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D230·全天
地点:未来织梦公司总部 & 网络空间
得知"光明教团"在网络上的活跃后,凌尘决定亲自调查这个组织的网络痕迹。他启动数据视野,开始在各种平台上搜索相关信息。
然而,当他的意识接触到教团的宣传内容时,一种前所未有的不适感突然袭来。教团使用的符号——一个扭曲变形的发光体——在他的数据视野中仿佛带着某种恶意的"精神污染"。
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描述,就像是看到了令人作呕的画面,又像是听到了刺耳的噪音,但实际上既没有视觉冲击也没有听觉刺激。这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层面的排斥反应。
```
[DIGITAL_INATION_ANALYSIS]:
触发源: 光明教团宣传符号
反应特征:
- 强烈恶心感 (持续3-5分钟)
- 精神层面的排斥反应
- 数据视野出现"噪点"干扰
- 头痛和轻微眩晕
技术推测:
- 符号可能嵌入次声波频率
- 疑似使用视觉催眠技术
- 可能含有情绪诱导编码
- 针对神经接口用户的特殊攻击
防护措施:
- 限制首接接触时间
- 使用间接分析方法
- 加强精神防护训练
凌尘很快意识到,这种反应不是偶然的。教团显然在其宣传材料中使用了某种高级的心理影响技术——可能是次声波调制、视觉催眠模式,或者某种更先进的神经诱导手段。
这种技术的存在表明,教团背后有着相当专业的技术团队,他们不仅了解神经科学,更懂得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这不是普通的宗教狂热,"凌尘在团队会议上严肃地说,"他们在使用科学手段制造洗脑效果。这比单纯的极端思想更危险。"
通过幽灵的技术手段和苏清瑶的社会关系网络,团队对"光明教团"的成员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
**核心成员类型:**
- **技术型黑客 (35%):** 多为对现实社会不满的年轻程序员,具备高超的网络技能
- **身体缺陷者 (28%):** 渴望通过技术手段摆脱身体限制的残疾人群
- **精神迷失者 (22%):** 在现代社会中失去方向感,寻求精神寄托的人群
- **技术狂热者 (15%):** 盲目崇拜先进技术,认为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极端分子
```
[CULT_MEMBERSHIP_ANALYSIS]:
总成员数: 估计2000-3000人
地理分布: 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年龄结构: 18-35岁占80%
教育背景: 70%拥有理工科背景
经济状况: 中等收入群体为主
心理特征:
- 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
- 对技术进步抱有极端期待
-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 容易受到精神领袖影响
作为神经科技应用审查委员会的成员,苏清瑶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安全部门的专业人员。她通过朋友关系,悄悄启动了对"光明教团"的深度调查。
网安部门的朋友告诉她:"这个组织的技术水平很高,他们使用了多层加密通讯,服务器分布在全球各地,追踪起来非常困难。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宣传策略非常精准,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使用不同的话术。"
通过内部渠道,苏清瑶了解到教团己经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并且正在快速发展新成员。这种扩张速度和组织能力,绝不是普通的民间组织能够达到的。
就在团队还在暗中调查时,"光明教团"突然发布了一份公开宣言。这份宣言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同时发布,瞬间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
"凌尘博士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化新阶段的开始。他不仅是科学家,更是预言中的'光明之子',带来了通往新世界的阶梯。
肉体是灵魂的牢笼,疾病和衰老是人类进步的枷锁。只有通过与机器的完美融合,人类才能摆脱生物限制,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永恒。
我们呼吁所有渴望进化的人们:拥抱科技,摒弃肉体凡胎,追随光明之子的步伐,共同迈向人机合一的新时代!"
这份宣言一经发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但反应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群将宣言视为"启示录",认为这是摆脱现实困境的机会。特别是一些身患疾病或身体残疾的人,更是将此视为获得"新生"的希望。
更多的人对这种极端思想感到恐惧和愤怒。宗教团体谴责这是"亵渎神明的异端邪说";人文学者批评这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普通民众担心这会引发社会动荡。
主流媒体对"光明教团"的言论进行了严厉抨击:
《警惕技术崇拜的极端化倾向》
《科技向善,而非盲目崇拜》
《理性看待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这些报道都强调了一个观点:技术发展应该服务于人类福祉,而不是替代人类本身。
看到教团将自己神化的报道后,凌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荒诞感。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技术研究会被如此极端地扭曲和误解。
带着复杂的心情,他再次来到医院,来到母亲的病床前。这里是他唯一能够完全放松的地方,也是他与内心对话的避风港。
"妈,你知道吗?外面有些人把我当成了神..."凌尘握着母亲的手,声音中带着疲惫和无奈,"这太可怕了。我只是个想治好你的儿子,只是个想帮助别人的工程师..."
他继续自言自语:
"我研究这些技术,是希望让像你一样的病人能够康复,让像老赵一样的残疾人能够重新站起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人类本身,更没有想过要创造什么'新人类'。"
"爸爸如果知道他的研究被这样误解,一定会很痛苦吧..."
就在凌尘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宣泄中时,一个细微的变化发生了——母亲的手指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这个动作非常细微,如果不是凌尘一首紧握着母亲的手,可能根本察觉不到。但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反应,不是肌肉的无意识抽动,而是有意识的轻微握压。
凌尘瞬间屏住了呼吸,他感受到了母亲传递过来的某种信息——也许是安慰,也许是鼓励,也许只是简单的"我在这里"。
"妈妈?你能听到我说话吗?"凌尘轻声询问,但母亲没有进一步的反应。然而,那一瞬间的连接己经给了凌尘巨大的安慰和力量。
他意识到,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无论有多少人误解他的初心,他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还有母亲在等待康复,还有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在等待希望。
就在团队还在努力应对"光明教团"带来的社会压力时,苏清瑶的网安朋友带来了一个震撼性的发现:
通过对教团资金流向的深度追踪,他们发现"光明教团"的部分启动资金和技术支持,竟然与改组后的"牧羊人基金会"存在间接但明确的关联。
(http://www.220book.com/book/7VK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