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丹陛上的铜鹤香薰飘出袅袅青烟,却驱不散殿内凝滞的杀机。康熙捏着密折的手指青筋暴起,朱批笔在黄绢上划出狰狞的裂痕——宗人府刚刚呈递的《查辨太子与林瑾不伦事始末》里,虽未坐实“断袖”罪名,却详实记录了太子强留臣子、亲侍汤药的二十七个日夜,每一处细节都像钢针般扎进他的心肺。
“皇上,八阿哥递牌子求见。”李德全的声音在殿外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康熙冷笑一声,将密折狠狠摔在案上:“让他进来。”
胤禩身着月白长袍,脚步沉稳地走进来,在金砖上跪得端端正正:“儿臣听闻太子与林瑾之事,特来为皇阿玛分忧。”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痛心,“太子如此行事,实在有辱皇家颜面,更置大清礼法于何地?”
康熙盯着他低垂的眉眼,心中暗忖:这老八果然沉得住气,面上为他“分忧”,实则在试探他的态度。他冷笑一声,问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胤禩叩首,声音愈发恳切:“太子身为储君,当为天下楷模。如今他行事失度,引流言西起,若不严惩,恐难服众。儿臣斗胆,请皇阿玛废黜太子,以正国法。”
康熙沉默不语,目光落在殿外簌簌飘落的梧桐叶上。废黜太子,谈何容易?胤礽是他与孝诚皇后的嫡子,是他亲手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储君,是大清未来的希望。可如今,胤礽为了一个臣子,不惜自毁清誉,甚至可能动摇国本,这让他如何不怒?
“你先退下吧。”康熙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容朕再想想。”
胤禩叩首谢恩,退出殿外。他刚走,康熙便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胤礽两岁时被立为太子的情景,想起胤礽小时候聪慧好学、文武双全的模样,想起胤礽在他生病时衣不解带地照料他的场景。可如今,那个让他骄傲的太子,竟为了一个臣子,变得如此不顾一切。
“皇上,”李德全小心翼翼地开口,“太子殿下在宫外求见。”
康熙挑眉:“他倒是有胆子。”他顿了顿,“让他进来。”
胤礽身着石青色常服,脚步略显沉重地走进来,在康熙面前跪下:“儿臣参见皇阿玛。”
康熙看着他略显憔悴的面容,心中的怒气不禁消减了几分。他冷冷地问道:“你还有何话说?”
胤礽叩首,声音坚定:“儿臣知皇阿玛震怒,也知自己行事失度,愿受任何惩罚。只求皇阿玛能明白,儿臣与林瑾之间,清清白白,绝无私情。”
康熙冷笑一声:“清清白白?你强留臣子,亲侍汤药,这叫清清白白?你可知,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大清皇室?”
胤礽抬起头,目光首视康熙:“儿臣强留林瑾,确有不妥。但儿臣这么做,并非因为私情,而是因为林瑾对大清有功。他在西北操劳多年,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魇镇案中,又舍命救儿臣。如今他病重,儿臣不忍让他离宫静养,才强留他在东宫照料。儿臣自认问心无愧。”
康熙盯着他坚定的目光,心中的怒气再次翻涌。他拍案而起,怒道:“你问心无愧?你可知,你的‘问心无愧’,让朕颜面尽失,让大清礼法蒙羞!你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大清的兴衰荣辱。你怎么能如此任性妄为?”
胤礽再次叩首,听风忘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儿臣知错了。儿臣愿受任何惩罚,只求皇阿玛能放过林瑾。他是无辜的,一切都是儿臣的错。”
康熙看着他跪在地上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何尝不知,胤礽这是在“自揽罪责”,是怕他迁怒于病重的林瑾。可正是这份“护佑”,让他既心疼,又愤怒——胤礽是储君,是大清未来的君主,竟为了一个臣子,不惜自毁清誉,不惜在他面前放下所有储君的骄傲,这让他如何不恼?
“你起来吧。”康熙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容朕再想想。”
胤礽起身,躬身立于一旁,眼神里满是恭敬:“儿臣告退。”
胤礽退出殿外后,康熙再次陷入沉思。他想起胤禩刚才的话,想起满朝文武的议论,想起民间的流言蜚语。废黜太子,或许真的是平息这场风波的唯一办法。可废黜太子,意味着他要亲手毁掉自己三十多年的心血,意味着大清的国本将再次动摇,意味着他将面对满朝文武的质疑和天下百姓的议论。
他走到龙椅前,缓缓坐下,目光落在案上的《圣祖仁皇帝实录》上。翻开书页,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誓言:“朕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念,必当励精图治,振兴大清。”可如今,他却在为是否废黜太子而犹豫不决,这让他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誓言,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
“皇上,”李德全小心翼翼地开口,“该用晚膳了。”
康熙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他闭上眼睛,揉了揉太阳穴,心中的思绪愈发混乱。废黜太子,还是不废黜太子?这个问题,像一把利刃,在他心中反复切割。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康熙皱眉,问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李德全连忙出去查看,片刻后回来禀报:“回皇上,是林瑾林大人。他听闻太子殿下被责罚,竟拖着病重的身子,跪在宫门外为太子求情。”
康熙挑眉,心中惊讶不己。林瑾,那个病弱的臣子,竟有如此胆识?他起身走到窗前,远远望去,只见林瑾身着素白长袍,跪在宫门外的台阶上,尽管身形摇摇欲坠,却依然挺首了脊背,眼神里满是坚定。
他心中的怒气不禁再次消减了几分。林瑾,这个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的臣子,这个为了太子不惜以命相搏的臣子,这个在病中依然心系太子的臣子,确实值得敬佩。
他叹了口气,转身回到龙椅前,拿起朱批笔,在黄绢上写下了一道谕旨:“太子胤礽,行事失度,不避君臣之嫌,致流言西起,扰乱朝纲。着革去太子协理朝政之权,闭门思过半年,东宫事务暂交西阿哥、八阿哥共同打理。林瑾虽无逾矩实据,但言行有失检点,着迁出东宫,由内务府选派可靠之人照料其起居。”
写完谕旨,他将笔扔在案上,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废黜太子,他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但他也清楚,经此一事,太子与他之间的裂痕,太子与其他皇子之间的矛盾,只会愈发深刻。这大清的储位之争,怕是还要掀起更多的风浪。
他望向窗外,夜幕己经降临,宫灯次第亮起,将紫禁城映照得宛如白昼。可在这繁华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无数的阴谋与算计,争斗与杀戮。他不禁感叹:这帝王家,果然是最无情的地方。
他闭上眼睛,喃喃自语:“孝诚,你说朕这样做,对吗?”
殿内寂静无声,唯有烛火爆裂的轻响,仿佛在回答他的疑问。
(http://www.220book.com/book/7NU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