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洒在“林家村生态农业特区”的牌匾上,泛着金色的光芒。林小麦站在新落成的示范区大门前,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短短半年时间,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齐的温室大棚、现代化的加工厂房、绿树成荫的生态走廊...处处彰显着新时代农村的气息。
“小麦,记者们都快到了!”陈志远快步走来,西装革履的他显得格外精神。特区成立后,他担任了管委会副主任,主要负责项目规划和对外联络。
林小麦点点头,最后检查了一遍准备工作。今天是特区挂牌后的第一次大型采访活动,省里十分重视,特意安排了多家媒体前来。
“听说有中央媒体的记者?”她轻声问。
“是的,《人民日报》农村版的记者也来了。”陈志远帮她整理了下衣领,“放松点,你可是咱们特区的总技术顾问呢。”
林小麦微微一笑。自从时空种子与系统完全融合后,她的知识和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她不仅是特区的技术核心,还成了省农业大学的特邀研究员。
记者团准时到达,带队的是个熟悉的身影——周教授。
“小麦,又见面了!”周教授热情地握手,“我现在是省农业厅的特聘顾问,专门负责你们这个点。”
参观过程中,记者们对特区的发展赞不绝口。尤其是看到无土栽培车间和自动化灌溉系统时,纷纷惊叹这完全不像一个农村公社的水平。
《人民日报》的记者老王特别感兴趣:“林小麦同志,听说这些技术都是你带头研发的?”
林小麦谦虚地说:“是大家一起摸索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际上,这些技术大多来自系统提供的未来农业知识。但她巧妙地结合当前条件进行了改良,使其既先进又不显得过于超前。
采访结束后,周教授留下与林小麦单独谈话。
“小麦,省里决定在你们这里搞试点,推广‘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周教授严肃地说,“这是大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林小麦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努力。”
“还有件事。”周教授压低声音,“农科院检测了你们这里的土壤样本,发现了一些...异常成分。上面很关注,可能会派专家组来深入调查。”
林小麦心中一惊。肯定是时空种子改变了土壤结构。她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当晚,她进入空间,启动环境伪装功能, subtly调整了土壤成分指标,使其看起来像是特殊的自然地质现象而非人为改变。
同时,她开始规划下一步发展。系统新解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块提供了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正好适合特区建设。
“我建议先推广沼气池和生态养殖。”她对陈志远说,“这样既能解决能源问题,又能形成循环经济。”
陈志远完全支持:“我去联系县农机站,争取政策支持。”
就在特区建设如火如荼时,林大伯又出来捣乱了。他联合几个保守的村民,反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大伯在村民大会上煽动,“老祖宗的地怎么能随便给别人种?”
有些老人被说动了,担心失去土地保障。
林小麦不慌不忙地拿出方案:“我们不是收回土地,而是入股合作。每年保证基本分红,盈利再分配。不愿意的可以自己种,但特区统一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
她请来县经管站的干部现场讲解政策,又组织村民去先进大队参观。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多数人都转变了态度。
大伯见势不妙,又生一计。他暗中在特区的蔬菜种苗上做手脚,想制造事故败坏名声。
但现在的林小麦早有准备。系统24小时监控着特区的重要区域,很快发现异常并锁定嫌疑人。
当大伯深夜溜进育苗棚时,被守候的民兵抓个正着。人赃俱获,他只好认罪。
这次林小麦没有手软,坚持依法处理。大伯被拘留教育,彻底失去了在村里的影响力。
风波过后,特区发展更加顺利。沼气项目成功运行,生态养殖场建成,农产品加工厂也投产了。特区生产的“绿源”牌蔬菜在省城成了抢手货。
更让林小麦高兴的是,系统因为特区成功获得了大量积分,解锁了更多先进功能。她悄悄将这些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中,使特区始终保持领先。
一天,陈志远带来一个重要消息:“小麦,省里要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出国考察,给我们特区一个名额!”
出国!1980年代,这对一个农村姑娘来说简首是天方夜谭。
“去哪里?”她激动地问。
“日本和以色列,学习他们的先进农业技术。”陈志远看着她,“管委会一致推荐你去。”
林小麦欣喜若狂,但马上想到实际问题:“我的英语还行,但日语和希伯来语...”
“有翻译。”陈志远笑道,“而且我相信你学习能力很强。”
出发前,林小麦做了充分准备。她通过系统快速学习了日本和以色列的农业概况,还调取了大量未来农业发展趋势资料。
让她意外的是,珍妮弗和苏琳突然来访。
“听说你要出国?”珍妮弗神色严肃,“我们检测到时空波动,可能有暗影残党会趁机行动。”
苏琳补充:“特别是日本,那里有处时空薄弱点,容易被利用。”
她们给林小麦一个特制手环:“遇到危险就启动,我们会立即支援。”
林小麦感激地收下。虽然暗影主力己被消灭,但残余势力的确可能反扑。
出国考察团由省农业厅带队,共有十人。除了林小麦,其他都是资深农业专家。起初大家对这个小姑娘并不重视,但很快就被她的见识折服。
在日本,他们参观了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林小麦不仅快速掌握要领,还能提出改进建议,让日本专家都刮目相看。
一天在京都考察时,林小麦突然感到手环发热——有异常时空信号!
她借口身体不适提前回酒店,暗中追踪信号源。发现几个可疑人影正在郊区一处古寺附近活动。
她立即通知珍妮弗,同时悄悄靠近观察。那些人正在用未来设备扫描地脉,似乎在寻找什么。
“是在找时空节点!”林小麦瞬间明白。她启动干扰装置,打断了扫描。
对方察觉后迅速撤离,但留下了一个重要设备。林小麦将其回收,交给了随后赶来的苏琳。
“干得好!”苏琳检查设备后说,“这是时空信标,他们想在这里建立传送点。幸好你及时发现。”
以色列的考察同样精彩。沙漠农业、滴灌技术、品种改良...林小麦如饥似渴地学习,悄悄用系统记录下一切。
在特拉维夫,她再次检测到异常信号,但这次对方更加谨慎,没有给她追踪的机会。
考察结束后,林小麦带着满满收获回国。她在飞机上就开始规划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特区建设中。
然而刚回到家,一个坏消息等着她:特区的主要水源被上游新建的化工厂污染了!
“他们连夜排污,我们的鱼塘全完了!”老支书痛心地说。
林小麦立即检测水质,发现污染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
“必须立即切断污染源,同时寻找替代水源。”她果断决定。
但化工厂有县里领导撑腰,态度强硬:“我们是合法企业,有排污许可证!”
林小麦没有退缩。她通过系统模拟了污染扩散趋势,拿出确凿证据向省环保部门反映。同时发动媒体曝光,引发舆论关注。
在多方压力下,县里终于责令化工厂停产整改。但水源问题依然严峻。
林小麦想起以色列的沙漠灌溉技术,决定打井利用地下水。系统探测显示地下有丰富的水资源,只是深度较大。
她多方筹措资金,引进了钻井设备。经过艰苦施工,终于打出丰沛的清水,解决了特区的水危机。
这件事让她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她推动特区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所有企业必须达标才能入驻。
特区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成为全省的标杆。林小麦也获得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站在人民大会堂里,她感慨万千。从穿越初期的艰难求生,到现在的事业有成,这一路走来虽然坎坷,但收获更多。
接见结束后,一个工作人员悄悄找到她:“林小麦同志,有领导想单独见你。”
她被带到一个休息室,里面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老人微笑着说:“小麦同志,你的报告很有意思。特别是关于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林小麦紧张又激动。她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能首达高层。
老人继续说:“国家正在制定新的农业政策,你的经验很有参考价值。希望你们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回到特区,林小麦将这次经历深深埋在心里,更加努力工作。她不知道的是,系统悄悄记录下了这段对话:
【历史节点:1980年代中国农业政策转折点】
【贡献度评估:影响系数0.7】
【时空稳定性:+5%】
一天深夜,林小麦正在规划特区二期工程,系统突然发出特殊提示:
【检测到时空共鸣】
【新功能解锁:时代引领者】
她查看说明,这个功能可以让她更好地引导时代发展,同时获得时空反馈增强系统能力。
“也许,这就是我穿越的意义。”她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希望。
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5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