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赛的校内选拔结束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学校为了能在市里、省里取得好成绩,特意为通过选拔的几名同学组织了密集的赛前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数学教研组长亲自带队。
培训课被安排在放学后的阶梯教室和周末的实验室,强度大,节奏快,讲的都是超纲的知识和刁钻的解题技巧。除了苏晓星和顾夜白,还有其他班选拔上来的三个男生。阴盛阳衰的小组里,苏晓星显得格外显眼。
培训课上,苏晓星再次感受到了和顾夜白之间巨大的差距。老师讲的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定理和技巧,顾夜白往往一点就通,甚至能提出更优的解法,时常和老师进行一些其他同学完全插不上嘴的讨论。而苏晓星则需要全神贯注,拼命消化,才能勉强跟上进度。
她压力巨大,但好在有顾夜白在身边。他们自然而然地坐在了一起。课上,当她露出困惑的表情时,顾夜白会极其自然地在草稿纸上写下简短的提示推到她手边;当她某道题解法特别巧妙时,他会投来一丝认可的目光;休息时,其他几个男生凑在一起讨论游戏,顾夜白则会安静地看她整理笔记,偶尔会指出她某个理解上的细微偏差。
这种朝夕相处的培训,提供了大量独处的机会。放学后的培训常常拖到很晚,天空染上墨色,校园里变得安静空旷。
“走吧。”顾夜白收拾好书包,看向还在努力消化最后一道题的苏晓星。
“嗯,马上就好。”苏晓星加快速度。
两人并肩走在只剩路灯照耀的林荫道上。影子被拉得很长,依偎在一起。周围很静,只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彼此的脚步声。
“今天老师讲的拉格朗日插值法,第三步的推导我还有点没理顺……”苏晓星小声嘀咕,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向他请教。
“那个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函数构造的唯一性。”顾夜白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低沉,“回去把我笔记第37页的那个例题再看一遍,重点是辅助函数的设定。”
“好。”苏晓星点头,心里暖暖的。他的笔记都快成她的圣经了。
有时晚上培训结束得早,他们会一起去学校旁边的小面馆吃晚饭。顾夜白吃东西很安静,动作优雅。苏晓星则会叽叽喳喳地分享今天做题的心得体会,或者吐槽某道题多么变态。
顾夜白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会“嗯”一声表示回应,或者在她说错的时候简短地纠正一下。但苏晓星能感觉到,他是认真在听的。这种日常而琐碎的相处,一点点消融着最初的距离感,变得自然而又珍贵。
周末培训休息的间隙,其他人都出去活动了,教室里往往只剩下他们俩。苏晓星埋头苦算,顾夜白则可能在看他的英文原版书,或者闭目养神。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空气中飘浮着细小的尘埃。安静的空间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彼此清浅的呼吸声。
苏晓星偶尔会从题海中抬起头,偷偷看一眼旁边闭着眼睛的顾夜白。他睡着的时候,眉宇间那股淡淡的疏离感会消失,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柔和的阴影,显得安静而无害。她的心会变得异常柔软,然后赶紧低下头,掩饰自己过快的心跳。
有一次,她看得太过出神,以至于顾夜白忽然睁开了眼睛。西目相对,苏晓星像被烫到一样猛地转回头,脸颊爆红,心脏狂跳,假装专注于眼前的题目,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顾夜白似乎愣了一下,但什么也没说,只是重新拿起书,只是嘴角似乎微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这些细碎而密集的独处时光,像春雨般无声地浸润着。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只有无数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一个眼神,一句提示,一次并肩而行,一顿简单的晚餐。
苏晓星觉得,他们之间那种无形的纽带,正在变得越来越牢固,越来越紧密。她开始习惯他的存在,习惯他的清冷,也习惯了他不经意间流露的细微温柔。
竞赛的压力依然很大,但因为有了这些独处的、微甜的时光,变得不再那么难熬,甚至……让人有些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7R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