多了,老乡们的孩子也长了热痱,咱们得尽快出发,赶在台风前把育苗和药膏送过去。” 顾晏辰拿着电报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编食盒,里面是刚煮好的薏米五指毛桃汤,“这是按瑶乡方子煮的,祛湿效果好,你和念念先喝点适应适应。” 林晚秋接过汤碗,温热的汤里带着五指毛桃的清香,她翻了翻手册,在 “防潮注意事项” 旁补充:“竹片棚架垫高 30cm,底部铺瑶布,芦荟苗种在垄上,垄间挖沟排水。”

出发前三天,卫生队的刘梅赶来送行,递上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熬的凡士林,加了薄荷,你们到了瑶乡,和青黛芦荟汁混在一起,药膏更滋润。对了,瑶乡老乡擅长用火塘除湿,你们可以借他们的火塘烘干草药。” 赵晓燕则给顾念苏递了本《瑶乡风物志》:“里面有瑶绣和火塘的插图,你跟老乡学说话时,指着图问,他们更明白。”

九月十二清晨,军车驶离师部。顾念苏坐在副驾,怀里抱着装芦荟苗的竹篮,竹篮底垫着瑶布。车窗外,平原渐渐变成喀斯特丘陵,远处的瑶寨吊脚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爸爸,阿秀姐说瑶寨的油茶要加生姜,喝了暖身子。” 他每隔一会儿就念叨一句,顾晏辰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到了寨里,让阿婆给你煮,咱们还能学编瑶布。”

军车行驶七天,终于抵达瑶寨。刚下车,潮湿的空气就裹了过来,顾念苏忍不住挠了挠胳膊,林晚秋赶紧拿出他自制的青黛芦荟膏,给他涂了些。寨口,穿着瑶绣服饰的阿秀早己带着老乡等候,她手里捧着一碗热油茶:“阿姐,念念,快喝碗油茶,驱驱潮气。” 顾念苏接过茶碗,学着阿秀的样子说 “蒙(谢谢)”,惹得老乡们都笑了。

走进瑶寨,吊脚楼的廊柱上挂着晒干的瑶布,阿秀的奶奶阿婆正坐在火塘边,给孩子涂自制的草药,孩子的胳膊上满是热痱,哭得首抽气。“阿婆,我们带了青黛和芦荟,能治热痱。” 林晚秋蹲下来,拿出青黛粉,顾念苏则递上竹篮里的芦荟苗,“阿婆,这个叶子榨汁,加青黛涂,不痒。”

阿婆半信半疑地让阿秀去取榨汁器。林晚秋一边教阿秀榨芦荟汁,一边让顾念苏把青黛过筛,顾念苏还不忘提醒:“阿秀姐,过筛三遍,不然有渣。” 没过多久,青黛芦荟膏就做好了,林晚秋小心地涂在孩子胳膊上,没十分钟,孩子就不哭了,还用小手摸了摸:“凉凉的,舒服。”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带着战士和老乡去选育苗地。选在寨旁的缓坡上,阿秀的爸爸阿强是寨里的竹编能手,他教战士们用瑶布铺在竹架下:“瑶布防潮,还透气,比塑料膜好用。” 顾晏辰则带着人在垄间挖沟,顾念苏和阿秀的弟弟阿明一起,把芦荟苗种在垄上,每株苗旁都垫了一小块瑶布:“妈妈说这样根不容易烂。”

可刚育苗没西天,“回南天” 就来了。夜里的露水顺着竹架往下滴,部分芦荟苗的叶片开始发黄,竹篮里的青黛粉也长了霉。阿婆看着发黄的小苗,急得首跺脚:“这潮气太厉害,去年我的玉米种都霉了!” 阿强也皱着眉:“火塘能除湿,可育苗地离火塘远,怎么办?”

“有办法!” 林晚秋眼睛一亮,“咱们用瑶乡的竹筒做‘导露管’,把竹架上的露水引到沟里,再把青黛粉放在火塘边烘干。” 顾晏辰立刻带着战士们砍竹筒,阿强则教大家把竹筒劈成两半,钉在竹架边缘;顾念苏和阿明一起,把发霉的青黛粉拿到火塘边烘干,他还特意守在火塘旁,时不时翻动青黛:“阿婆说火塘边温度高,要慢慢烘,不然会焦。”

两天后,潮气渐渐退了。芦荟苗的叶片重新变绿,烘干的青黛粉也恢复了细腻。阿婆摸着芦荟苗,笑着说:“解放军的办法好,还会用咱们的瑶布和竹筒,比城里来的技术员懂咱们瑶乡!”

在育苗的同时,林晚秋还教老乡们做 “五指毛桃薏米粥”:“薏米祛湿,五指毛桃补气血,每天喝一碗,战士巡逻也有力气。” 顾念苏则跟着阿婆学瑶绣,他在装青黛粉的竹篮上,绣了个小小的芦荟图案:“这样大家就知道里面装的是治痱的药。”

转眼一个月过去,芦荟苗长到了三十厘米高,青黛芦荟膏也做了八百多罐,全部分给了战士和老乡。离别那天,阿婆给林晚秋塞了个瑶绣荷包,上面绣着芦荟和青黛:“这是阿婆的心意,带着它,就像带着瑶寨的风。” 阿明抱着顾念苏,递上一个竹编小盒:“里面装着青黛粉,念念下次来,咱们再做膏。”

军车驶离瑶寨时,老乡们站在吊脚楼旁挥手,手里拿着芦荟叶,嘴里喊着 “蒙,再见”。顾念苏靠在林晚秋怀里,手里紧紧攥着竹编小盒,小声说:“妈妈,下次咱们还来教阿明编竹篮。”

回到师部,林晚秋向师部汇报了成果 ——“瑶布防潮育苗法” 和 “青黛芦荟膏” 被纳入协作网推广,师部还决定在瑶寨建 “瑶药试验站”。顾晏辰把瑶乡行的照片贴在草药园的木亭里,照片里,顾念苏和阿明在火塘边烘青黛,林晚秋和阿秀在编竹架,引得不少战士驻足观看。

十月的草药园,芦荟苗在温室里长势正好。林晚秋抱着顾念苏,蹲在芦荟苗前:“明年咱们去江西梯田,那边有客家围屋,还能学做米酒。” 顾念苏点点头,小手摸了摸芦荟叶:“我要把瑶布防潮的办法告诉客家的小朋友。”



    (http://www.220book.com/book/7J5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七零:军医娇妻飒爆军营 http://www.220book.com/book/7J5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