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南门外的处决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国际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消息很快通过各国领事馆的电报线,传遍了世界各大国的外交部门。
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爵士在接到电报后,立即召见了参赞沃森。宽敞的公使馆办公室里,窦纳乐皱着眉头在波斯地毯上来回踱步。
"这真是太糟糕了,"窦纳乐停下脚步,拿起桌上的电报,"这个丁海峰,他以为自己是谁?竟敢公然处决日本公民!这会破坏我们在远东精心维持的平衡。"
沃森谨慎地回应:"公使阁下,从法律上来说,丁海峰确实有权处置在朝鲜境内犯罪的间谍。但是..."
"但是什么?"
窦纳乐尖锐地打断,"重要的是维持现状!如果清国军队都像丁海峰这样强硬,我们在华的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必须给清政府施加压力,让他们约束这个莽撞的军官。"
与此同时,在俄国驻华公使馆内,公使格尔斯正在与军事参赞密谈。
"这是个好机会,"格尔斯眼中闪着精光,"我们可以借此向清政府施压,换取在满洲的更多特权。告诉北京,我们愿意出面调解,但需要他们做出一些...让步。"
军事参赞会意地点头:"特别是中东铁路的修筑权,我们可以借此要求更多优惠条件。"
法国公使施阿兰则更关心印度支那的局势。他在给巴黎的电报中写道:"丁海峰的强硬行为可能会鼓舞清国军队的士气,这对我们在印度支那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建议联合各国向清政府施压,迫使其召回丁海峰并做出道歉。"
德国公使海靖的态度最为强硬。他在发给柏林的电报中首言:"这是展示德意志帝国在远东影响力的好机会。我们应该带头向清政府发出最强硬的照会,必要时可以派出远东舰队进行威慑。"
美国公使田贝则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他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丁海峰的行为确实过于激烈,但日本人在朝鲜的渗透也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应当保持中立,但可以借此机会要求清政府进一步开放市场。"
在各国的外交电报频繁往来之际,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亲自在东京召见了各国驻日使节。
"诸位阁下,"
陆奥宗光语气沉痛,"我国在朝鲜的合法公民遭到清国军官的非法处决,这是对国际公法的公然践踏!日本政府恳请各国主持公道,共同向清政府施压,严惩凶手丁海峰,并赔偿受害者家属。"
英国公使率先表态:"大英帝国认为,清政府的这种行为确实破坏了远东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将联合各国向北京发出照会。"
俄国公使接着说:"俄罗斯帝国愿意参与联合行动,但希望日本政府能够理解,我们在满洲的利益也需要得到保障。"
很快,一份由英、俄、法、德、美五国联合签署的照会送到了总理衙门。照会语气强硬,要求清政府立即解释丁海峰的行为,严惩相关责任人,并向日本政府道歉赔偿。
紫禁城内,光绪帝看着眼前的照会,面色凝重。御案前,李鸿章、翁同龢等重臣垂手侍立,气氛压抑。
"诸位爱卿,"光绪帝声音低沉,"列强联合施压,此事该如何应对?"
李鸿章上前一步:"皇上,丁海峰确实行事过于激烈,给了列强口实。为今之计,只能先将他召回国内,暂避风头。"
翁同龢却反驳道:"李中堂此言差矣!丁海峰肃清倭寇,维护藩属,何错之有?若因此向列强低头,岂不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军机大臣刚毅插话:"可是五国联合施压,非同小可。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更大的外交风波。"
就在朝臣争论不休之际,太监送来丁海峰从汉城发来的急电。光绪帝看完电报,脸色稍霁:"丁海峰奏报,己在汉城搜获大量日本间谍活动的证据,包括谋划刺杀朝鲜王室成员的计划。"
众臣闻言,皆露惊讶之色。李鸿章急忙道:"皇上,若有此证据,或许可以借此与列强周旋。"
光绪帝沉吟片刻,道:"拟旨:着丁海峰将所获证据立即送往京师。同时,暂缓对日道歉之事,待证据核实后再议。"
退朝后,李鸿章私下对心腹道:"立刻给袁世凯发电,让他趁此机会活动,务必让丁海峰离开朝鲜。"
消息很快传到汉城。丁海峰接到圣旨后,冷笑一声:"列强施压?真是笑话!倭寇在朝鲜横行时,怎么不见他们主持公道?"
罗三忧心忡忡:"大人,五国联合施压非同小可,恐怕朝廷顶不住压力啊。"
丁海峰目光坚定:"放心,只要证据确凿,上面一定会支持我们。当务之急是保护好这些证据,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他想了想,又道:"同时加强戒备,我担心日本人狗急跳墙,派人抢夺证据。"
果然不出丁海峰所料,夜幕降临后不久,一群身着黑色夜行衣的神秘人便鬼鬼祟祟地摸向了存放证据的舱房。他们行动迅速且悄然无声,显然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
然而,丁海峰对此早有防备。他提前安排了一队警觉性极高的士兵在舱房周围埋伏,这些士兵们犹如蛰伏的猎豹,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当黑衣人靠近舱房时,士兵们突然发动袭击,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黑衣人。刹那间,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响彻夜空。黑衣人虽然身手矫健,但面对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还是渐渐处于下风。
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黑衣人最终被击退,留下了几具同伴的尸体后落荒而逃。士兵们成功守住了舱房,保护了重要证据。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英国公使馆内,一场秘密的会议正在进行。各国公使们围坐在一张长桌前,气氛凝重。
英国公使窦纳乐首先举起酒杯,面带微笑地说道:“诸位,为了维护我们在华的共同利益,干杯!”其他公使们纷纷响应,举杯一饮而尽。
然而,德国公使海靖却放下酒杯,面色凝重地说:“光施压还不够,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比如,派出军舰进行威慑,让清政府知道我们的决心。”
俄国公使格尔斯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缓缓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分别向清政府提出一些……小小的要求,作为不追究此事的条件。”
其他公使们听了格尔斯的话,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场以丁海峰处决日本间谍为导火索的国际博弈,正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悄然展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7Q9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