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玥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分析结果,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从2018年到2023年的12次干旱案例中,有10次都符合“天璇星亮度下降速度与土壤湿度恢复速度正相关”的规律,剩下2次偏差较大的案例,进一步追溯后发现,是受台风外围气流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这两个外部因素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星象与土壤湿度关联,反而从侧面印证了规律的有效性。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江玥猛地站起身,声音里难掩兴奋。之前的星象预测只聚焦“是否降雨”和“降雨强度”,但土壤湿度恢复速度首接关系到农作物生长节奏,也决定了农业股的反弹节点。如果能把这个新规律纳入预测模型,不仅能给农户更精准的种植指导,还能为客户提供更细化的投资时间窗口,比如“降雨后3天土壤湿度恢复至25%,玉米股可启动建仓”这类具体建议。
她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陈阳的电话。此时陈阳正在酒店房间整理白天采集的土壤样本数据,听到江玥的发现,瞬间来了精神:“江经理,我这就把过去五年东北、华北、黄淮海三大玉米产区的土壤湿度数据都调出来,再结合对应的天璇星轨迹记录,做交叉验证!”
“不光是玉米产区,”江玥补充道,“把小麦、水稻主产区的数据也加进来,看看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其他农作物。另外,标注每次数据采集时的特殊天气事件,比如台风、人工增雨、寒潮,排除干扰因素后再分析。”
挂了电话,江玥又翻开白天和李教授交流时的笔记。李教授提到,当前农户最缺的是“精准到天”的管理建议——比如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传统农业技术只能根据经验判断,但若能结合星象预测的土壤湿度恢复节奏,就能避免“雨后盲目施肥导致养分流失”这类问题。
“或许可以先从西平的农业合作社试点。”江玥在笔记本上写下想法。西平受灾严重,农户对科学指导的需求更迫切,而且有李教授的技术支持,试点成功的概率更高。她拿出手机,给李教授发了条消息,询问是否愿意共同推进试点,没过几分钟就收到了回复:“没问题!我明天就组织合作社的农户开座谈会,咱们一起把方案细化。”
第二天早上八点,调研团队和农业部工作人员、李教授一同前往西平城郊的丰收农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张建国己经在门口等候,他身后跟着十几位农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昨天听说有“能预测土壤干湿”的专家来,大家特意提前结束了田间作业。
走进合作社的会议室,长条桌上摆满了玉米苗样本:有的叶片发黄但根系完好,有的根系己经干瘪,还有的因为浇水过多出现了轻微烂根。张建国指着样本叹气:“江经理,您看,同样是干旱,有的苗能救,有的救不了,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区分。要是能提前知道土壤啥时候能恢复,就不用瞎忙活了。”
江玥拿起一株根系完好的玉米苗,对农户们说:“大家看,这株苗的根系还能吸收水分,根据我们的星象预测,七月中旬降雨后,这里的土壤湿度会在4天内恢复到玉米生长所需的25%,只要在雨后第2天施一次速效肥,就能赶上生长节奏。但这株根系干瘪的苗,就算土壤恢复湿度,也很难缓过来,建议及时补种晚熟品种,减少损失。”
农户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提问:“江经理,那我家的地在坡上,会不会恢复得慢一些?”“雨后施肥用尿素还是复合肥?”“要是降雨比预测的少,还能补种吗?”
李教授接过话茬,结合江玥的星象预测,逐一解答:“坡地土壤保水性差,恢复速度会比平地慢1-2天,所以要在雨后第1天先浇一次小水,再等2天施肥;尿素见效快,适合雨后用,但要控制用量,每亩不超过15公斤;要是降雨少,我们会协调种子站调运早熟品种,确保大家还有收成。”
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小时,农户们的疑问渐渐消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会后,张建国拉着江玥的手说:“江经理,要是早有你们这样的指导,我们也不会慌了神。您说的试点,我们合作社第一个报名!”
离开合作社后,江玥和李教授留在原地,初步拟定了试点合作框架。框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上旬),江玥团队提供未来15天的星象预测报告,包括降雨时间、土壤湿度恢复曲线,李教授团队根据报壤制定田间管理方案,培训农户操作;第二阶段(7月中旬至下旬),实时跟踪土壤湿度变化,调整管理方案,记录玉米生长数据;第三阶段(8月上旬),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星象+农业技术”服务模式。
“这个框架很扎实,但还需要加入数据共享机制。”李教授补充道,“我们会把每天的玉米株高、叶片宽度、土壤墒情数据传给你们,你们可以用这些数据优化星象预测模型,双向促进。”
江玥点头同意,随即拿出手机,让赵宇联系公司法务部,根据初步框架起草正式合作协议。赵宇一边记录要求,一边说:“江经理,我刚才跟农业部的王科长聊了,他们愿意把这个试点纳入‘农业防灾减损示范项目’,还能申请专项补贴,给农户免费提供部分肥料和种子。”
“太好了!”江玥眼睛一亮。有了农业部的支持,试点推进的阻力会小很多,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
下午,调研团队前往松原的玉米产区。这里的受灾情况比西平略轻,但由于靠近草原,风力较大,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更快。江玥在田间采集星象监测数据时,发现天璇星对应松原区域的亮度下降速度,比长春、西平慢了0.3个单位/天,按照新发现的规律,这里的土壤湿度恢复速度会慢1-2天。
“陈阳,把松原的风力数据调出来,看看是否和星象亮度变化有关联。”江玥说道。
陈阳立刻打开平板,调出近一周的风力记录:“江经理,松原近三天的平均风力是3-4级,比长春、西平高1级左右,土壤蒸发量确实更大。而且我发现,风力每增加1级,天璇星亮度下降速度会减缓0.1个单位/天,这可能是因为气流运动影响了星象能量的传导。”
这个新发现让江玥更加兴奋。星象预测不是孤立的,它和气象因素、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只有把这些变量都纳入模型,才能实现真正的精准预测。她立刻让陈阳建立“风力-星象亮度-土壤湿度”的三维分析模型,后续还要加入温度、海拔等因素,不断完善预测体系。
傍晚,调研团队回到酒店,陈阳拿着最新的验证结果来找江玥:“江经理,小麦和水稻产区的数据验证完了,天璇星亮度下降速度与土壤湿度恢复速度的正相关规律同样适用!只是水稻产区因为有水田,相关性系数比旱作区低0.2,但依然有参考价值。”
江玥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着。报告里的图表清晰地显示,无论是东北的小麦、南方的水稻,还是华北的玉米,在排除特殊天气干扰后,星象亮度变化和土壤湿度恢复都呈现出稳定的关联。这意味着,这个新规律可以推广到全国主要农作物产区,应用前景远超预期。
“明天我们去松原的水稻产区看看,实地验证一下这个规律。”江玥说道,“另外,把这个验证结果整理成报告,发给沈总,让他了解我们的新进展。”
晚上,江玥收到了沈明远的回复。沈明远在消息里说,公司高层对调研团队的发现非常重视,己经决定成立“星象农业应用专项小组”,由江玥担任组长,协调技术、市场、法务等部门的资源,全力推进“星象+农业”的产业化落地。同时,监管部门也听说了他们的新发现,希望在农业投资风险监管研讨会上,江玥能做专题分享。
看着沈明远的消息,江玥心里充满了干劲。从最初的星象预测用于股市分析,到现在拓展到农业领域,帮助农户防灾减损,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她拿起桌上的七星坠,轻轻着,爷爷的话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星象是上天给的指引,用好它,就能帮到更多的人。”
第二天一早,调研团队前往松原的水稻产区。这里的稻田里还有少量积水,但水位比正常年份低了一半,部分稻田己经露出了干裂的田埂。江玥在稻田边架设起便携式星象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天璇星的亮度变化,陈阳则在旁边测量土壤湿度和水位。
“江经理,稻田的土壤湿度是22%,水位5厘米,按照星象预测,7月15日的降雨后,水位会在3天内恢复到10厘米,土壤湿度达到28%,刚好满足水稻孕穗期的需求。”陈阳说道。
稻田的主人刘阿姨凑过来说:“要是真能像你们说的那样,我这20亩水稻就有救了!之前担心缺水,都不敢施肥,现在知道啥时候能恢复,我就放心了。”
江玥笑着说:“刘阿姨,我们会把每天的预测结果发给您,您按照指导管理稻田,肯定能有好收成。”
在松原的水稻产区调研时,江玥还遇到了当地农业局的技术员。技术员告诉她,松原每年都会因为干旱或洪涝遭受损失,要是能有精准的星象预测,就能提前调整种植结构,比如在干旱风险高的年份,多种植耐旱的水稻品种。
江玥立刻邀请技术员加入试点合作,共同推进“星象+水稻种植”的指导方案。技术员欣然同意,还表示会协调当地的种子站和农机站,为试点提供支持。
下午,调研团队结束了松原的调研,准备返回长春。在回去的路上,江玥接到了李教授的电话,说西平丰收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己经全员报名参与试点,还自发组建了“田间监测小组”,每天记录玉米生长情况,等着他们的星象预测报告。
“江经理,农户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还特意买了智能手机,说要随时接收你们的消息。”李教授的语气里满是喜悦,“我们己经把第一批管理方案拟好了,就等你们的星象预测报告出来,一起发给农户。”
“李教授,我们明天就能把未来15天的星象预测报告发给您。”江玥说道,“另外,我们团队会派专人对接试点,每天更新预测数据,确保指导方案的时效性。”
挂了电话,江玥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玉米地。夕阳洒在金黄的叶片上,虽然现在是受灾期,但她仿佛看到了七月中旬降雨后,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绿油油的玉米苗随风摇曳,稻田里波光粼粼,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晚上回到长春,江玥组织团队召开总结会。会上,大家汇报了各自的工作进展:陈阳完成了“风力-星象亮度-土壤湿度”三维模型的初步构建;林薇整理了西地的调研资料,形成了详细的试点实施方案;赵宇对接了法务部和农业部,合作协议的初稿己经完成,专项补贴的申请流程也己明确。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江玥看着大家,语气坚定,“第一,完善星象预测模型,把风力、温度、海拔等变量加进去,提高预测精度;第二,推进西平试点的落地,确保7月上旬前完成农户培训和物资准备;第三,准备农业投资风险监管研讨会的专题分享,把我们的新发现和实践经验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星象预测的价值。”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信心。这次东北调研,不仅让他们掌握了干旱灾害的实际情况,还发现了新的星象规律,打开了“星象+农业”的新赛道。虽然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他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就能把星象预测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既为客户创造收益,也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深夜,江玥坐在酒店的书桌前,修改着给沈总的调研总结报告。报告里不仅详细记录了受灾情况和应对措施,还重点阐述了新发现的星象规律、试点合作框架,以及未来的产业化规划。她相信,这份报告能让公司高层看到“星象+农业”的巨大潜力,也能为后续的资源投入争取更多支持。
窗外的夜空格外明亮,天璇星的亮度己经开始缓慢下降,按照规律,东北玉米产区的干旱即将迎来缓解。江玥抬头望向夜空,嘴角露出了微笑。她知道,一场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Nice美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RW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