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2章 缟素三军,砥定新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重关重重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一百零二章 缟素三军,砥定新基

汀州噩耗,如同一声丧钟,在东南半壁的山川河岳间悲戚地回荡。赵高翔麾下各部,在经历最初的震惊与悲愤后,并未陷入混乱与绝望,反而在这国殇之痛的淬炼下,爆发出更加坚韧的凝聚力和决绝的斗志。

帝王星陨,功过谁评——隆武帝朱聿键的一生

帅府之内,香烛缭绕,气氛庄严肃穆。赵高翔命人设下隆武帝灵位,他率衢州文武,身着临时寻来的素服,向北(汀州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他并未立即让众人散去,而是让王秀楚立于灵前,为在场将士,也为这段即将被血与火模糊的历史,宣读一份对隆武皇帝生平与政绩的总结与评价。这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激励与镜鉴。

王秀楚手持文稿,声音沉痛而清晰,回荡在寂静的灵堂:

“诸位,今日我等在此追思隆武陛下,非仅为尽人臣之礼,更为铭记一位于末世中力图奋起,却最终壮志未酬的悲情君主。”

“陛下朱聿键,乃明太祖九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孙。早年因宗室倾轧,随父囚禁凤阳高墙十六载,饱尝世态炎凉,深知民间疾苦。崇祯帝自缢,弘光覆灭后,于福州受郑芝龙、黄道周等拥立登基,改元隆武。”

“观陛下在位虽仅一年有余,然其志其行,迥异于南明诸帝中之庸碌者。其一,勤政俭朴,矢志中兴。陛下布衣蔬食,不近声色,日夜批阅奏章,常至深夜。曾言:‘朕本无利天下心,以贤弟(指弘光帝)蒙尘,勉从群臣请耳。日夜焦劳,欲报祖宗、安百姓。’其励精图治之志,昭然若揭。”

“其二,政略明晰,力图振作。在军事上,陛下力主‘联寇抗清’,打破门户之见,意图接纳大顺军余部李过、高一功等,授官编营,共御外侮;他破格提拔黄道周等忠贞文臣,试图平衡郑芝龙军阀势力,并制定‘先复江西,再图江南’之战略,亲赴延平督战,其眼光与魄力,可见一斑。在民政上,他减免福建赋税,整顿吏治,严惩贪腐,甚至不惜触动郑芝龙利益,处决其横征暴敛之亲信,欲与民休息,稳固根基。在文化上,他恢复科举,尊崇儒学,高举‘华夏正统’旗帜,批判清廷‘剃发令’,意在凝聚人心,振奋士气。”

“然,”王秀楚话锋一转,语气中充满了无尽的惋惜与悲凉,“陛下空有中兴之志,却无中兴之运。其最大之悲剧,在于权柄旁落,受制于人。郑芝龙拥兵自重,把持朝政,截留粮饷,致使黄道周北伐孤军无援,慷慨殉国;致使‘先复江西’之战略因仙霞关不战而失,化为泡影。陛下虽明察郑氏之奸,却无力制衡,最终在郑芝龙撤防降清后,仓皇西狩,魂断汀州。”

“陛下之政,多限于福建一隅,且因郑氏掣肘,未能尽展其才。然其仁德之心,恢复之志,勤政之举,犹如黑暗末世中一闪而逝的流星,虽短暂,却耀眼。他试图构建的统一抗清战线、整顿吏治民生、弘扬华夏正气的努力,为后来抗清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和精神火种。陛下之败,非败于其志不坚,其行不果,实败于末世倾颓之大局,军阀割据之痼疾,以及权奸卖国之无耻!”

“呜呼!陛下生不逢时,命途多舛,然其以身殉国,保持了帝王最后的尊严与气节,足以令后世扼腕叹息,亦令我等后来者,知复兴之路之艰难,抗清事业之不容懈怠!”

王秀楚言罢,灵堂内外一片唏嘘,许多将士,尤其是如陈子龙、朱大典、马士英这般心怀故国的文士,己是泪流满面。赵高翔肃立于灵前,心中默念:“陛下,您未竟之事业,您未尽之志向,我赵高翔,必率麾下儿郎,继承下去!这华夏衣冠,绝不会亡!”

三军缟素,白巾明志

哀思化为具体行动。赵高翔下令:“全军为陛下服丧!眼下布匹紧张,无法人人制备孝服,但每人须寻一白布条,系于脖颈或左臂,以为志哀! 此白巾,既是对陛下的追念,亦是我等‘不忘国仇,誓驱鞑虏’之标志!”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一时间,衢州城内,江西根据地,浙南沿海,福宁大营……所有赵高翔麾下的将士,无论将领士卒,脖颈或手臂上都多了一条醒目的白布。这小小的白巾,成本低廉,意义却非同寻常。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所有人的悲愤与决心凝聚在一起。在日后与清军的战斗中,这飘动的一抹白色,成为了“赵家军”区别于其他明军溃兵或地方武装的独特标识,象征着他们是一支有信念、有纪律、有国仇家恨在心的军队。

哀兵必胜,但亦需冷静的头脑。赵高翔深知,勒克德浑、李成栋绝非易与之辈,绝不会因明朝皇帝身死而放松进攻,反而可能趁丧猛攻,企图一举摧垮他们的士气。

“传令各军,哀思存于心,刀剑握于手!勒克德浑、李成栋乃我血仇,陛下之恨,当以此二獠之血来祭!”赵高翔在军事会议上斩钉截铁,“衢州防线,必须寸土不让!依托城防工事,消耗敌军,待其疲敝,寻机反击!张鼐、夏完淳,你二人率部多备滚木礌石,加强夜间巡防,防敌偷袭!翁之琪将军,水师务必确保衢江航道安全,并伺机骚扰敌军后勤!”

与此同时,他也向江西的孙兆奎发出指令:“兆奎,江西乃我根本,万不可有失!严令张应祥、吴之蕃,加固抚州、鹰潭等处城防,清野壁垒,广积粮草。对南昌、赣州方向,以斥候探查为主,暂不主动出击,稳守为上!”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有人会选择退缩自保,但赵高翔属于越是艰难,越能激发斗志和智慧的那一类。他清楚,仅仅守住现有地盘是不够的,必须在清军消化福建、完全整合郑氏水师之前,开拓出更具战略纵深的根据地。

他凝视着舆图,目光在浙西、赣东、闽北这片区域逡巡。良久,他手指重重点在广信(上饶) 的位置。

“王柱、黄老将军处,传我令!”他口述命令,由书记官迅速记录,“浙南、福宁防线,务必坚守!尤其嵛山岛军工作坊,乃我军未来命脉所在,刘光标需加派人手,严密护卫,研发之事,绝不可因战事而停顿,亦不能有任何意外!王柱、沈自駉、王之仁等,继续招抚沿海力量,巩固现有地盘,暂不作大的战略机动。”

接着,他看向通往江西的信使:“速将此令传于孙兆奎!着其即刻调遣张应祥部,秘密且迅速移师广信! 广信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背靠武夷山,水陆要冲。我要在那里,与衢州、江西根据地连成一片,打造一个更为稳固,进退有据的核心根据地!告诉他,此事务必机密,行动务必迅捷!”

赵高翔的布局,清晰地展现了他的战略意图:以衢州顶住清军主力的正面压力,以江西和浙南保障两翼和后勤,同时悄然将战略预备队和未来发展的重心,向更具潜力的广信地区转移。这步棋,既是为了应对当前危局,更是为长远抗清大业埋下关键伏笔。

帝星陨落,天地同悲。但三军缟素的“赵家军”,并未沉溺于悲伤,反而在赵高翔的带领下,化悲愤为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迎向那血雨腥风的未来。一条白巾,系着的是对过去的哀思,更是对未来的誓言。前路漫漫,战云密布,但希望的火种,己在缟素之中,悄然孕育。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