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首都己经褪去盛夏的酷暑,早晚的风带着几分凉意。苏晚站在红旗生产大队小学的操场上,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课程表,正和李队长商量开学前的最后准备。教室的白墙刚刷完不久,还带着石灰的清冽气息,窗户框擦得锃亮,却唯独少了几块玻璃 —— 公社供销社的玻璃库存告急,说好的供货迟迟没到,眼瞅着还有一周就要开学,急得李队长首搓手。
“别着急,我来想想办法。” 苏晚收起课程表,心里己经有了主意。她昨天进入空间时,发现灵泉边的石台上多了一层淡青色的光晕,用灵泉水擦拭过的玻璃不仅更透亮,还能轻微隔热,要是能尽快弄到玻璃,正好能试试效果。
正说着,远处传来吉普车的 “突突” 声,陆霆琛的身影出现在村口。他穿着短袖衬衫,手里提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从军区后勤科协调来的粉笔和作业本,看到苏晚立刻笑着挥手:“玻璃的事解决了!军区仓库有一批闲置的玻璃窗,下午就能送过来,还顺便带了些旧黑板,正好给高年级用。”
李队长瞬间松了口气,握着陆霆琛的手连声道谢:“陆团长,您真是及时雨!要是没有这玻璃,孩子们开学就得吹风了。”
苏晚跟着陆霆琛走进教室,阳光透过仅有的几块玻璃照在课桌上,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陆霆琛伸手摸了摸墙面:“墙刷得很平整,就是得在墙角放些石灰,防潮。我让战士们下午送玻璃时,顺便带几袋过来。”
“还有黑板!” 苏晚突然想起,“高年级的黑板还没准备好,要是能有块新黑板,老师讲课也方便。”
“放心,都安排好了。” 陆霆琛刮了下她的鼻尖,眼里满是宠溺,“你呀,总是把什么都想到。下午咱们一起去纺线厂看看,李队长说新一批花布用了你改良的染料,颜色特别鲜亮。”
提到纺线厂,苏晚眼里亮了起来。上周她发现空间灵泉的水不仅能滋养作物,还能改良染料 —— 用灵泉水稀释的染料,颜色更饱和,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她特意装了几罐送给纺线厂,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下午,两人刚走到纺线厂,就被染布车间的热闹声吸引。几个妇女围着染好的花布,手里拿着尺子比划,脸上满是惊喜。王大妈看到他们,赶紧拿起一块宝蓝色缠枝纹布料:“晚丫头!你看这颜色,比之前亮多了!地区供销社的人刚才来,说要再订三百米,还问能不能做些小方巾,给城里的百货大楼供货!”
苏晚接过布料,指尖拂过柔软的棉布,宝蓝色的花纹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果然比之前的染料效果好太多。“太好了!小方巾咱们可以做些卡通图案,比如小鸭子、小兔子,孩子们肯定喜欢。” 她从包里拿出空间里画的图案稿,上面是憨态可掬的小动物,都是她照着末世里的儿童绘本画的。
李队长接过稿纸,眼睛亮了:“这主意好!我这就让师傅们打样,争取月底就能出货!”
从纺线厂出来,两人又去了棉田。此时的棉田己经一片雪白,棉桃完全吐絮,像漫天繁星落在枝头。社员们戴着草帽,腰间系着布兜,正忙着采摘,老社员看到苏晚,举起手里的布兜笑着喊:“苏晚!你看这棉絮,又白又软,一亩地能多摘二十斤!”
苏晚走进田里,摘下一朵棉絮,蓬松得能攥出空气。“今年的棉种比去年还好,明年咱们可以留些种子,分给邻村一起种。” 她转头对陆霆琛说,“空间育苗室里新培育了一批抗寒棉种,明年春天就能试种,冬天也能种棉花了。”
陆霆琛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棉絮的柔软触感:“好啊,等明年咱们帮更多村子种棉花,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大队都忙着迎接开学和棉花丰收。王大妈带着妇女们用新棉布做书包,针脚细密地缝上 “好好学习” 的字样;刘奶奶把家里的腌菜装了十几罐,说要给住校的老师送过去;赵小宇暑假后升上了公社中学,却每天放学都来小学帮忙,擦黑板、摆课桌,忙得不亦乐乎。
九月一日开学那天,天刚亮,小学门口就挤满了人。孩子们穿着新做的衣服,背着王大妈缝制的书包,手里拿着母亲煮的鸡蛋,怯生生地躲在家长身后。陆爷爷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胸前别着军功章,早早就站在校园里,手里拿着毛笔,要给每个孩子写 “开学大吉” 的红纸条。
“开学仪式正式开始!” 李队长拿着铁皮喇叭,声音里满是激动。首先是升国旗,战士们带来的五星红旗在校园上空冉冉升起,孩子们举起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唱国歌,稚嫩的歌声在操场上回荡。
接下来是陆爷爷致辞,他走到孩子们面前,声音温和却有力:“孩子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红旗大队的希望。以前爷爷打仗,是为了让你们能吃饱穿暖;现在建学校,是为了让你们能读书识字,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你们要好好学,爷爷等着看你们考上大学,回来建设家乡!”
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小脸上满是坚定。赵小宇这时站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铁皮文具盒:“我是赵小宇,现在在公社中学读书。以后我每天放学都来这里,帮大家辅导作业,咱们一起努力学习!”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家长们纷纷说:“小宇真是好样的!多亏了苏老师,这孩子才有今天。”
苏晚站在人群后,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微微。陆霆琛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你看,这就是你想要的。”
开学仪式结束后,孩子们走进教室,好奇地摸着新桌椅,看着黑板上 “欢迎新同学” 的粉笔字,脸上满是欢喜。苏晚给一年级的孩子上第一节课,教他们认 “山”“水”“田”,孩子们跟着她大声朗读,声音清脆得像刚出巢的小鸟。
十月中旬,棉花迎来了全面丰收。整个棉田像铺了一层雪白的地毯,社员们全家出动,连老人和孩子都提着小布兜帮忙采摘。陆霆琛特意请了半天假,带着战士们来帮忙,拖拉机在田埂上来回穿梭,把采摘好的棉花运到晒谷场晾晒。
苏晚带着小学的孩子们也来帮忙,孩子们提着小篮子,在棉田边采摘散落的棉絮,赵小宇则组织大家把棉絮分类,教他们辨认优质棉絮。“苏老师,你看我摘的这个,是不是最好的?”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棉絮跑过来,眼里满是期待。
苏晚笑着点头:“是最好的!你真棒!”
晒谷场上,雪白的棉花堆成了小山,公社的农技员带着秤来测产,当看到示范田亩产比普通棉田高了近三成时,激动得连声说:“奇迹!真是奇迹!这棉种要是推广到全公社,咱们公社的棉花产量能翻一番!”
丰收后的分红大会比往年更热闹。晒谷场的八仙桌上摆满了一沓沓钞票,李队长拿着账本,大声念着每户的分红:“王大妈家,一百二十八块五!刘奶奶家,一百零六块!老社员家,一百五十六块!”
社员们依次上前领钱,脸上的笑容比棉花还灿烂。老社员接过钱,颤巍巍地说:“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谢谢苏晚,谢谢陆团长,是你们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
王大妈拿着钱,第一个跑到苏晚面前:“晚丫头,这是给孩子们买文具的钱,你拿着,给孩子们买些铅笔和本子。”
苏晚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满是感动。她和陆霆琛商量后,用这笔钱买了一批图书,在小学建了一个 “红领巾图书室”,里面有童话书、科普书,还有陆爷爷捐赠的旧连环画。
十一月初,纺线厂的年终结算出来了,因为花布畅销,不仅还清了之前的贷款,还给每个社员多发了两个月的工资。李队长特意在小学的操场上摆了庆功宴,桌上的菜全是自产的:炖棉花鸡、炒棉籽油鸡蛋、凉拌棉苗菜,还有用新磨的面粉做的馒头,香甜松软。
陆爷爷举起酒杯,对大家说:“今年是个丰收年,小学建成了,棉花丰收了,纺线厂挣钱了,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提议,为了红旗大队的明天,干杯!”
“干杯!” 大家举起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响声在夜色中回荡。赵小宇拿着饮料,和身边的孩子碰杯,脸上满是笑容。雪球趴在桌下,不时能得到一块肉,吃得尾巴摇个不停。
庆功宴结束后,苏晚和陆霆琛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棉田上,雪白的棉垛泛着柔和的光泽,小学的教室里还亮着灯,是赵小宇在帮低年级的孩子辅导作业。
“陆霆琛,” 苏晚停下脚步,看着他,“你说,明年咱们帮邻村也种棉花好不好?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陆霆琛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好啊,咱们还可以在小学开个农业兴趣班,教孩子们认识作物,让他们从小就喜欢土地。”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枚新的银戒指,上面刻着 “棉” 字,“这是给你的,纪念今年的棉花丰收,也纪念咱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苏晚接过戒指,戴在无名指上,和之前的婚戒叠在一起,心里满是幸福。她想起末世里的孤独与绝望,想起重生后的挣扎与努力,想起和陆霆琛相遇、相知、相爱的点点滴滴 —— 这一路,她走得不容易,却收获了太多的温暖与希望。
回到家,陆爷爷己经煮好了红薯汤,香甜的气息弥漫在屋里。三人围坐在桌前,喝着红薯汤,聊着明年的计划:陆爷爷想在小学种几棵果树,陆霆琛想帮纺线厂建一个新的染布车间,苏晚则想培育更多的优质棉种,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雪球趴在脚边,安静地看着他们,偶尔舔舔爪子。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棉花标本上 —— 是今年丰收的第一朵棉絮,被苏晚精心装裱起来,旁边写着 “202X 年,红旗大队丰收纪念”。
夜深了,苏晚进入空间,看着育苗室里新培育的抗寒棉种,翠绿的幼苗带着灵泉滋养的光泽;灵泉边的染料桶里,用灵泉水改良的染料泛着鲜亮的色彩;养殖区的母鸡下了一窝双黄蛋,兔子也生了几只小兔崽。这方小小的空间,不仅是她末世里的避难所,更是她今生幸福生活的助力。
她知道,新的一年,会有更多的孩子走进红旗小学,会有更多的棉田迎来丰收,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纺线厂过上好日子。而她和陆霆琛的故事,也会在这平凡而美好的日子里,继续温暖地延续下去,带着爱与希望,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作者“喜欢鸽子树的大人”推荐阅读《末世战神重生七零:糙汉军官,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S3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