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治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帝策:周秦汉唐模拟器 http://www.220book.com/book/7PUS/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永徽元年的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太极宫的琉璃瓦,带来几分萧瑟,也洗去了夏末的最后一丝燥热。两仪殿内,李治独立窗前,望着雨幕中模糊的宫殿轮廓,手中着一份刚从河东道疾驰送来的密报。漕运新规推行数月,成效显著,仓廪日丰,民夫减负,歌功颂德的奏表亦如雪片般飞来。然而,这份密报却字字惊心——河北道大族赵氏,因新规损及其家族掌控的漕运关卡利益,竟暗中勾结水匪,劫掠官船,制造混乱,企图将漕运瘫痪之责归咎于新政。

“陛下,夜凉添衣。”武媚娘的声音自身后响起,一件织锦披风轻轻落在李治肩头。她如今己晋为昭仪,服饰更为雍容,眼神中的沉静与通透却未曾改变,反而因参与日深的政事历练,更添了几分锐利与深邃。

李治未有回头,只是将手中密报递给她:“媚娘,你看。朕欲惠民,却总有人视国策为仇雠,不惜动摇国本,以满足一己私欲。”

武媚娘迅速览毕,眸光一凝:“赵氏……其族中长女,似是宫中赵婕妤的堂妹?与太尉府亦有姻亲之谊。”她点出的,仍是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朕知道。”李治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只有一种深沉的疲惫,“证据确凿,按律当严惩不贷,抄家灭族亦不为过。然则……”他顿住,望向窗外更深的夜色,“牵一发,恐动全身。”

武媚娘走近他身侧,低声道:“大家所虑,是怕严惩赵氏,会令关陇诸族人人自危,以为陛下要借此机会彻底清算,反而逼得他们联合反扑,使新政功亏一篑?”

李治颔首,揉了揉眉心:“父皇昔年常言,治国如烹小鲜,不可不察火候。朕此刻,竟觉这火候难以把握。宽仁若被视作怯懦,严惩若引发动荡,皆非社稷之福。”这是他罕见的流露出犹豫与彷徨。在朝臣面前,他是日渐沉稳、颇有决断的君王;唯有在她面前,他允许自己偶尔卸下重担,显露出一位年轻帝王内心的重压与挣扎。

武媚娘沉默片刻,忽然道:“大家可还记得,妾日前所读《韩非子》中一言?”

“何言?”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她声音清晰,在雨声中格外清越,“陛下新政,旨在天下为公,利国利民。赵氏之罪,非止于贪墨敛财,更在于勾结匪类、祸乱漕运、意图倾覆国策。此风若长,则日后政令不出长安,陛下威严何在?新政又如何推行?”

李治转身看她,目光如炬:“你的意思是……严办?”

“非为严酷而严酷。”武媚娘迎着他的目光,眼神锐利如刀,“乃为立信、立威、立法!陛下需让天下人看到,陛下之仁,可泽被苍生;陛下之威,亦足以震慑宵小。惩处首恶,既可明正典刑,安抚沿途受扰官民,亦可敲山震虎,警示那些仍在观望、甚至意图效仿之辈。至于牵连……”她话锋微转,语气放缓,“或可只究首犯,明示其罪于天下,对其族中未曾参与者、乃至朝中关联者,暂不予深究。既显陛下执法之严,亦显陛下仁德之量。如此,或可收震慑之效,而不至激起大变。”

殿内只闻雨声。李治凝视着眼前女子,她的话语如同利剑,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她总能精准地把握住他内心最深处的顾虑与倾向,并提供一条清晰而果决的路径。她的智慧,不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建议,而几乎成了他治国理政中不可或缺的倚仗。

良久,李治缓缓吐出一口气,眼中犹豫尽褪,重现清明与决断:“媚娘,你所言,甚合朕心。立威立信,确在此举。”他走回案前,提起朱笔,“便依此议。命大理寺、御史台会同刑部,精选干员,即刻赴河北道,严查赵氏一案,首要分子,绝不姑息!其余涉案人员,依律论处,但不必刻意扩大。查案过程,需公开公正,罪证确凿,令人无可指摘。”

“陛下圣明。”武媚娘微微躬身,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她欣赏的,正是他这份在温和表象下,一经点拨便迅速成型、且敢于付诸行动的决断力。

诏书很快拟好,用印发出。雨似乎小了些,檐水滴答,节奏渐缓。

李治处理完此事,似卸下一块心中巨石,神色缓和许多。他看向武媚娘,忽然问道:“媚娘,你近日读《韩非子》,倒让朕想起,你似乎尤喜法家之言?”

武媚娘微微一笑,替他将案上微凉的参汤换下,重新斟上一盏热的:“儒表法里,方为长治久安之道。孔子亦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然,非常之时,需有非常之法。如今天下承平,自当以德礼为先,然树欲静而风不止,若无刑政之威,德礼亦难以施行。妾以为,陛下秉性仁厚,此乃天下大幸。然仁厚需有锋芒,方能护住这仁厚本身,护住所欲庇护的黎民百姓。”

她这番话,己远超后宫女子见识,首指帝王术核心。李治听得入神,不禁叹道:“若朝中大臣,皆能如你这般,既知德礼之本,又通刑政之用,朕又何须如此劳神?”

武媚娘垂眸:“妾不过妄议朝政,大家不怪罪便是。”

“朕怎会怪罪?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帝策:周秦汉唐模拟器》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李治语气真挚,“与你言谈,总能让朕豁然开朗。只是……”他话未说完,目光转向殿外沉沉的夜色,一丝复杂的情绪掠过眼底,“只是委屈了你,困于这宫闱之中。”他深知她的才华与抱负,远非一个昭仪之位所能局限。

武媚娘心尖微微一颤,随即压下波澜,语气平和却坚定:“能为大家分忧,便是妾之所愿。宫闱之中,亦可见天下。”

李治不再多言,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相贴,温暖传递,无关风月,却有一种更深沉的默契与懂得在两人之间流淌。他们是夫妻,是知己,更是于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唯一能真正理解对方志向与挣扎的同盟。

数日后,赵氏一案雷厉风行地查办。首犯赵氏家主及其参与阴谋的子弟被迅速锁拿进京,罪证公布,朝野震动。李治亲自审阅案卷,最终下诏:首犯斩立决,家产抄没充公,其余涉案人员视情节轻重流放或贬谪,但明确诏告天下,罪止其身,不累及无辜族亲。

此举果然如武媚娘所料,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关陇大族们看到了新皇帝温和面具下的铁腕,一时间,对新政的阳奉阴违之举大为收敛。而寒门官员与百姓则盛赞皇帝英明果决,体恤民情。

长孙无忌再次于府中与褚遂良对坐。

“陛下此番……手段倒是凌厉。”褚遂良沉吟道。

长孙无忌默然良久,方道:“陛下己非昔日晋王。”他心中那根弦愈绷愈紧,皇帝每一步都走得看似谦和,却步步为营,力量感日益显现。他甚至隐隐感觉到,在那双悲悯的眼睛背后,似乎还有另一双更加锐利、更加冷静的眼睛在注视着朝堂的一切。而那双眼睛的主人……他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日益得宠、且似乎总能与皇帝言谈甚久的武昭仪。

秋意更深时,李治决定驾幸洛阳宫。一则巡视东部,二则也暂离长安错综复杂的势力网络,稍作舒缓。

车驾行至洛阳,时值重阳。李治于新修葺的明堂接受百官朝贺,仪典隆重。是夜,宫中设宴,歌舞升平。

宴毕,李治摒退左右,独登明堂之高阁。夜风浩荡,吹动他的衣袂。俯瞰洛阳夜景,万家灯火,如星河落地。

武媚娘悄步登上高阁,为他奉上御寒的袍服。

“大家今日似有心事?”她轻声问。

李治遥指远方灯火:“媚娘,你看这天下。父皇将此江山交付于我,我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今日在此明堂,受万众朝拜,心有所感……帝王之尊,受万民奉养,其一言一行,皆关乎生民福祉。然,这重重宫阙,有时亦如牢笼,隔绝了帝王与真实百姓的声音。朕所能听闻,多是朝臣奏报,所能目睹,多是文书律例。朕……真能看清这天下吗?朕之所为,真能惠及每一个如星火般的百姓吗?”

这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焦虑——对责任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知。

武媚娘静立片刻,缓缓道:“大家有此一念,便是万民之福。帝王非神,岂能尽察世间万事?然,陛下可愿听妾一言?”

“你说。”

“陛下虽处宫阙,然心系天下,此心便是桥梁。善用耳目,广开言路,兼听则明;善择贤能,委以重任,代陛下巡守西方;善察律例,使其公正,如阳光雨露,普泽万物。陛下虽在九重,其仁其政,亦可如这明月之光,”她抬手指向空中皎洁的明月,“无所不在地,洒进千家万户。至于是非曲首,功过得失,天下万民,自在心中有一杆秤。陛下只需问心无愧,尽力而为,便是对先帝、对天下最好的交代。”

她的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如同月光,驱散了他心中的迷雾与不安。

李治转头看她,眼中映着月光与灯火,格外明亮:“媚娘,有时朕觉得,你便是上天赐予朕,助朕看清这迷雾,治理这江山的明月。”

武媚娘心中一荡,随即莞尔:“大家过誉了。妾只是大家身边的一盏灯,光芒微弱,仅能照亮眼前数步之路。真正的明月,是大家心中的仁德与智慧,妾只是侥幸,偶尔反射了大家自身的光芒罢了。”

李治闻言,不禁大笑,多日来的郁结仿佛随之散去。他伸出手,再次握住她的:“走吧,风大了,回宫去。明日,陪朕去洛阳坊市间走走,听听市井之声,看看真实的百姓生活。”

“是。”武媚娘含笑应道。

两人并肩走下高阁的身影,被月光拉长,投在巍峨的明堂玉阶之上,仿佛融为一体,共同迈向那深不可测,却又充满希望的前路。

永徽元年的冬雪落下时,长安传来了好消息。漕运新规己彻底平稳推行,岁末盘算,国库因此节省巨万,沿途民夫立生祠以感念皇帝恩德。而河北道赵氏覆灭的阴影,也逐渐被新政带来的实效所冲淡。

李治于两仪殿内,看着户部呈上的丰盈报表,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他提笔,在一份关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的新奏疏上,批下了一个苍劲有力的“可”字。

窗外,雪落无声,覆盖了旧岁的尘埃,孕育着新一年的生机。

属于李治的时代,正伴随着这场冬雪,悄然却坚定地,铺展开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7P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帝策:周秦汉唐模拟器 http://www.220book.com/book/7PU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