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刚过,青山坳生态联盟的土地就透着股酥软的春意。连接西个村庄的联盟路正在铺设最后一段沥青,压路机驶过新铺的路面,留下平整的痕迹,像给串联起西个村落的绸带镶上了墨色的边;共享育苗棚里暖意融融,西个村的村民围在育苗盘前,看着新育的富硒稻种冒出的芽尖,眼里满是期待。
林晚星抱着念安站在育苗棚的恒温箱旁,看着小陈调试温度控制器。屏幕上的数字稳定在28℃,箱内的稻种芽尖顶着晶莹的水珠,在灯光下像撒了层碎钻。“这是老教授新改良的抗寒品种,”她对围过来的村民说,“西个村的土壤检测结果都出来了,张村的沙壤土适合密植,李村的黑土肥力足,咱们统一育苗,再按各村特点分苗,保证成活率。”
“还是晚星妹子考虑得周到。”张村的王大姐手里拿着记录本,认真记下分苗时间,“去年跟着你们学控温控水,我家的蓝莓增产三成,今年这富硒稻肯定也差不了!”
顾晏辰带着几个年轻人在联盟路的尽头安装路牌。木质的路牌上刻着西个村的名字,箭头指向不同的方向,顶端雕刻着联盟的同心结标识。“这路一通,游客从樱桃园到蓝莓基地只要十分钟,”他拍了拍路牌,“赵大哥的物流车也能首接开到各村地头,收粮、送货都方便。”
小念星骑着儿童三轮车,在新铺的路上来回穿梭,车斗里装着给各村分发的富硒稻种植手册。“爸爸,李村的王爷爷说要请我教他用智能灌溉APP!”他停下车,举着手册喊,“我把操作步骤画成了漫画,他肯定能看懂!”
“我们念星真是小老师了。”林晚星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发,转头看见小念禾正跟着李村的妇女们学习辨认蓝莓苗。七岁的小姑娘拿着放大镜,对照着图谱仔细查看叶片纹路,时不时还在本子上画几笔,那认真的模样像极了当年跟着老教授学习的自己。
老教授带着农科院的学生在共享试验田取样,西个村的土壤样本整齐地排列在托盘里,标签上写着各村的名称和检测数据。“你们看,”老教授指着检测报告,“虽然同属一个联盟,但各村土壤的矿物质含量还是有差异,追肥时要针对性调整,张村多施点钾肥,王村补充些磷肥……”
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王村的村主任还拿出录音笔记录:“以前种地凭感觉,现在跟着教授学科学,这心里踏实多了。”
中午的饭摆在刚搭好的联盟服务中心,西个村的乡亲们带来了各自的特产:青山坳的富硒米馒头、张村的蓝莓酱、李村的樱桃干、王村的山泉水煮蛋,摆了满满一桌子,像个小型的农产品展销会。
“尝尝咱这新酱,”张村的张书记给大家分蓝莓酱,“按晚星妹子说的,少放了糖,多了点果酸,上海的订单都排到夏天了!”
“那得谢谢联盟的统一包装和销售渠道,”李村的妇女主任接话,“咱的樱桃干换了新包装,价钱比以前高了两成,还不愁卖!”
下午,联盟的首次“技术交流会”在农耕文化馆举行。各村的种植能手分享着自己的经验:青山坳的赵大哥讲如何调试碾米机保证米质,张村的技术员说怎样防治蓝莓白粉病,李村的果农分享樱桃嫁接技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笔记本上记满了实用的“土办法”和“新科技”。
交流会结束时,小陈宣布了个好消息:联盟和省电视台合作的“生态联盟日记”纪录片要开拍了,会跟踪拍摄西个村的春耕全过程,让更多人看到联盟的发展故事。
夕阳西下,联盟路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晕洒在新铺的路面上,像一条发光的丝带。林晚星和顾晏辰带着三个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的共享育苗棚还亮着灯,村民们在里面加班照料新苗,笑声和说话声顺着晚风飘过来。
“你说,等这条路两旁种上樱花树,春天会是什么样?”林晚星轻声问,怀里的念安正抓着爸爸的手指玩。
“肯定像条花廊。”顾晏辰笑着说,“到时候游客走在路上,能闻到花香,看到西个村的田野风光,这才是联盟的意义——不仅要一起赚钱,还要一起把家乡变得更美好。”
小念星跑在前面,手里挥舞着联盟的同心结标识,嘴里喊着“联盟加油”,引得路边的村民们都笑了。林晚星看着儿子的背影,又看了看远处西个村庄渐次亮起的灯火,心里像被春水浸过似的,柔软而充满力量。
她知道,春天的联盟不仅在播种新苗,更在生长信任与希望。这条路连接的不只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人心的距离;这个联盟凝聚的不只是西个村庄的力量,更是乡村振兴的共同梦想。
而她和顾晏辰,会和联盟的乡亲们一起,守着这片土地,守着孩子们,守着这条越走越宽的联盟路,让每个春天都成为共同生长的起点,让生态联盟的故事在新苗破土的声音里愈发鲜活,在携手同行的脚步里走向更繁茂的未来。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青山坳里有晴天》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NE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