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生电器行”在东莞的分号开张后,生意比预想的还要红火。珠三角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电风扇、电饭煲这类基础家电的需求量大增。陈海生几乎连轴转,既要盯着深圳总店的生意,又要操心东莞分号的供货和人员管理,常常是披星戴月。
这天,他刚从东莞押着一车新到的电风扇回到深圳总店,还没来得及喝口水,负责跑工商税务的财务张萍就一脸焦急地找了过来。
“陈总!您可回来了!”张萍手里捏着一份文件,“工商局那边来了通知,让咱们去一趟!”
“工商局?”陈海生心里咯噔一下。最近风声有点紧,报纸上天天在讲“治理经济环境”、“整顿流通秩序”,他心里一首绷着一根弦。“什么事?通知上说了吗?”
“没说具体事,就说是‘例行检查’,让负责人过去配合一下。”张萍把通知递给他,“我打听了一下,好像最近在查个体户的进货渠道和纳税情况,特别是涉及外地货源的……”
陈海生接过通知,扫了一眼那熟悉的红头文件和公章,眉头微蹙。他想起前几天去广州进货时,批发市场里弥漫的那种紧张气氛,几个相熟的老板都提醒他最近要“小心点”。
“知道了。”他把通知折好,塞进上衣口袋,“我下午就去一趟。”
下午,陈海生特意换上了一身相对体面的白衬衫和深色长裤——这还是苏蔓给他买的,说他现在好歹是个老板了,出门谈事不能太寒酸。苏蔓挺着己经显怀的肚子,细心地帮他抚平衬衫上的褶皱,又踮起脚(虽然有点吃力)帮他整理了一下领口。
“别紧张,”苏蔓看着他略显凝重的脸色,柔声安慰道,“咱们的账目清清白白,进货渠道也都有正规发票,不怕查。你大大方方去,有什么说什么。”
她丰腴的脸庞上带着温柔的笑意,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鼓励。陈海生看着她,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点点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嗯,我知道。你在店里也小心点,别累着。”
“放心吧,有海明和赵刚他们呢。”苏蔓笑着把他送到门口。陈海生骑着那辆陪伴他多年的二八自行车,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了区工商局。几年过去,工商局的办公楼也翻新了,不再是当年那个破旧的小楼,门口挂着崭新的牌子,进进出出的人也比以前多了不少,脸上大多带着几分谨慎和忐忑。
他在传达室登记后,按照指示来到二楼一间挂着“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科”牌子的办公室门口。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谈话声。他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沉稳的声音传来。
陈海生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靠墙摆着几张办公桌,几个穿着工商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他的目光扫过,最后落在靠窗那张办公桌后面的人身上。
那人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头发花白了不少,戴着老花镜,但身板依旧挺首。陈海生心头猛地一跳——是老周头!当年在夜校教他算术,后来又在他办理第一张个体户执照时给予关键指引的老周!
“周……周老师?”陈海生有些不敢相信,试探着叫了一声。
老周闻声抬起头,透过老花镜看向门口。当他看清是陈海生时,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哟!是你小子!”老周放下文件,摘下老花镜,站起身,绕过桌子走了过来,上下打量着陈海生,“陈海生!几年不见,长高了,也壮实了!差点没认出来!”
他用力拍了拍陈海生的肩膀,力道依旧不小:“好小子!真出息了!我听说你在镇上开了电器行,生意做得不小,还开了分店?行啊!”
陈海生被老周的热情感染,心里的紧张感消散了大半,也露出了笑容:“周老师,真的是您!您调到工商局来了?”
“是啊,退休返聘,发挥点余热。”老周拉过一把椅子让陈海生坐下,自己也坐回办公桌后,“专门管管你们这些‘先富起来’的个体户老板们!”他开了个玩笑,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的疏离感,反而带着长辈的亲切。
“您可别这么说,”陈海生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小打小闹,混口饭吃。”
“小打小闹?”老周笑着摇摇头,拿起桌上的通知晃了晃,“‘海生电器行’,陈海生,这名字我可记住了。最近风头挺劲啊,分店都开到东莞去了?”
“刚开不久,还在摸索。”陈海生谨慎地回答。
“嗯,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老周点点头,话锋却微微一转,“不过啊,海生,今天叫你来,确实是有点事。”
陈海生立刻坐首了身体:“周老师,您说。”
老周的表情变得认真了些,他压低了些声音:“最近上面抓得紧,治理经济环境,整顿流通秩序,打击投机倒把和偷税漏税,这风头你应该也感觉到了吧?”
“感觉到了,报纸上天天讲。”陈海生点头。
“这次不是空喊口号。”老周的神色有些凝重,“中央下了决心,要刹住前两年那股‘过热’的风气。压缩基建,控制信贷,清理三角债……动作很大。对你们搞流通的个体户,重点就是查进货渠道是否合法,有没有偷税漏税,特别是那些‘倒爷’行为。”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陈海生:“我看了你们店的备案材料,主要做家电批发零售,货源……是从广州那边进的?”
“是的,”陈海生坦然回答,“主要是从广州的国营批发站和一些有正规执照的贸易公司进货,所有进货都有正规发票,账目也齐全。”他特意强调了“正规”二字。
“嗯,正规就好。”老周似乎松了口气,但语气依旧严肃,“不过海生,我得提醒你,现在政策风向有点微妙。‘计划外’的商品流通,上面是鼓励搞活,但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踩线。特别是家电这种紧俏商品,价格波动大,货源复杂,最容易出问题。”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最近上面在查一批案子,就是打着‘搞活经济’的旗号,倒卖批文、扰乱市场、偷逃税款。风声很紧。你生意做大了,树大招风,更要小心谨慎。进货渠道一定要干净,账目一定要清晰,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记住,现金为王!现在银行信贷收紧,三角债问题会更严重,手里一定要留足过冬的粮草!”
老周的话像一盆冷水,让陈海生心头刚刚升起的一点暖意瞬间冷却。他想起东莞分店刚签下的一笔大订单,货款还没完全收回,又想起仓库里压着的那批因为抢购风而高价进的电风扇,心里不由得一沉。
“周老师,您的意思是……接下来会更难?”陈海生问道。
“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老周摇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过来人的沧桑,“是规则在变,玩法在变。以前那种胆子大就能赚钱的日子,恐怕要过去了。以后啊,拼的是真本事,拼的是管理,拼的是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看着陈海生:“海生,你是我看着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当年那个在夜校前排擦板凳的小子,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店,不容易。你脑子活,肯学,也讲诚信,这是你的长处。但越是这样,越要稳扎稳打。记住我的话:风浪越大,越要看清航向,握紧舵轮。”
陈海生重重地点点头:“我记住了,周老师!谢谢您提醒!”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探头进来:“周科长,局长请您过去一下,说有个紧急会议。”
“好,我马上过去。”老周应了一声,站起身,对陈海生说,“行了,今天就是跟你聊聊,提醒一下。没什么大事,回去吧。记住,合法经营,账目清晰,遇事别慌。”
“嗯!谢谢周老师!”陈海生也连忙站起来。
老周走到门口,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看着陈海生,脸上露出一丝促狭的笑意:“对了,听说你小子娶了个漂亮又能干的媳妇?上次在街上好像远远见过一次,身段……挺富态的?你小子有福气啊!好好待人家!”陈海生没想到老周会突然提起这个,脸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是……是挺好的。”
“行了,快回去吧!”老周笑着摆摆手,匆匆离开了办公室。陈海生走出工商局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推着自行车,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心里却不像来时那么轻松。老周的话还在耳边回响:“风浪越大,越要看清航向,握紧舵轮。” “现金为王!” “政策风向微妙……”
他抬头望了望天,湛蓝的天空下,似乎有一层无形的阴云正在积聚。他想起苏蔓温柔而坚定的眼神,想起仓库里那些堆积的货物,想起东莞分店刚刚起步的生意……“该来的,总会来。”他低声自语了一句,跨上自行车,用力一蹬,汇入了街道的车流之中。
作者“安生日子”推荐阅读《浪尖淘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P5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