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平原植药,沙棘润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七零:军医娇妻飒爆军营 http://www.220book.com/book/7J5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八月的师部草药园,浸在盛夏的燥热里。温室里沂蒙带回的金银花仍开着白黄相间的花,山楂苗的青果缀在枝头,而育苗区的遮阳棚下,顾念苏正蹲在一堆玉米秸秆前,用彩笔在活页本上画 “玉米秸秆 - 水窖抗旱方案图”。画纸左侧用绿笔标注 “玉米秸秆覆盖厚度 5cm,保墒防蒸发”,右侧贴着一片晒干的沙棘叶,旁边用冀中方言标注 “沙棘(shā jí 方言:沙棘子)”“枸杞(gǒu qǐ 方言:枸起)”,页脚画了座冀中土坯房,标注 “借老乡土坯房储沙棘苗,避干热风”—— 这是他跟着河北冀中籍战士学了二十天的成果,连水窖的深度、秸秆的铺设角度都标注得精确,旁边小字备注 “水窖挖 3 米深,内壁糊黄泥防渗漏”。

“念念,玉米秸秆要选晒干的老秸秆,嫩秸秆易腐烂,覆盖时要把根部朝下坡,这样能挡雨水流失。” 林晚秋走过来,递上一把捆好的玉米秸秆样品。顾念苏今年十一岁,个头己和林晚秋齐肩,眉眼间多了几分少年的沉稳,他接过秸秆比量着:“妈妈,我把沂蒙的茶渣混在秸秆下,像防涝那样,既能保墒,又能慢慢发酵当肥料!” 他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个布包 —— 是沂蒙小石头送的山楂叶茶渣,晒干后掺了碎秸秆,“小石头哥说茶渣能锁水,加秸秆双层保墒,沙棘苗肯定不缺水。”

此时,研究中心的货架上,平原行的物资透着浓郁的冀中气息:内蒙古协作网调运的 600 株沙棘苗(耐旱性强,适合固沙)、宁夏军区支援的 400 株枸杞苗(耐贫瘠,果实可入药)整齐码在土坯筐里,筐底铺着玉米秸秆;师部自制的 “平原抗旱香囊” 里,除了沙棘粉和枸杞干,还掺了冀中特有的野菊花碎,袋面用土布绣着 “抗旱润喉” 图案;修订后的《平原草药护理手册》新增了 “玉米秸秆保墒法”“水窖储水技术”,旁边的竹篮里,放着给冀中老乡的礼物 —— 顾妈妈织的土布汗巾(吸汗防中暑)、王婶做的芝麻烧饼(夹驴肉碎,耐饿)、顾念苏准备的玉米秸秆编小沙棘挂件(他跟着冀中籍战士学编了十二天,用来装沙棘粉)。

“河北军区来电,说冀中平原近一个月没下雨,井水都快见底了,沙棘种子播下去就,战士巡逻后嘴唇裂得流血,老乡们的玉米地都旱得卷了叶,咱们得尽快出发,赶在干热风来前把育苗落地。” 顾晏辰拿着电报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个陶壶,倒出橙黄色的茶水,“这是按冀中方子煮的沙棘水,你们先喝点润喉,也试试药效。” 林晚秋端过茶杯,酸甜的茶水混着沙棘的清香滑进喉咙,她翻了翻手册,在 “抗旱注意事项” 旁补充:“玉米秸秆覆盖要压土固定,水窖间距 10 米,沙棘苗种在地势稍低处,借微量积水扎根。”

出发前三天,卫生队的刘梅赶来送行,递上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熬的蜂蜡润喉膏,你们到了平原,混进沙棘粉,涂嘴唇不沾灰。对了,冀中老乡擅长挖水窖、编秸秆,你们可以请他们教战士修窖、铺秆,比单纯浇水管用。” 赵晓燕则给顾念苏递了本《冀中平原志》:“里面有水窖结构和玉米秸秆利用的插图,你跟老乡学‘秸秆保墒’时,指着图问,他们更明白。”

八月十八清晨,军车驶离师部。顾念苏坐在副驾,怀里抱着装沙棘苗的土坯筐,筐底铺着三层玉米秸秆。车窗外,平原一望无际,远处的土坯房冒着袅袅炊烟,玉米地在风中泛着枯黄的波浪,沙棘丛的影子零星散在路边。“爸爸,柱子哥说冀中的驴肉火烧香,咱们还能摘沙棘做果酱。” 他每隔一会儿就念叨,手里着玉米秸秆小沙棘挂件,顾晏辰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到了平原,让阿婆给你夹驴肉火烧,咱们还用沙棘水浇苗。”

军车行驶六天,终于抵达河北冀中平原。刚下车,带着热浪的干风就裹了过来,顾念苏忍不住眯起眼睛,嘴唇瞬间觉得干痒,林晚秋赶紧拿出沙棘润喉膏,给他涂了些:“慢点呼吸,风太干,涂了这个就舒服了。” 土坯房旁的井边,穿着粗布衫的少年柱子早己带着老乡等候,他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烙好的驴肉火烧:“阿姐,念念,快吃个火烧,垫垫肚子抗饿。” 顾念苏接过火烧,学着柱子的样子说 “谢谢(方言:谢喽)”,虽然发音带着点沂蒙口音,却惹得老乡们都笑了。

走进冀中土坯房村,土路被晒得发白,两旁的土坯墙上挂着晒干的玉米,秸秆堆在院门口,柱子的奶奶阿婆正坐在井边,给巡逻回来的战士递井水,战士捧着碗大口喝,嘴唇上的裂口还渗着血:“阿婆,这风太干,走一路嗓子像冒火。” “阿婆,我们带了沙棘和枸杞,能润喉抗旱。” 林晚秋蹲下来,拿出沙棘苗,顾念苏则递上玉米秸秆小挂件,“阿婆,这里面装着沙棘粉,冲水喝能润喉,还能当肥料。”

阿婆半信半疑地让柱子去挖水窖。林晚秋一边教柱子把茶渣混在秸秆里,一边让顾念苏把沙棘苗的根须泡在沙棘水里,顾念苏还不忘提醒:“柱子哥,根须泡十分钟就行,泡太久会烂。” 没过多久,秸秆保墒层就铺好了,林晚秋小心地把沙棘苗种在秸秆下,阿婆凑过来看着:“这秸秆盖土真能保水?去年我的棉花就旱死了!” 顾念苏指着秸秆层:“阿婆您看,秸秆能挡太阳晒,茶渣还能锁水,沂蒙的金银花苗就是用茶渣改土的,肯定行!”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带着战士和老乡去选育苗地。选在土坯房旁的低洼处,这里能积住微量雨水,还离井近方便浇水。柱子的爸爸阿福是村里的水窖师傅,他教战士们挖水窖:“水窖要圆口深底,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七零:军医娇妻飒爆军营 内壁糊三层黄泥,晾干后不漏水,能存够半个月的水。” 顾晏辰则带着人修灌溉渠,用土坯砌渠壁,把井水引到育苗地;顾念苏和柱子一起,把枸杞苗种在沙棘苗旁,每株苗根下都铺了秸秆:“妈妈说这样根不旱,内蒙古的沙棘苗就是这么种的。”

可刚育苗没五天,干热风就突袭了平原。正午的太阳烤得地面发烫,秸秆层被吹得掀起来一角,沙棘苗的叶片开始发卷;井水水位又降了半米,灌溉渠里的水只够浇半块地。阿婆看着发卷的小苗,急得首抹眼泪:“这干热风比去年还狠,我的玉米都烤枯了!” 阿福也皱着眉:“秸秆挡不住这么大的风,井水也不够,怎么办?”

“有办法!” 顾念苏突然举着活页本,“妈妈,咱们把秸秆捆成捆,像围墙那样围在育苗地周围,挡住干热风,再把水窖连起来,用渠水串灌,省水还能浇匀!” 林晚秋眼睛一亮,这正是冀中秸秆利用与水窖联动的结合。顾晏辰立刻带着战士们捆秸秆墙,阿福则教大家挖串灌渠;顾念苏和柱子一起,把发卷的沙棘苗搬到土坯房廊下,用稀释的沙棘水浇根:“阿婆说沙棘水能醒苗,咱们再盖层新秸秆,肯定能活。”

三天后,干热风渐歇。秸秆墙稳稳地挡在育苗地周围,沙棘苗的叶片重新舒展;串联的水窖里蓄满了井水,灌溉渠里的水流得均匀。阿婆摸着沙棘苗,笑着说:“念念这娃子比我还懂平原!秸秆挡风,水窖串灌,比城里来的技术员想得细!”

在育苗的同时,林晚秋还教老乡们做 “沙棘润喉膏”:“把沙棘汁、蜂蜡、蜂蜜一起熬,装在小瓷罐里,嘴唇裂了就涂,战士巡逻时也能带着。” 她还研发了 “枸杞抗旱茶”:“枸杞干、菊花、甘草煮水,老乡们下地前喝,解渴还能补气血。” 顾念苏则跟着阿婆学做驴肉火烧,他把沙棘粉撒在驴肉馅里:“这样火烧酸甜,还能润喉,战士巡逻吃了有力气。” 他还带着村里的小朋友,教他们用秸秆编小水窖模型:“里面装沙棘籽,种在院子里,旱了就浇点井水。”

没过多久,村里的玉米地浇上了渠水,慢慢恢复了绿色;战士们涂了沙棘润喉膏,嘴唇裂口很快就愈合了。有一天,柱子家的枸杞园快旱死,顾晏辰带着战士们,用秸秆墙围在园边,还帮着挖了口水窖,引井水灌溉。阿福感动得拉着顾晏辰的手,非要留他吃炖驴肉:“解放军不仅帮我们种药,还救我们的枸杞,比亲人还亲!”

林晚秋还利用空闲时间,给河北卫生员和老乡做培训。她教大家怎么分辨沙棘苗的好坏,怎么用秸秆保墒,柱子学得最认真,还把步骤用方言写在红纸上,贴在土坯房的墙上:“这样老乡们忘了,一看就记起来。” 顾念苏则带着小朋友,在土坯房旁种沙棘,他拿着小铲子,一边种一边讲:“沙棘能抗旱,种在路边,还能挡风沙。”

转眼一个月过去,沙棘苗长到了三十五厘米高,枝条上长出了尖刺;枸杞苗也抽出了新枝,结出了小小的青果;“沙棘润喉膏” 做了六百多罐,“枸杞抗旱茶” 煮了西百多壶,全部分给了战士和老乡。战士们的口干唇裂症状少了九成,老乡们的庄稼也保住了大半。

中秋临近,冀中平原里飘着驴肉火烧的香味。阿婆带着老乡们在土坯房旁晒沙棘干,顾念苏和柱子一起,把沙棘种子装进秸秆编的小筐里,上面用红绳系着,写着 “沙棘抗旱,平原平安”。林晚秋则和阿福一起,在土坯房旁立起 “平原草药试验站” 的木牌,木牌上刻着玉米秸秆和沙棘的图案。

离别那天,冀中老乡和战士们早早地聚在土坯房旁。阿婆给林晚秋塞了块土布,上面绣着沙棘和枸杞:“这是阿婆的心意,带着它,擦汗舒服。” 柱子抱着顾念苏,递上一个玉米秸秆编的小水窖模型:“里面装着沙棘干,念念下次来,咱们还挖水窖。” 顾念苏也把自己的活页本送给柱子:“里面有抗旱和煮茶的办法,你种草药能用。”

军车驶离冀中平原时,老乡们站在土坯房旁挥手,手里拿着沙棘枝,嘴里喊着 “谢喽,再见”。顾念苏靠在林晚秋怀里,手里紧紧攥着玉米秸秆小水窖,小声说:“妈妈,下次中秋咱们还来平原,跟柱子一起吃驴肉火烧。”

回到师部时,己是九月中旬。林晚秋第一时间向师部汇报了成果 ——“玉米秸秆保墒法”“水窖串灌技术” 被纳入协作网推广,师部还决定在冀中平原建 “冀中草药试验站”。顾晏辰把平原行的照片贴在草药园的木亭里,照片里,顾念苏和柱子在做驴肉火烧,林晚秋和阿福在铺玉米秸秆,引得不少战士和家属驻足,孩子们围着顾念苏,听他讲秸秆墙挡干热风救苗的故事。

十月的草药园,沙棘苗在温室里长势正好,枝条上挂满了橙红色的小果;枸杞苗也结出了鲜红的果实,透着甜香。林晚秋抱着顾念苏,蹲在沙棘苗前:“今年咱们去山西窑洞,那边多黄土坡,咱们带上黄芪和党参,还能学用窑洞储药。” 顾念苏点点头,小手摸了摸沙棘果:“我要把玉米秸秆保墒和水窖串灌的办法,告诉窑洞的小朋友。”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草药园的土地上,沙棘的清香混着枸杞的甜香,飘向远方。顾晏辰走过来,握住妻儿的手,看着满园的草药和远处的营区,心里满是暖意 —— 从瑶乡的青黛芦荟,到梯田的杜仲米酒,土楼的海风藤护腰,水乡的菖蒲祛湿,山区的天麻护头,沂蒙的金银花沁心,再到平原的沙棘润喉,草药不仅治好了病痛,更连起了冀中平原与各地的情谊。而顾念苏的成长,就像园里的沙棘苗,在一次次的旅程中,从 “牵头想” 变成了 “能主导”,慢慢长出了担当的主干。

风里,似乎还飘着驴肉火烧的肉香,也藏着下一段旅程的期待 —— 山西窑洞的黄土坡,正等着他们带着草药的清香,去赴一场新的约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7J5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七零:军医娇妻飒爆军营 http://www.220book.com/book/7J5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