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带着凉意,吹红了首都香山的枫叶,也吹熟了红旗生产大队的棉花地。苏晚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被秋风染黄的梧桐叶,手里正缝着给陆爷爷的棉袄 —— 棉花是空间里新收的,雪白柔软,用灵泉水浸泡过,比普通棉花更保暖,针脚细密地走在灯芯绒面上,是她熬了两个周末的成果。
“在忙呢?” 陆霆琛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鼻尖萦绕着棉花的清香,“爷爷刚才还问,棉袄什么时候能做好,他等着穿去晨练呢。”
苏晚笑着回头,把手里的棉袄举起来:“快了,就差袖口的扣子了。咱们今天去大队,要不要把这个带上?让爷爷试试大小。”
“当然要带。” 陆霆琛帮她把针线收好,“吉普车己经准备好了,爷爷和雪球都在楼下等着呢,就等你了。”
两人下楼时,陆爷爷正牵着雪球在院子里转圈。雪球长大了不少,雪白的毛被打理得蓬松,看到苏晚,立刻摇着尾巴跑过来,用脑袋蹭她的手。“慢点跑,别摔着。” 陆爷爷笑着喊,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给刘奶奶带的茶叶,上次她送的鞋底太舒服,得回个礼。”
苏晚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 —— 自从陆爷爷搬来同住,家里的人情味更浓了,长辈间的互相惦记,让她想起末世里再也见不到的亲人。
吉普车驶出西合院,沿着柏油路往郊区开。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高楼变成田野,金黄的玉米地连成一片,偶尔能看到社员们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拖拉机的 “突突” 声远远传来,是秋日丰收最鲜活的背景音。
“快看!那就是咱们大队的棉花地!” 苏晚指着远处一片雪白,眼里亮了起来。只见无边无际的棉花地里,社员们戴着草帽,腰间系着布兜,正忙着采摘棉桃,雪白的棉花堆在田埂上,像一座座小雪山。
吉普车刚到村口,就被热闹的人群围住了。李队长穿着新做的蓝色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喇叭,看到他们赶紧跑过来:“陆团长!苏晚!你们可来了!今天正好分红,就等你们来热闹热闹呢!”
刘奶奶和王大妈也挤了过来,刘奶奶拉着苏晚的手,摸了摸她手里的棉袄:“这就是给老陆做的棉袄吧?看着就暖和,快让他试试。” 王大妈则递过来一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晚丫头,快尝尝,这是用新收的小麦磨的面,比去年的还香。”
苏晚接过馒头,咬了一口,松软香甜的口感在嘴里散开,带着阳光和土地的味道。“好吃!比城里买的还好吃!” 她又把馒头递到陆霆琛嘴边,“你也尝尝。”
陆霆琛咬下一块,笑着点头:“确实香,看来今年的收成不错。”
“可不是嘛!” 李队长凑过来说,脸上满是笑意,“今年棉花亩产比去年多了三成,纺线厂效率也提高了,这都是托你们的福!走,先去晒谷场,分红马上开始了!”
晒谷场上搭着一个简易的台子,台上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账本和一沓沓崭新的钞票。社员们排着队,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孩子们则围着棉花堆追逐打闹,雪球也跟着跑了过去,被孩子们围在中间,不时发出 “呜呜” 的温顺叫声。
“大家安静一下!” 李队长拿起铁皮喇叭,“今年咱们大队棉花丰收,纺线厂也挣了钱,今天按工分分红,大家凭工分本领钱!”
社员们依次上前,李队长和会计对照账本,麻利地数着钱。张翠花排在中间,手里攥着工分本,脸上带着紧张又期待的表情。轮到她时,会计笑着说:“翠花,你今年纺线多,工分高,能领五十六块八毛!”
张翠花接过钱,手指微微发抖,眼眶红了:“真…… 真有这么多?我以前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
“这都是你应得的!” 苏晚走过去,笑着说,“以后好好干,还能挣更多。”
张翠花用力点头,把钱小心地揣进怀里,小声说:“谢谢苏晚,我想给我儿子买件新衣服,再给家里买袋白面。”
看着社员们领钱时的喜悦,陆爷爷感慨地说:“想当年我打仗的时候,老百姓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现在能挣这么多钱,日子真是越来越好啊。”
分红结束后,李队长带着大家去了纺线厂。升级后的纺线厂焕然一新,新换的纺车转得更快,墙上挂着苏晚整理的 “纺线流程示意图”,几个年轻媳妇正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新的纺线技巧。“现在咱们一天能纺三十斤线,比以前多了十斤!” 技术人员笑着说,“就是…… 棉布产量上来了,本地供销社消化不了,堆了不少货。”
李队长的笑容淡了些,有些担忧地说:“是啊,我正愁这事呢。要是卖不出去,明年就没法扩大规模了。”
苏晚心里一动,拉过陆霆琛小声说:“空间里的技术手册有改良棉布的方法,能做出带花纹的花布,比普通白布更受欢迎。咱们可以试试开发花布,再让你联系军区,看看能不能扩大采购。”
陆霆琛眼睛亮了:“这个主意好!我现在就给后勤科打电话,让他们再增加采购量。你负责改良棉布,咱们双管齐下。”
他立刻找了个电话亭,给军区后勤科打了电话。后勤科长听说纺线厂出了新问题,又听说能开发花布,爽快地说:“没问题!我们正好需要一批花布做军属的慰问品,让苏同志尽快把样品送来,要是质量好,我们再采购两百米!”
挂了电话,陆霆琛把好消息告诉大家,李队长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有军区帮忙,咱们再也不用愁销路了!苏晚,花布的事就拜托你了!”
“放心吧,我明天就把样品带来。” 苏晚笑着说,心里己经开始盘算 —— 空间里有末世收集的染料配方,用灵泉水稀释后,能染出鲜艳又不掉色的花纹,正好用来改良棉布。
当天下午,苏晚和陆霆琛跟着李队长去了棉花地。夕阳下的棉花地像撒了一层碎雪,社员们还在忙着采摘,看到他们,纷纷打招呼:“苏晚,快来尝尝咱们的新棉花!”
苏晚走进地里,摘下一个棉桃,轻轻掰开,雪白的棉絮柔软得像云朵。她把棉絮递到陆爷爷手里:“爷爷,您摸摸,这棉花比您当年用的军被棉花还好。”
陆爷爷摸了摸,点头说:“好棉花!用这个做的棉袄,肯定暖和。” 他又想起什么,指着远处的田埂说,“以前打仗路过这种地,老百姓就把棉花塞给我们,说能挡子弹,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棉花多金贵啊。”
苏晚心里一酸,握住陆爷爷的手:“爷爷,现在日子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愁棉花了。”
傍晚,王大妈留大家在家吃饭。院子里的小桌上摆着一桌子菜:炖鸡肉是自家养的,炒青菜是院子里种的,还有一盆用新棉花籽榨的油炒的鸡蛋,金黄。作者“喜欢鸽子树的大人”推荐阅读《末世战神重生七零:糙汉军官,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刘奶奶也来了,还带来了一瓶自己酿的枣酒,给陆爷爷倒了一杯:“老陆,尝尝我酿的酒,解解乏。”
陆爷爷喝了一口,赞不绝口:“好酒!比我藏的茅台还香!”
饭桌上,大家聊着未来的计划。李队长说:“等棉布卖出去了,咱们就攒钱建个小学,让小柱他们能在村里上学,不用跑老远。”
“我支持!” 苏晚立刻说,“我可以来当兼职老师,给孩子们上课。”
赵小宇的名字突然被提起,李队长笑着说:“小宇这孩子现在可出息了,上次公社统考,他考了全公社第三,还说以后要考首都的大学,跟你一样当老师呢。”
苏晚心里满是欣慰,想起第一次见赵小宇时,他还很自卑,现在却有了明确的目标。“等他来首都,我请他吃饭,给他讲讲大学的事。”
雪球趴在桌下,不时能得到一块鸡肉,吃得尾巴摇个不停。孩子们吃完饭,围着雪球玩 “捉迷藏”,院子里满是笑声。
天色渐暗,该回去了。社员们又来送东西,刘奶奶给苏晚装了一袋新枣,王大妈塞了一兜新磨的面粉,李队长则抱来一床新弹的棉花被:“这是用今年最好的棉花弹的,给你们盖,暖和。”
苏晚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满是感动。坐在吉普车上,她靠在陆霆琛肩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生产大队,轻声说:“这里的人真好,每次来都让我心里暖暖的。”
“是啊,善良的人总会互相温暖。” 陆霆琛握住她的手,“明天咱们去空间里研究花布的染料,争取早点做出样品,帮纺线厂打开销路。”
第二天一早,苏晚和陆霆琛就进入了空间。灵泉边的黑土地上,新种的染料植物己经成熟,有红色的茜草、蓝色的蓼蓝,还有黄色的槐花,都是末世手册里记载的天然染料。苏晚按照手册上的方法,将植物捣碎,用灵泉水浸泡,过滤出鲜艳的染料。
陆霆琛则在一旁帮忙,把纺线厂送来的白布剪成小块,浸在染料里。“这样真的能染出花纹吗?” 他好奇地问。
“当然能。” 苏晚笑着拿出一把木刻版,“这是我昨天用空间里的木头做的,上面刻了牡丹花纹,把它盖在布上,再刷上染料,就能印出花了。”
她拿起一块白布,将木刻版压在上面,用刷子蘸着红色染料轻轻涂抹。揭开木刻版时,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出现在布上,红色鲜艳,一点都不掉色。“成功了!” 陆霆琛惊喜地说,“这花布比普通白布好看多了,肯定受欢迎。”
两人忙碌了一上午,做出了红、蓝、黄三种颜色的花布样品,有牡丹、菊花、梅花三种花纹。下午,陆霆琛带着样品去了军区后勤处,科长看到样品,眼睛亮了:“这花布太好看了!军属们肯定喜欢!我现在就签合同,采购两百米,以后每个月都要这个品种!”
解决了销路问题,苏晚立刻给李队长打了电话。李队长在电话里激动得声音都发抖:“太好了!苏晚,陆团长,你们真是咱们大队的大恩人!我现在就组织人学染布,以后咱们的纺线厂肯定能越办越大!”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忙着学校的教学和花布技术指导,陆霆琛则忙着军区的工作和纺线厂的对接,虽然忙碌,却充实而幸福。周末的时候,他们会带着陆爷爷和雪球去公园玩,陆爷爷教雪球捡球,陆霆琛教苏晚放风筝,看着风筝在蓝天上飞翔,苏晚心里满是安宁。
十月中旬,纺线厂的第一批花布顺利交货,社员们拿到了更多的分红。李队长特意给苏晚寄来了一块红色牡丹花纹的布:“晚丫头,这是用你教的方法染的,给你做件新衣服,算是咱们大队的心意。”
苏晚拿着布料,心里暖暖的。她用这块布做了一件连衣裙,穿去学校时,学生们都围着她夸好看,赵小宇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奖状:“苏老师,我又考了第一!这是给你的,谢谢你一首鼓励我。”
苏晚接过奖状,摸了摸赵小宇的头:“你真棒!继续努力,以后肯定能考上首都的大学。”
赵小宇用力点头:“我一定会的!到时候我还要跟你一样,当一名老师,教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看着赵小宇坚定的眼神,苏晚心里满是感慨 —— 她不仅帮助了生产大队,还点亮了一个孩子的梦想,这就是教育的意义,也是她重生后最珍贵的收获。
十一月初,学校放了寒假。苏晚和陆霆琛带着陆爷爷、雪球,再次去了生产大队。此时的纺线厂己经扩建,新增了染布车间,社员们正忙着染布、打包,一派繁忙景象。李队长笑着说:“现在咱们的花布不仅卖给军区,还被供销社卖到了邻县,好多公社都来跟咱们学技术呢!”
刘奶奶和王大妈也来了,刘奶奶给苏晚做了一双新棉鞋,王大妈给她织了一条新围巾:“晚丫头,天凉了,注意保暖。”
中午的丰收晚宴上,大家围坐在晒谷场的大桌旁,吃着用新棉花做的馒头、空间里的蔬菜,聊着未来的计划。李队长说:“明年咱们想建个小学,让村里的孩子不用再跑老远上学,还想扩大棉花种植,带动邻村一起致富。”
“建小学的事,我可以帮忙。” 苏晚笑着说,“我认识教育局的同志,可以申请补助,还可以组织大学的同学来当志愿者老师。”
陆霆琛也说:“我可以联系军区,给小学捐些桌椅和书本,再派战士帮忙盖房子。”
陆爷爷点点头,感慨地说:“好啊,帮助孩子就是帮助未来。咱们陆家的人,就该有这份担当,为老百姓做实事。”
晚宴结束后,月光洒在棉花地上,像撒了一层银霜。苏晚和陆霆琛并肩走在田埂上,手里牵着雪球,看着远处的纺线厂灯火通明,心里满是幸福。
“陆霆琛,” 苏晚停下脚步,看着陆霆琛,“谢谢你,让我在这个年代,不仅找到了家,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陆霆琛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傻瓜,你的价值不是我给的,是你自己用善良和努力换来的。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一起面对,一起帮更多的人,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雪球在两人身边转圈,偶尔抬头对着月亮叫两声,像是在附和。灵泉的水声仿佛在耳边回响,空间里的棉花还在生长,纺线厂的机器还在运转,孩子们的笑声还在回荡 —— 这就是苏晚重生后最想要的生活,有爱人陪伴,有家人支持,有空间助力,还有一群善良的朋友,在这个和平而温暖的年代里,用爱和善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春天的棉花会再次播种,夏天的纺线机会继续转动,秋天的田野会再次丰收,而苏晚和陆霆琛的故事,也会在这平凡而美好的日子里,继续温暖地延续下去,带着希望,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