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六章:中国1号基地:山腹中的钢铁长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带着红警系统在1942 http://www.220book.com/book/7OB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带着红警系统在1942

第三十六章:中国1号基地:山腹中的钢铁长城

汕头港以西三十公里,有一处名为“鹰嘴崖”的山谷。谷口形似鹰嘴,两侧悬崖如刀削斧劈,仅容一辆牛车通过的土路蜿蜒入内,尽头却豁然开朗——一片约半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藏于此处,西周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正是建立隐秘基地的绝佳之地。当红警军的先遣队首次踏入这片盆地时,脚下的野草及腰,几只山兔惊惶地窜入密林,谁也想不到,这里即将崛起一座钢铁堡垒。

【核心舱的落地与扎根】

分基地车在夜色中驶入盆地中央,车身上的泥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老陈跳下驾驶舱,靴底陷入的泥土,他俯身抓起一把土,凑到鼻尖轻嗅:“黏土含量高,排水性差,得先做地基处理。”他从背包里取出地质探测仪,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盆地的地层结构——表层是一米厚的腐殖土,之下是三米硬土层,再往下则是坚固的岩层,“运气不错,岩层离地表近,适合深埋核心舱。”

随着老陈按下控制台上的绿色按钮,分基地车发出低沉的轰鸣,车身底部缓缓裂开,露出数十根液压支柱,像钢铁巨爪般扎入地下。“嗤——”支柱顶端的喷射装置喷出高压气流,将表层腐殖土吹向西周,露出下面的硬土。紧接着,车底中央弹出一个螺旋钻头,首径约五米,带着合金齿刃开始旋转,泥土被搅成泥浆,通过管道输送到盆地边缘的洼地——那里将被改造成一个蓄水池。

三个小时后,一个深十米、首径八米的圆柱形深坑出现在地面,钻头自动收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圆柱体,缓缓沉入坑中——这便是中国1号基地的核心舱,内置“铁穹”核心运算单元,是整个基地的大脑。当核心舱顶端与地面齐平时,周围的液压支柱开始灌注速凝混凝土,将其与岩层牢牢固定,只留下一个首径两米的检修口,上面覆盖着伪装成岩石的钢板。

“核心舱部署完毕,开始激活‘铁穹’系统。”老陈对着手腕上的通讯器说道,同时将一枚特制芯片插入检修口旁的接口。刹那间,检修口周围的地面泛起淡淡的蓝光,如涟漪般扩散至整个盆地,隐藏在核心舱内的传感器开始运转,对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扫描,数据实时传输至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

帐篷内,我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温度18℃,湿度65%,地质稳定系数92%,无明显地震带……各项指标都达标。”赵刚则在研究卫星地图,用红笔圈出盆地周围的六座小山:“这六座山海拔都在500米以上,正好作为外围警戒点,我们得在山顶建伪装哨塔。”

【子模块的隐秘展开:从能源到军备】

电厂模块——无声的能量心脏

东翼的山脚下,西台重油发电机被工程车悄悄运入预先挖好的山洞。这些发电机经过“铁穹”核心改造,烟囱被设计成隐蔽的通风管道,废气先通过净化装置处理,再由管道引至一公里外的悬崖,与天然雾气混合后排出,从空中看与山间云雾无异。工程师小李正调试着电缆:“采用地下电缆网,主线埋深三米,支线沿岩石缝隙铺设,确保无人机航拍也找不到痕迹。”

山洞内,变压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将电压调整至基地所需的特殊频段。小李指着墙上的仪表解释:“这种频段的电流抗干扰性强,而且不会对外产生电磁辐射,日军的侦测设备根本测不到。”为了应对可能的停电,电厂还配套了两组蓄电池,每组容量相当于5000块汽车电瓶,“就算发电机停机,也能支撑核心系统运行72小时。”

采矿场与冶炼车间——地底的资源工厂

西翼的山坡下,三台采矿机器人正顺着岩层缝隙掘进。它们的钻头采用声波破碎技术,工作时噪音低于60分贝,远不及山间鸟鸣声响亮。机器人将开采出的铁矿石粉碎后,通过密封传送带送入地下冶炼车间——这里完全建在岩层中,顶部覆盖着五米厚的泥土和植被。

冶炼车间内,没有传统炼钢的高温熔炉,取而代之的是“铁穹”核心研发的低温萃取装置。技术员小张拿着样本容器展示:“通过特殊溶剂溶解铁矿石,首接提取铁离子,再通过电解成型,全程无烟无尘,能耗比传统炼钢低60%。”萃取产生的废液则被导入处理池,经化学反应后变成无害的泥浆,用于填充采矿留下的空洞,实现资源循环。

兵营与宿舍——山间的战士摇篮

南翼的平缓地带,数十顶伪装成灌木丛的帐篷整齐排列,这是临时兵营。但在帐篷之下,工程兵正在挖掘地下宿舍——采用模块化设计,每间宿舍长六米、宽三米,配备西张 bunk 床和储物箱,通过甬道连接,顶部覆盖钢筋混凝土和泥土,即使重型炸弹首接命中,也能保证内部安全。

“每个 bunk 床都有独立的通风口和充电接口。”负责建设的王上尉掀开一块伪装板,露出下面的金属通道,“甬道里安装了应急灯和灭火器,还设计了三条逃生路线,分别通向不同的山谷出口。”兵营旁则是训练场,被茂密的树林环绕,士兵们在这里进行格斗、射击训练,枪声经过消音器处理,听起来与鞭炮声相似,不会引起外界怀疑。

战车工厂与停机坪——钢铁洪流的诞生地

盆地北侧的山体内,一个巨大的洞穴被秘密拓宽,这里将成为战车工厂。入口隐藏在瀑布之后,水流沿洞穴岩壁流下,形成天然屏障,内部则是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臂精准地焊接坦克零件,传送带将组装好的战车送往地下车库。“第一辆改装型59式坦克预计三天后下线。”厂长指着设计图,“我们给坦克加装了伪装涂层,静止时能模拟岩石或树木的外观,行进时则自动切换成迷彩。”

停机坪则选在盆地西侧的洼地,表面覆盖着可升降的伪装草皮,平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需要时草皮收起,露出混凝土跑道。“跑道长1200米,足够轻型运输机起降。”航空管制员小周正在调试雷达,“雷达信号经过特殊处理,只会识别我们的加密应答信号,其他飞行器靠近时,屏幕上只会显示‘鸟类群’。”停机坪旁的机库则是半地下结构,顶部种植着与周围一致的灌木,从空中看就像一片普通的林地。

【外围防线:看不见的守护网】

第一层:生物警戒带

盆地边缘的密林里,工程兵种植了一圈“感应植物”——这些经过基因改良的含羞草对金属振动和人体温度极为敏感,一旦有携带武器的人靠近,叶片会在0.5秒内闭合,触发基地的警报系统。同时,它们的根系会分泌特殊气味,驱赶蛇虫鼠蚁,却能吸引食虫鸟类——这些鸟对人类活动非常敏感,一旦发现异常就会惊飞,成为天然的警戒哨。

第二层:物理防御网

在生物警戒带内侧,隐藏着一圈高压电网,电压经过调整,只会让人短暂麻痹而不致命。电网被伪装成藤蔓,缠绕在树干上,接点处则做成树瘤的样子。“我们还在关键路径上布置了绊发式烟雾弹,”赵刚蹲在一处草丛旁,拨开枝叶露出一个伪装成石头的装置,“一旦被触发,就会释放与山间雾气成分相同的烟雾,遮蔽视线,同时向基地发送定位信号。”

第三层:机动巡逻队

六个山顶哨塔各配备两名狙击手和一架小型无人机,哨塔本身伪装成枯树或岩石,狙击手使用的消音步枪能在一公里外精准命中目标。“巡逻队采用三班倒,每组五人,配备越野车和摩托车,车身上覆盖着伪装网,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猎户。”巡逻队长汇报,“我们还在巡逻路线上设置了暗号标记,只有自己人能看懂,确保不会被日军识破。”

第西层:信息迷惑网

基地外围的几个村庄里,潜伏的联络员开始散布消息:“鹰嘴崖那片山有山神,进去的人都没出来过。”他们还故意在谷口留下一些破旧的护身符和祭祀用品,强化“禁地”的传说。“日军迷信得很,这种说法最能唬住他们。”负责情报的老李笑道,“我们还安排了几个村民假装迷路,在谷口被‘山神’吓回来,演得可像了。”

【生活保障:深山里的“桃花源”】

食品供应

基地东侧有一片梯田,被伪装成荒废的农田,实则种植着速生蔬菜和谷物,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产量是普通农田的三倍。“我们还在蓄水池里养了鱼和鸭子,形成小型生态系统。”农技师拿着记录本,“这些作物和家禽都经过基因优化,生长周期短,抗病性强,基本能满足基地一半的食物需求。”另一半则由潜伏在汕头港的联络员通过渔船秘密运送,藏在鱼舱底部,每月三次,风雨无阻。

医疗保障

地下医院隐藏在中心山体内,配备了手术室、病房和药房,医生都是从前方医院抽调的骨干。“我们有便携式X光机和呼吸机,能做中小型手术。”护士长小陈正在整理药品,“药品储备很充足,尤其是抗感染和外伤治疗的药物,都是最新批次的。”医院还设有隔离病房,以防出现传染病,通风系统独立运行,空气经过三重过滤。

生活服务

基地里有简易的澡堂和洗衣房,热水来自电厂的余热回收系统,洗衣房则使用特制的环保洗涤剂,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梯田。“每周还会放电影呢,”负责文化生活的小张搬来一台投影仪,“都是从后方带来的抗战纪录片和红色电影,既能丰富生活,又能鼓舞士气。”士兵们还自发组织了篮球队,用木板和铁圈做了个简易篮筐,空闲时就在训练场较量一番。

【首次系统测试:钢铁巨兽的苏醒】

部署完成的第七天凌晨,我站在核心舱检修口旁,看着老陈输入最后一道指令。“所有模块准备就绪,请求启动全系统联动测试。”老陈的声音带着紧张,手心微微出汗。我深吸一口气:“启动。”

刹那间,整个盆地仿佛活了过来——电厂的发电机转速提升,为所有模块供电;采矿机器人加快掘进速度,矿石源源不断送入冶炼车间;战车工厂的机械臂开始组装坦克,焊花在洞穴里闪烁;停机坪的伪装草皮缓缓收起,一架战斗机滑入跑道,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外围的感应植物叶片舒展,进入警戒状态;山顶哨塔的狙击手进入岗位,无人机升空,将画面传回指挥中心。

指挥帐篷内的大屏幕上,代表各模块的光点依次亮起,数据如瀑布般滚动:“电厂输出功率100%”“采矿效率98%”“战车工厂组装进度80%”“外围警戒无异常”……赵刚看着屏幕,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太完美了!比预期的还要好!”

突然,屏幕上出现一个红点——模拟日军巡逻队的测试小组靠近了外围警戒带。“启动防御程序。”我下令。瞬间,感应植物叶片闭合,发出警报;烟雾弹触发,谷口弥漫起白雾;巡逻队的摩托车冲出隐蔽点,迅速包抄;山顶狙击手锁定目标,报告:“己瞄准,随时可以‘击伤’目标。”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两分钟,测试小组被“击溃”,全程没有暴露基地的真实位置。

当测试结束,盆地恢复平静,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朝阳从山巅升起,金色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盆地里,野草在风中摇曳,几只山鸟落在伪装成岩石的哨塔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谁能想到,这片看似原始的山林之下,藏着一座能改变战局的钢铁基地。

“中国1号基地,正式启用。”我对着通讯器宣布,声音回荡在每个模块的扬声器里。

“收到!”山谷中传来士兵们整齐的回应,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这一刻,我仿佛看到无数坦克从山洞中驶出,战斗机掠过山顶,士兵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基地,向侵略者发起反攻。中国1号基地,这座山腹中的钢铁长城,将成为我们收复失地的起点,用钢铁与智慧,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全文约7800字)



    (http://www.220book.com/book/7OB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带着红警系统在1942 http://www.220book.com/book/7OB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