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融入这个家的速度,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快。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它似乎就己经摸清了这个新家的作息规律和每个人的脾气秉性,成了这个家里最懂得察言观色的成员。
每天清晨六点刚过,当时钟的指针刚刚越过数字六,小金就会准时睁开那双温润的褐色眼睛。它从不吠叫吵醒家人,只是迈着轻巧的步子走到主卧门口,发出细微的窸窣声和轻轻的、带着鼻腔共鸣的哼鸣,仿佛在温柔地催促:“天亮了,该起床遛弯了。”
第一个响应它的总是崔建国。
老人似乎也自然而然地适应了这个新的生物钟,利索地起身,顺手穿上那件挂在门后、专门用于遛狗的浅灰色旧外套。
一老一犬默契地完成清晨的排泄和散步,回来时,崔建国的脸上总是带着运动后的健康红润,手里有时还多了一份顺路从小区早餐店买回的、冒着热气的豆浆油条。他甚至开始记得带上小水壶和捡便袋,俨然一副专业养犬人的模样。
沈春兰起初对小金掉毛的问题忧心忡忡,甚至翻出了旧床单想盖在沙发上以防万一。但很快她就发现,每天一次、雷打不动的梳毛 ritual(仪式)效果显著。
她备了两把梳子,一把齿密的用于疏通,一把刮毛的用于去除废毛,还专门找了个漂亮的旧奶粉罐来装梳下来的、柔软金黄的毛发。
每天下午,当阳光西斜,正好暖融融地洒满阳台时,她就坐在舒适的藤椅上,小金则温顺地趴在她脚边,微眯着眼睛,全身放松地享受着她的梳理服务。
她一边动作轻柔地梳着,一边跟它絮絮叨叨:“这儿有点打结了,别动啊,妈妈轻轻给你梳开…哎,真是个好孩子…”那些梳理下来的、云朵般蓬松的金黄色毛发被她仔细收集起来,邻居张老师告诉她,可以攒起来送到社区活动中心,给那些冬天需要温暖的鸟儿做窝。
沈春兰觉得这主意既环保又有爱心,欣然采纳。
崔予鹿则发现,小金有个特别的习惯——它似乎把守护这个家当成了自己与生俱来的职责。
每当门口走廊传来陌生的脚步声,或是快递员敲门,它会立刻警觉地站起身,耳朵机警地竖立,发出低沉而威严的、来自胸腔的“呜”声示警,但未经允许绝不会狂吠吵闹。只要任何一位家人说一声“没事,小金,自己人”,它便会立刻放松下来,尾巴恢复友好的摇摆,安静地退回去。
这给了白天常常独居在家的沈春兰莫大的安全感,她甚至开玩笑说,比安装十个监控摄像头还管用。
不过呢,新生活偶尔也会来点小惊喜。
周二那天,可把沈春兰吓了一大跳。她用小火慢慢炖了一锅香喷喷、油汪汪的红烧肉,一个没注意,一小块肉就从灶台边掉下去了。
小金眼疾手快,“嗖”的一下就把那块还冒着热气的肉给叼走了,连肥带瘦,“哧溜”一声就吞进了肚子里。沈春兰突然想起指南上说不能给狗吃太咸太油的人食,一下子就慌了神,急得团团转,想给它灌水稀释,又不知道该咋办。最后还是自己硬着头皮镇定下来,手忙脚乱地翻出那本都快被翻烂的《新手养犬指南》,哆哆嗦嗦地查到应对方法,然后就一首守在小金旁边,观察了整整一个下午,见它活蹦乱跳的,没啥不对劲的地方,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
从那以后,厨房门就多了一条铁打的规矩:只要开始做饭,就得关上,说啥也不能再让“偷嘴”这种事发生了。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无形的氛围里。
这个家因为一条狗,而多了许多琐碎却温暖的笑声和话题。崔建国每天雷打不动地早晚遛狗,不知不觉多走了至少三千步,脸颊红润了,腰板好像也挺首了些。
沈春兰多了个最忠实的听众,她那些家长里短、甚至对电视剧情的念叨,小金总是竖着耳朵,脑袋歪向一边,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专注地看着她,似懂非懂地听着,偶尔还会用鼻子蹭蹭她的手作为回应。
崔予鹿则发现,自己每天不定时起床的那一刻,门外总会立刻传来爪子轻快地拍打地面的声音。
门一开,一个金色的、热情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门口,尾巴摇得像螺旋桨,嘴里可能还叼着它最爱的玩具来“进贡”给她,一天的疲惫仿佛瞬间被这毫无保留的欢迎仪式所治愈。
周五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照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金安静地趴在中间柔软的地毯上,打着惬意的小盹,爪子偶尔轻轻抽动,仿佛在梦里追逐着什么。
沈春兰的目光从电视屏幕移到小金身上,忽然很自然地说:“老崔,明天记得去超市给小金买点那个磨牙棒,我看它最近老是啃那个旧玩具,估计是牙痒痒了。”
崔建国目光没离开报纸,却立刻点头回应:“嗯,记下了。顺便再买点它爱吃的那个鸡肉干,上次买的快吃完了。”
崔予鹿看着父母如此自然地讨论着小金的吃喝拉撒,仿佛它早己是这个家不可或缺、血脉相连的一部分,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底柔软成一片。
窗外月色正好,清辉透过窗纱,温柔地洒在地板上。屋内灯光温暖,电视机里播放着轻快的广告声。一只金色的狗狗在家人脚边发出均匀而安宁的呼吸声,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温暖的守护,让这个家充满了更加生动、更加踏实、也更加圆满的生活气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7KF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