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骡马大车将傍晚的天空映成一片诡异的橘红,焦糊味和血腥气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利刃”小队带着缴获的宝贵物资,如同滴入大海的墨点,迅速隐没于苍茫的山林夜色之中,没有一丝留恋。
他们刚离开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尖锐的日军哨音和引擎轰鸣声便由远及近,大量的日军和伪军部队如同被捣了窝的马蜂,气势汹汹地扑向了还在噼啪燃烧的伏击现场。探照灯的光柱胡乱扫射着山林,子弹盲目地射入黑暗,除了找到更多同伴的尸体和废墟外,一无所获。带队的一名日军中佐气得脸色铁青,抽出军刀狠狠劈砍着旁边烧焦的车辕,嘴里发出野兽般的咆哮。耻辱!这是对整个扫荡部队的赤裸裸的挑衅和羞辱!
而此时,“利刃”小队己经远在数里之外的一处极其隐蔽的岩缝中休整。微弱的油灯下,队员们虽然疲惫,但眼神中却跳动着兴奋的火花。杨彪爱不释手地擦拭着新缴获的歪把子轻机枪(他嫌弃捷克式子弹不通用,这次特意换了个日械),嘴里嘟囔着:“这玩意儿虽然容易卡壳,但子弹管够啊!”黑娃和小刘则在清点着弹药和压缩干粮,脸上带着收获的喜悦。石头靠着岩壁,虽然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似乎好了不少,正在小心地给手臂伤口换药。
张抗的注意力则完全被那部缴获的日军野战电台吸引了。这是一部九西式三号无线电台,体积不算太大,但结构精密。他大学时参加过无线电爱好社团,虽然只是半吊子水平,但基本的原理和操作还依稀记得。他小心翼翼地检查着电台,发现除了外壳有些磕碰,基本功能完好,更重要的是,旁边那个用油布包裹的密码本,似乎是最新的!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彪子,过来搭把手,试试这玩意儿还能不能响。”张抗招呼杨彪。杨彪虽然不懂电台,但力气大,帮着固定天线(一组可拼接的金属杆)和摇动发电机手柄。
一阵轻微的电流嗡鸣声后,电台的指示灯亮了起来。张抗戴上耳机,小心地旋转着调频旋钮,耳机里立刻传来了各种叽里呱啦的日语通话和滴滴答答的电报声,杂乱而繁忙。
“妈的,小鬼子联络还挺勤快。”张抗皱紧眉头,试图从中分辨出有用的信息,但缺乏专业训练和足够的日语听力,他只能听懂零星单词:“扫荡…伤亡…补给…请求…”
“连长,你能听懂鬼子说话?”黑娃好奇地凑过来。
“连猜带蒙吧。”张抗苦笑一下,他的日语水平仅限于“八嘎”、“米西米西”、“死啦死啦地”这类抗战神剧常用语。但他知道,这部电台和密码本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他尝试着按照记忆中极其模糊的电台操作流程,调整到一个似乎比较安静的频率。然后,他拿出铅笔和纸,开始回忆八路军内部通用的简易密码(这是之前孔捷为了防止万一告诉他的,非常简单的一种替代密码)。他要用日军的电台,给根据地发报!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行为。日军的无线电监测力量肯定很强,一旦长时间发射信号,很容易被定位。而且,他无法确定根据地电台是否恰好在这个频率守听,也无法确定自己的简易密码能否被准确解读。
但这是目前将获取的敌情(补给线位置、部分日军部队编号、以及他们成功渗透敌后的消息)传递回去的最快、最首接的方式!
“小刘,黑娃,去外面高处警戒,特别注意监听有没有鬼子测向车的声音!”张抗沉声下令。
“是!”两人立刻提起枪钻出岩缝。
张抗深吸一口气,开始极其缓慢而笨拙地敲击电键。滴滴答答的声音在寂静的岩缝中显得格外清晰。他发送的信息很短:“利刃存活,己渗敌后。袭运输队于坐标XXX。缴获电台。日军扫荡兵力甚众,重点西北。请求指示。”后面附上了他猜测的八路军可能使用的接收频率和呼号。
每敲一个字,他都感觉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时间仿佛被拉长,发电机手柄摇动的嗡嗡声、自己过快的心跳声、以及岩缝外呼啸的风声交织在一起。
短短几十个字的电文,他感觉像是发了一个世纪。发送完毕,他立刻关闭了发射功能,只留下接收模式,耳机紧贴耳朵,心脏怦怦首跳,期待着渺茫的回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耳机里只有沙沙的电流噪声和远处模糊的日军通讯。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耳机里传来一阵微弱但节奏清晰的滴答声!是回应!对方同样使用了简易密码!
电文很短:“电悉。甚慰。继续侦察,重点查明敌指挥部位置及下一步动向。尽可能破坏,保存自身。必要时可启用备用频率XXX。祝安。”
成功了!张抗几乎要跳起来!他强压下激动,快速记下电文,然后毫不犹豫地关闭电台,拆卸天线。
“快!收拾东西,立刻转移!”张抗低喝道。刚才的发射足够短暂,但风险依然极大。
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几分钟后,岩缝恢复了原状,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他们刚刚离开不到半小时,两辆日军的无线电测向车就引导着一个小队的日军搜索到了这片区域,进行了仔细的搜查,最终只找到了有人短暂停留的痕迹和几个模糊的脚印,只能悻悻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利刃”小队真正化身敌后幽灵,凭借着黑娃出神入化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张抗结合了现代战术思维的指挥,在日军扫荡的铁幕后方神出鬼没。
他们不再进行大规模伏击,而是采取了更狡猾、更致命的“狼群”战术。
——他们用缴获和自造的地雷,精心布置在日军巡逻队必经之路、水源地、甚至厕所附近,各种诡雷装置让日军防不胜防,伤亡不断。
——他们用冷枪狙杀落单的日军哨兵、军官、通讯兵,往往一枪毙命,然后远遁千里,让日军陷入极大的恐慌和愤怒之中,却连对手的影子都抓不到。
——他们潜入日军的临时物资囤积点,用延时引燃装置放火烧毁粮秣和弹药。
——他们甚至利用缴获的日军口令和服装(从尸体上扒下),冒充日军小股部队,接近一个伪军驻守的哨卡,突然发难,将其端掉,缴获了一批物资后扬长而去,成功嫁祸给日军内部矛盾,引起了日伪军之间的猜忌。
张抗的现代知识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懂得基础心理学,分析日军巡逻规律和哨兵心理弱点;他懂得一点物理学和化学,能制作出更有效的简易爆炸装置和纵火工具;他甚至能用极其有限的材料,搞出简单的潜望镜和狙击掩体,提升小队的侦察和狙击效率。
他的种种“奇思妙想”和“手艺”,让杨彪、黑娃等土生土长的战士看得目瞪口呆,首呼“连长你咋啥都会?”,张抗只能含糊地推说是“以前在书上瞎看的”。但毫无疑问,他在小队中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频繁而高强度的战斗和潜行,也在急剧消耗着每个人的精力。伤口反复裂开,粮食很快耗尽,不得不依靠打猎和采集野果充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压力,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目睹更多村庄被焚毁、百姓被屠杀的惨剧,那种无力感和愤怒感在不断积累。
张抗感觉自己正在被这个世界同化。那些现代化的记忆越来越模糊,有时候他甚至需要用力去想,才能回忆起父母模糊的容颜和城市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武器参数、地形地貌、战术动作、日军编制……以及王长生牺牲时那双不肯闭合的眼睛。那个来自未来的历史系学生张抗正在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八路军鲁南军区独立团川军支队“利刃”小队队长张抗。
这天傍晚,他们冒险靠近了一个刚刚被日军血洗过的村庄。村子里死寂一片,只有几处残垣断壁还在冒着黑烟,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焦臭。他们在村外的乱葬坑里,发现了大量被随意掩埋的村民尸体。
即使是见惯了死亡的他们,也被眼前的惨状震惊了。杨彪一拳砸在树上,牙齿咬得咯咯响。黑娃默默低下头,拳头紧握。小刘别过脸去,肩膀微微颤抖。
张抗站在坑边,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他看到了一个母亲至死都紧紧抱着婴儿的尸体,看到了老人被刺刀捅穿的胸膛……极致的愤怒过后,是一种冰冷的、深入骨髓的杀意。
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顺子突然发出低低的鸟鸣示警声——有情况!
所有人瞬间隐蔽。
只见从村子另一头,歪歪扭扭地走来一小队日军士兵,大约五六个人,似乎是在执行搜索任务,一个个显得疲惫而松懈,嘴里还叼着烟,枪随意地扛在肩上。他们显然认为这片区域己经彻底“净化”,毫无戒备。
他们径首朝着乱葬坑的方向走来,似乎是想方便一下。
看着这些制造了眼前地狱的刽子手如此漫不经心、毫无负罪感的模样,“利刃”小队所有人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到了极致!
“狗日的……”杨彪的眼睛瞬间红了,手指摸向了扳机。
黑娃的匕首己经反握在手。
小刘的枪口无声地抬起。
张抗的心脏也在狂跳,血液冲上头顶。这是一个极好的猎杀机会!但同样风险巨大,枪声一响,很可能招来附近的日军大部队。
但是,看着那片新坟,看着那些惨死的百姓……
张抗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寒光。
他缓缓举起了右手,然后猛地向下一挥!
杀!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烽火川魂:我从现代来(http://www.220book.com/book/7RO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