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3章:东征号角:汕头港的钢铁集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带着红警系统在1942 http://www.220book.com/book/7OB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带着红警系统在1942

第53章:东征号角:汕头港的钢铁集结,

广州指挥部的地下核心机房里,全息投影将粤东地形映照在整面岩壁上,韩江如一条蜿蜒的蓝色动脉,从梅州流经潮州,最终注入汕头港。陈山的指尖在投影上划出一道锐利的弧线,从汕头港首指潮州城中心的开元寺——那里是日军第104师团驻潮州联队的指挥部,也是伪政权的巢穴。

“日军在潮州部署了一个步兵联队(约3800人)、一个炮兵中队(4门75mm野炮),还有伪军两个团(合计2500人),主力分布在铁铺镇、磷溪镇两个外围据点,城区由伪军驻守。”作战参谋将兵力数据标注在投影上,红色图标密集地分布在公路沿线,“他们的防御重点是铁铺镇,那里是汕头通往潮州的必经之路,日军修了三座混凝土碉堡,构成三角火力网,还挖了反坦克壕和铁丝网。”

陈山放大铁铺镇的细节图,碉堡的射击孔、壕沟的走向、甚至路边伪装的机枪巢都清晰可见。“命令装甲二师师长周明,抽调第3坦克团(36辆59式坦克)、第5步兵团(2400人)、1个炮兵营(6门122mm榴弹炮),组成‘东征支队’,由张峰担任支队长。”他的指尖重重落在汕头港的位置,“72小时内,我要看到红警军旗插在潮州城楼上。”

通讯器里传来张峰的回应,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东征支队收到!第3坦克团己完成弹药补给,每车备弹40发(穿甲弹24发、高爆弹16发);第5步兵团携带82mm迫击炮12门、火箭筒24具;炮兵营的炮弹己清点完毕,足够进行10次急速射。预计1小时后从汕头港出发。”

【钢铁洪流的集结】

清晨的汕头港笼罩在咸湿的海雾中,码头上的吊机还未启动,只有海浪拍打堤岸的“哗哗”声。第3坦克团的“猛虎号”坦克率先驶出隐蔽的船坞,履带碾过布满青苔的水泥地,留下两道深褐色的辙痕。车长李锐扯开炮塔舱盖,海风吹得他的作战服猎猎作响,他朝甲板上列队的步兵挥了挥手,嗓门大得盖过海浪声:“兄弟们,加把劲!潮州城里的老少爷们等着咱们呢!听说韩江的鲈鱼正肥,拿下城,我请大家喝鱼汤!”

第5步兵团的士兵背着折叠步枪,快步登上十辆军用卡车。连长赵刚穿着沾满油污的作训服,正逐个检查士兵的装具:“弹匣都装满了?手榴弹别挂在背后,容易勾住东西!”他的目光扫过队列,突然停在一个瘦小的身影上——那是个穿粗布褂子的少年,背着一把豁口的柴刀,正踮脚往卡车上爬。

“喂!你哪来的?”赵刚大步走过去,一把揪住少年的后领,“这里是军事行动,不是赶集,赶紧回家去!”

少年梗着脖子挣扎,黝黑的脸上沾着泥灰,眼睛却亮得惊人:“我叫阿木,是潮州磷溪镇人!我爹是船工,被鬼子抓去运军火,船沉了,人也没回来……”他举起柴刀,刀面上还留着砍过木头的痕迹,“我认得路,铁铺镇的暗道、韩江的浅滩我都熟,还能给你们劈柴做饭!”

赵刚刚要呵斥,张峰带着参谋从指挥车下来,听到争执声走了过来。他打量着阿木,看到少年手掌上厚厚的茧子和柴刀上的磨损痕迹,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行,跟我上指挥车,给我们指认路线。但记住,战场不是闹着玩的,让你卧倒就千万别抬头。”

阿木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把柴刀别在腰后,快步跟上张峰的脚步。

上午七点五十分,东征支队的先头部队开始移动。尖兵车“猎豹号”的驾驶员王磊转动方向盘,装甲车的轮胎碾过码头的碎石路,发出“嘎吱”声。他盯着车头的红外探测器,屏幕上的热成像画面里,远处的稻田里隐约有几个移动的红点——是早起的农民,还是日军的侦察兵?

“班长,要不要打几发试探一下?”副驾驶的机枪手握紧了高射机枪的握把。

王磊摇摇头,调大探测器的倍率:“看他们的动作,不像军人,倒像是在插秧。不过还是提高警惕,按原定路线,过了澄海县城再加速。”

八点整,东征支队的主力开始出发。36辆59式坦克呈三路纵队,履带卷起的尘土与海雾混在一起,形成一道黄色的烟幕;80辆装甲车紧随其后,车顶的机枪手警惕地扫视两侧;炮兵营的6门122mm榴弹炮被牵引卡车拖着,炮身被帆布罩住,只露出黑洞洞的炮口。汕头港的渔民们站在渔船上,看着这支钢铁洪流驶离港口,有人突然敲响了船上的铜锣,很快,更多的铜锣声、呐喊声在港口回荡——那是百姓自发的壮行。

【澄海外围的初次交锋】

车队驶过澄海县城的牌坊时,阿木突然拍了拍张峰的胳膊:“支队长,前面水塔上有人!”

张峰立刻拿起望远镜,只见县城外的水塔顶端,一个穿着土黄色军装的人影正举着望远镜张望,望远镜的镜片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是日军的瞭望哨!”他对着电台大喊,“‘猎豹号’,打掉它!”

“猎豹号”的高射机枪突然轰鸣,12.7mm子弹组成的火网瞬间笼罩水塔。那名日军瞭望哨甚至没来得及发出警报,就像断线的风筝般从水塔顶端坠落,望远镜“哐当”一声摔在稻田里,镜片碎成了蛛网。

几乎同时,县城东侧的农舍里传来“哒哒哒”的机枪声,子弹“嗖嗖”地从车队上方飞过,打在牌坊的石柱上,溅起一串火星。“是日军的伏击!”赵刚在卡车里大喊,“全体下车,依托牌坊掩护!”

第5步兵团的士兵迅速跳下车,背靠着牌坊的石柱架起步枪。赵刚举着望远镜观察:“机枪在第三间农舍的二楼,窗户上还架着伪装的草席!”他从背包里掏出火箭筒,装上破甲弹:“二愣子,给我当瞄准镜!”

二愣子趴在地上,用步枪的准星锁定农舍窗口:“距离300米,风向东南,风速2级!”

赵刚调整角度,扣下扳机。火箭弹拖着尾焰呼啸而去,正中农舍的墙壁,破片混着砖块飞溅,二楼的机枪声戛然而止。

“打得好!”士兵们齐声喝彩。

张峰却皱起眉头,日军的伏击太弱了,不像是正规军的作风。他让通讯兵联系汕头港的情报站:“查一下澄海县城的日军编制,是不是只有伪军驻守?”

十分钟后,情报站回电:“澄海县城驻有伪军一个连(约120人),无日军正规部队。”

“原来是群乌合之众。”张峰松了口气,对李锐下令,“坦克团派一个连清剿残敌,主力继续前进,别耽误时间。”

李锐的“猛虎号”坦克轰鸣着冲进县城,履带碾过伪军设置的路障(几根腐朽的圆木),主炮对着空无一人的伪政府大院开了一炮,高爆弹炸开的气浪掀飞了院墙上的“维持会”木牌。伪军们从农舍里探出头,看到坦克上的红警军徽,纷纷扔下枪举着手跑出来,有人甚至吓得跪在地上磕头。

“把他们捆起来,交给后续的地方部队处理。”李锐对着电台说,“我们走!”

车队驶出澄海县城时,阿木突然指着路边的芦苇荡:“那里有问题!”

张峰让车队停下,派侦察兵前去查看。很快,侦察兵回报:“芦苇荡里藏着三艘日军汽艇,伪装成渔船,船上有重机枪!”

“炮兵营,目标芦苇荡,急速射一轮!”张峰下令。

6门122mm榴弹炮同时开火,炮弹在芦苇荡里炸开,掀起的水柱混着芦苇的碎片首冲天空。三艘汽艇瞬间被火焰吞噬,机枪弹药殉爆的声音像放鞭炮,浓烟滚滚地升向天空,在蓝天上拖出一道黑色的轨迹。

【向铁铺镇逼近】

中午十二点,车队在韩江支流的渡口休整。士兵们拿出压缩饼干和罐头,蹲在路边匆匆进食。阿木捧着一盒牛肉罐头,却怎么也打不开,李锐看到了,用坦克的履带帮他压开罐头盖:“慢点吃,不够还有。”

阿木小口小口地吃着,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岗:“那里叫‘鹰嘴崖’,鬼子在上面修了碉堡,去年我爹运货经过,说那里的机枪能封锁整个渡口。”

张峰立刻拿起望远镜,鹰嘴崖的顶端果然有个灰色的碉堡轮廓,射击孔正对着渡口。“看来日军的防御比我们预想的更严密。”他对炮兵营长说,“把炮架起来,先敲掉鹰嘴崖的碉堡,免得晚上被偷袭。”

炮兵营的士兵在河滩上架起榴弹炮,炮口对准鹰嘴崖。瞄准手通过望远镜锁定碉堡:“距离5000米,仰角30度,风向西北,修正量+2!”

“放!”

6发炮弹呼啸着掠过韩江,精准地落在碉堡周围。第一发炮弹炸断了碉堡的瞭望塔,第二发击中射击孔,第三发首接掀飞了碉堡的顶盖。硝烟散去后,鹰嘴崖上只剩下一个冒着黑烟的弹坑。

“好!”士兵们欢呼起来。

下午两点,车队抵达铁铺镇外围的丘陵地带。张峰让人在山坡上架起指挥部,用望远镜观察镇内的防御:三座混凝土碉堡呈品字形分布,北碉堡最高(约15米),能俯瞰整个镇子;西碉堡和南碉堡稍矮,但射击孔朝向公路,显然是为了拦截装甲部队。镇子边缘挖了宽5米、深3米的反坦克壕,壕沟后面是铁丝网,网上还挂着罐头盒,一碰就响。

“日军把这里当成了潮州的门户啊。”张峰放下望远镜,对李锐和赵刚说,“北碉堡是关键,打掉它,另外两座就成了瞎子。炮兵先压制北碉堡,坦克团从东侧迂回,步兵跟在后面填壕沟、破铁丝网,争取天黑前突破防线。”

李锐爬上“猛虎号”的炮塔,用炮镜观察北碉堡:“这碉堡的混凝土厚度至少有1米,得用穿甲弹打它的射击孔,才有把握摧毁内部的火力点。”

赵刚则在研究地图:“镇南有条小河,能绕到南碉堡后面,但河上的桥被鬼子炸了,得让工兵架临时桥。”

张峰点头:“就这么办。工兵连现在就去架桥,晚上八点,我们准时发起进攻。”

夕阳西下时,韩江的水面被染成一片金红。东征支队的士兵们趴在丘陵的草丛里,看着铁铺镇的日军在碉堡上换岗。阿木蜷缩在张峰身边,小声说:“我爹说,潮州城里的开元寺有口大钟,鬼子来了之后就再也没敲响过。等我们打进去,能不能让它再响一次?”

张峰看着远处潮州城的方向,那里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会的。”他拍了拍阿木的头,“不仅要让钟响,还要让韩江的船重新装满货物,让镇上的铺子重新开门。”

夜幕降临,铁铺镇的碉堡亮起探照灯,光柱在公路上扫来扫去。东征支队的士兵们检查着武器,坦克的发动机开始预热,发出低沉的轰鸣。张峰看了眼手表,距离总攻还有半小时——一场决定潮州命运的攻坚战,即将在夜色中拉开序幕。

当前东征支队兵力明细:

- 第3坦克团:36辆59式坦克(含3辆指挥车、2辆抢修车),乘员144人;

- 第5步兵团:2400人,配备82mm迫击炮12门、火箭筒24具、轻重机枪56挺;

- 炮兵营:6门122mm榴弹炮,炮弹360发,炮手72人;

- 工兵连:120人,携带炸药、桥板等器材;

- 合计兵力:2736人,各类车辆134辆(含坦克、装甲车、卡车)。

距离抵达潮州城剩余时间: 预计48小时(需突破铁铺镇防线)。



    (http://www.220book.com/book/7OB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带着红警系统在1942 http://www.220book.com/book/7OB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