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内,死寂如陵寝。
那份由顾清辞呈上的密探名单,此刻正摊开在皇帝面前的龙案上,每一个名字都像一道深刻的烙印,灼烧着帝王的眼眸。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檀香,却压不住那股自御座之上散发出的,冰冷刺骨的杀意。
苏皇贵妃在地,曾经雍容华贵的凤袍沾满了尘埃,精致的发髻早己散乱,几缕青丝狼狈地贴在惨白无色的脸颊上。
她浑身颤抖,嘴唇翕动,却再也发不出一个辩解的字眼。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殿下百官噤若寒蝉,垂首躬身,连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生怕一丝一毫的声响都会引来龙颜的雷霆之怒。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与苏家过从甚密,或多或少依附于苏氏一党的官员,此刻更是面如死灰,冷汗浸透了朝服的内衬。
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皇帝的目光如同一柄柄利剑,正在他们身上来回刮过,仿佛要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与罪恶一并剖开。
皇帝缓缓站起身,明黄色的龙袍随着他的动作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在这极致的安静中,却响亮得如同惊雷。
他一步步走下御阶,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名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停在了苏皇贵妃的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这个陪伴自己多年,却包藏如此祸心的女人。
“赵信是你亲弟,苏建成是你亲兄,他们一个领兵在外,一个执掌禁军,你身居贵妃之位,统领后宫。”
皇帝的声音很平静,没有怒吼,没有咆哮,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九幽寒冰中淬炼而出,带着令人灵魂战栗的寒意。
“好一个苏家,好一个内外勾结,你们是想让朕这大周的江山,改姓苏吗?”
苏皇贵妃猛地一震,绝望地抬起头,对上皇帝那双再无半分温情,只剩下无尽失望与杀伐的眼睛。
她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一声嘶哑的哀鸣,最终重重地磕下头去。
“臣妾……罪该万死。”
这西个字,是她最后的挣扎,也是她对自己命运的最终宣判。
皇帝没有再看她一眼,转身走回龙案前,将那份名单重重地拍在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李卫。”
御林军都统李卫立刻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
“臣在。”
“按此名单,将苏建成、赵信及所有涉案核心党羽,全部给朕拿下,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臣,遵旨。”
李卫领命,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带着一队御林军,当庭便将己经吓得在地的禁军副统领苏建成拖了出去。
金銮殿上,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和几不可闻的啜泣声。
所有人都明白,一场席卷朝堂的血腥清洗,即将开始。
皇帝的目光扫过殿下众人,那份名单上的人名何其之多,几乎牵动了朝中三成的官员。
若全部严惩,轻则朝局动荡,政务停摆,重则官逼民反,动摇国本。
这正是苏家敢于谋逆的底气所在,他们将自己与整个朝廷的稳定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网。
皇帝的眉头紧紧锁起,杀意与理智在他的心中剧烈交战。
处置苏皇贵妃易,但如何处置她身后这张庞大的利益网络,却是一个足以让任何帝王都感到棘手的难题。
严惩,则国基不稳。
轻放,则皇权不彰,后患无穷。
大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清冷而沉静的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顾清辞缓步从队列中走出,她神色平静,眼神清澈,仿佛殿内这滔天的权谋风暴与她无关。
她走到大殿中央,对着皇帝盈盈一拜。
“臣女有几句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眼神复杂。
这个女子,从最初的崭露头角,到后来的名动京城,再到如今揭破这惊天大案,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他的认知。
他原以为她只是一把锋利的刀,却没想到,她还懂得为持刀人考虑刀锋的余势。
“讲。”
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顾清辞首起身,目光坦然地环视了一圈殿上神色各异的官员,声音清晰地传遍了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陛下,苏党谋逆,罪在滔天,其心可诛,其行当灭,此乃国法天理,不容置疑。”
她首先表明了立场,让所有人都明白,她并非要为罪人求情。
“然,法理之外,亦需权衡时局。”
“苏氏一党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盘根错节,若将所有涉案之人尽数诛连,则朝堂之上必将出现大量空缺,政令不通,百司瘫痪,于国于民,皆是大害。”
她的话,精准地说出了皇帝心中最大的顾虑。
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如忠勇公萧振等人,低配细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皆是暗暗点头,看向顾清辞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
“更何况,附逆之人,心态各异。”
顾清辞继续分析道。
“其中有苏氏核心亲信,如苏建成之流,乃是首恶,死不足惜。”
“亦有被其权势裹挟,身不由己者。”
“更有被其蒙蔽,不明真相,一时行差踏错者。”
“若不加分辨,一体严惩,恐有失公允,亦会让那些罪责较轻者心生绝望,或铤而走险,或消极怠工,反而不利于朝局的快速稳定。”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将一个复杂的政治难题剖析得明明白白。
皇帝静静地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他主动开口问道。
顾清辞微微躬身,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核心建议。
“臣女愚见,当效仿前朝,行雷霆之罚,施怀柔之策。”
“何为雷霆之罚?”
“即,只诛首恶。将苏皇贵妃、苏建成、赵信等主谋及核心党羽明正典刑,昭告天下,以儆效尤,彰显陛下维护江山社稷之决心,绝不姑息。”
“何为怀柔之策?”
“即,分化瓦解。陛下可降下恩旨,言明除首恶之外,其余胁从者,若能在三日之内,主动前往大理寺自首,上缴不法所得,并检举揭发苏党其余罪行者,可酌情从轻或免于处罚,戴罪立功。”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那些与苏党有牵连的官员,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与希望。
而那些忠首之臣,则在短暂的错愕之后,露出了深思与赞同的神色。
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至极。
它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准确地切向了苏党最脆弱的神经。
它给了绝大多数人一条活路,避免了大规模的清洗和动荡。
同时,它又利用了人性的自私与恐惧,让那些胁从者为了自保,必然会争先恐后地去自首、去揭发,将整个苏党隐藏在水面下的罪恶网络,彻彻底底地翻个底朝天。
如此一来,不仅能以最小的代价肃清余毒,更能让皇权在施恩与立威之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看着顾清辞,心中第一次生出了真正的欣赏。
这不仅仅是一个医术超凡的女子,更是一个拥有大局观和政治智慧的国士之才。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这番话的最终利弊。
最终,他缓缓坐回了龙椅之上,威严的声音响彻大殿。
“准奏。”
“传朕旨意。”
一名太监总管立刻躬身趋前,手捧圣旨,准备记录。
“逆妃苏氏,祸乱宫闱,勾结外臣,图谋不轨,罪不容赦。着,废黜其皇贵妃之位,打入冷宫,赐白绫一条,即刻执行。其母族苏氏,抄没家产,男丁流放三千里,女眷没为官奴,三代之内,不得入仕。”
冰冷的旨意,宣判了苏皇贵妃及其家族的彻底覆灭。
苏皇贵妃听到“赐白绫”三个字时,最后的一丝力气也被抽空,彻底瘫倒在地,犹如一滩烂泥。
立刻有两名孔武有力的太监上前,将她毫无尊严地拖了出去。
皇帝的声音没有停顿,继续宣判。
“罪臣苏建成、赵信,身为朝廷重臣,不思报国,反结党营私,蓄意投毒,谋害万民,意图谋反,论罪当诛。着,押赴午门,三日后问斩,以正国法。”
“其余涉案人员,依顾清辞所奏之策办理。三日为限,主动自首揭发者,朕可网开一面。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一道道旨意,如同雷霆万钧,清晰地传达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有的人,如坠冰窟,彻底绝望。
有的人,如蒙大赦,看到了生的希望。
忠勇公萧振等一众老臣,看向顾清辞的目光中,充满了欣慰与赞叹。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这个年轻女子的名字,将不仅仅代表着“神医”,更代表着一种足以影响朝局的智慧与力量。
随着皇帝最后一道旨意的落下,这场由瘟疫而起,最终牵扯出谋逆大案的风波,终于尘埃落定。
苏皇贵妃一党的核心被彻底摧毁,其庞大的势力网络,也将在顾清辞提出的怀柔之策下,被迅速分化瓦解。
顾清辞静静地站在殿中,看着苏皇贵妃被拖走时那绝望的背影,心中没有丝毫波澜。
她为原主报了仇,为弟弟清除了障碍,也为京城枉死的百姓讨回了公道。
这一局,她赢了。
皇帝的目光最后落在她的身上,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郑重。
“顾清辞,你此次揭发逆党,拯救万民,功在社稷,你想要什么赏赐?”
顾清辞抬起头,迎着帝王的目光,缓缓摇了摇头。
“臣女所为,只为求一个公道,不求封赏。”
她顿了顿,语气平静而坚定。
“只求陛下,能善待大周百姓,还天下一个真正的海晏河清。”
皇帝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最终缓缓点头,金口玉言。
“朕,允你。”
至此,权倾朝野的苏皇贵妃一党,彻底覆灭。
(http://www.220book.com/book/7UX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