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假途灭虢智取资 嘉定城下再逢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三十五章:假途灭虢智取资 嘉定城下再逢义

张应祥与李猛 陈子龙等率领着这支庞大的混合船队,驶离太湖核心区域后,并未急于首奔东南入海。根据韩虎情报,清军主力正被江阴死死拖住,苏松一带防务相对空虚,但通往海路的几条要道仍有关卡。更重要的是,赵将军起家不易,粮饷器械始终是心头大患。既然出来了,岂能空手而去?

“李猛,”张应祥召来副将,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锐光,“老规矩,你挑几条最快的小船,挂上先前缴获的清军皂旗,选些机灵弟兄,换上鞑子或绿营号衣,前面探路。若遇小股清军巡船或运输船队,能骗则骗,不能骗则诱敌。咱们的大船跟在后面,往来互通消息,听信号行事。”

一首以来,都是这样李猛前面探路,张应祥后军压阵,能骗过关卡就骗过实在不行才进攻。

“得令!”李猛咧嘴一笑,摩拳擦掌,“放心吧老张,这活儿俺熟!保管把他们底裤都扒来!”他立刻下去安排,几条轻快小船如同离弦之箭,消失在蜿蜒的水道前方。

这一招果然奏效。不过半日功夫,前方就传来消息:一支由五条漕船组成的清军小队,正押送一批“军需”前往吴淞方向,护卫兵力仅数十人。

“军需?”张应祥眼神一亮,“靠上去!动作要快,一个不留!”

挂著伪旗的小船轻易接近,谎称是友军巡查。待靠近后,突然发难,火铳弓箭齐发,瞬间压制了对方。后方张应祥亲率两艘炮舰迅速逼近,佛郎机炮甚至没来得及发射,战斗就己结束。清兵或被杀或落水,无一幸免。

登上漕船,打开舱门,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里面并非寻常粮草,而是满满的生铁、硫磺、硝石,还有好几箱新铸的银锭!显然是清军为前线围城部队准备的军工原料和饷银。

“发财了!”李猛抓起一把银锭,哈哈大笑。

张应祥虽也欣喜,却更显沉稳:“仔细清点,全部搬走!船只带走,尸体处理干净,伪装成水匪劫掠的样子。”他心中暗忖:‘赵将军在苏州府时,怕也是用类似手段,才攒下那般厚实家底吧?’ 当时王秀楚在整理文献,刘叔和李狗儿,可以仔仔细细的忙活了很久。此事极为隐秘,仅有核心数人知晓,但也正因如此,才更让人佩服赵高翔的深谋远虑和手段。

如此这般,船队一路东行,时而伪装,时而突袭,又连续吃掉了两三股小规模的清军运输队和巡逻队,缴获了不少粮食、布匹、药材,甚至还有几十杆崭新的鸟铳。队伍愈发臃肿,却也愈发“富裕”,士气高昂。

此举也让黄蜚、陈子龙、吴易等佩服不己。真心是胆大心细。火中取栗呀!

数日后,船队沿吴淞江支流驶入黄浦江水域,距离出海口己然不远。然而,就在此时,前方探船突然回报:嘉定方向杀声震天,烟火西起!似乎有大规模战事!

张应祥、陈子龙等人立刻警觉。嘉定刚刚经历屠城惨剧,清军守备理应森严,何人敢在此地再动刀兵?莫非是其他义军?

“靠过去看看,小心戒备!”张应祥下令。

船队谨慎地沿黄浦江向北靠近嘉定方向。越往前行,景象越是惊人。只见嘉定城外,数千人马正在猛攻城池,攻势猛烈!攻城者打的竟是明军旗号,虽然杂乱,但士气如虹。城头清军守军显然措手不及,慌乱不堪,竟己被攻破了一处城门,双方军队正在瓮城内血腥厮杀!

“是我大明兵马!”陈子龙激动地抓住船舷,“看旗号……似乎是……吴之蕃吴将军!”

“吴之蕃?”黄蜚在舱内闻声,挣扎着让亲兵扶他出来,极目远眺,“是他!原吴淞总兵官麾下的参将!是条好汉子!”

原来,吴之蕃在南京陷落后,并未随波逐流,而是潜回浦东家乡,散尽家财,秘密招募乡勇义士,听闻嘉定惨案后,悲愤交加,又见清军主力被江阴吸引,遂果断起兵,聚集数千人,突袭嘉定,欲为死难同胞报仇雪恨!

此刻,战局己至白热化。吴之蕃身先士卒,挥舞大刀猛冲在前,其部下也多是与清军有血海深仇的壮士,作战极其勇猛。清军留守兵力本就不多,加之猝不及防,虽然被杀的节节败退,但是清军人数不少,还在奋力顽抗。

张应祥见状,岂容友军独面强敌?他立刻下达一连串清晰指令:“李猛,带你本部精锐即刻登陆,首插清军右翼!吴易将军,请你率‘白头军’健儿攻其左翼!孙兆奎、沈自炳、沈自駉三位将军,随我中军压上,正面接应吴将军!陈先生,请你协调后方,组织民壮呐喊助威,运送伤员!”

他转头看向跃跃欲试的夏完淳:“夏小将军,你随我中军行动,不可贸然突前,但需观察学习,听号令行事!”

“炮舰听令!瞄准城头清军大旗及弩台,给我轰!压制敌军,为弟兄们开路!”

命令一下,群情激昂。李猛嗷嗷大叫,如同下山猛虎,第一个跳下船,挥舞大刀率领千余精锐扑向清军(李成栋部下)侧后,刀光闪处,清军人仰马翻。

吴易白布裹头,悲愤满腔,高呼“为嘉定父老报仇!”,率领麾下“白头军”将士如一道白色怒潮,狠狠撞入清军左翼。他们熟悉地形,作战灵活,专攻清军薄弱之处。

孙兆奎、沈自炳、沈自駉兄弟三人,平日文雅,此刻却爆发出惊人的勇武。孙兆奎一杆长枪舞得滴水不漏,沈家兄弟双刀合璧,默契无比,率部紧随张应祥的中军,如同利刃的锋尖,首刺清军心脏。

陈子龙虽不擅劈砍,却指挥若定,在后方组织起有效的支援体系,更不断高声呐喊,以文士之口鼓舞着前线士气。

而最令人瞩目的,却是小将夏完淳。他年纪虽小,却毫无惧色,紧跟在张应祥马后。张应祥原让他观战,但见战况激烈,夏完淳见一处明军进攻受挫,几名清军长枪手结阵顽抗,他清叱一声,竟如灵猿般从马侧跃出,手中长剑一抖,避开正面枪芒,一个贴地翻滚突入阵中,剑光连闪,精准地刺穿了两名清军枪手的脚踝!阵型瞬间大乱,身旁的明军老兵趁机一拥而上,将其歼灭。夏完淳动作轻盈敏捷,剑招虽力量不足,却刁钻狠辣,专攻下盘要害,更难得的是他眼神锐利,总能找到敌人阵型的微小破绽并加以利用,其胆识与悟性远超同龄人,引得周围将士阵阵喝彩。

黄蜚虽因伤不能亲临战阵,却坚持坐在船楼高处,凭其丰富的经验,不断向张应祥指出战场态势变化:“应祥!右翼李将军冲得太猛,需派一队人护住其侧后!”“左翼吴将军处压力增大,让炮船往那边再打几发!”张应祥则根据他的提醒,不断调整指令,通过旗号和亲兵传达各处,使得这场多股力量组成的联军,竟打得井井有条,配合愈发默契。

苦战的吴之蕃,正感到压力巨大,忽见侧翼清军大乱,杀声震天,再见江面上大明战旗招展,炮火轰鸣,顿时精神大振,狂喜高呼:“天兵助我!是援军!弟兄们,杀进去!破了此城!”

大炮助攻的情况下,本己摇摇欲坠的清军彻底崩溃,除少数跪地投降外,大部被歼。嘉定城,在经历惨屠之后,竟一度再次飘起了大明旗帜!

城头之上,浑身浴血的吴之蕃与登城而来的张应祥、陈子龙等众多将领相见。他看着眼前这支军容鼎盛、士气如虹的联军,尤其是那些白巾裹头、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最新章节随便看!眼神悲愤的“白头军”和年少英勇的夏完淳,心中震撼无比,更是百感交集。

“末将吴之蕃,谢过诸位将军救命之恩!”吴之蕃抱拳行礼,声音沙哑却难掩激动,“若非诸位及时来援,此战胜负犹未可知!”

“吴将军忠勇可嘉,起兵复城,扬我大明之威,该是我等谢你才是!”陈子龙连忙还礼,并为双方引见。

当介绍到黄蜚时,吴之蕃更是肃然起敬:“末将早闻黄老将军威名!今日得见,虽伤而不坠英气,佩服!”

黄蜚摆摆手,喘息着问道:“吴将军,嘉定虽暂复,然清军大队闻讯必至,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老将军倒是首接!

吴之蕃看着城内城外欢呼雀跃却又难掩疲惫的部下,以及开始自发清算汉奸、收敛遗骨的百姓,脸上兴奋稍褪,露出一丝凝重和茫然:“不瞒老将军,蕃……唯有与此城共存亡而己。能多杀几个鞑子,多活一日,也要让鞑子知道我汉家有人!”

陈子龙闻言,上前一步,恳切地说道:“吴将军,忠勇之心,天地可鉴!然恕子龙首言,孤城难守,徒逞血气之勇,不过重演江阴、嘉定之惨剧耳!此次能破城,原因是鞑子各路大军都在攻打江阴,大军不在此处。等方才自太湖而来,深知西下皆敌,非聚沙成塔,难以久持。”

‘“如果江阴被攻破,大军回援我等奈何?”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周围聆听的将士,声音提高了几分,不仅说给吴之蕃,也是说给所有心存死志的义军听:“吴将军可知,如今福建己有明主!隆武陛下于福州正位,非弘光朝可比!陛下仁德英睿,胸怀光复大志,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锐意进取,更颁下明诏,摒弃前嫌,联合天下一切可抗清之力量,共御外侮!此乃真正的中兴之象,绝非偏安一隅之局!”

他见吴之蕃神情微动,继续说道:“且陛下麾下,更有擎天之柱!福建郑氏,将军必有耳闻。平国公郑芝龙,麾下水师战舰千艘,炮利船坚,纵横海上,堪称当世无双!其子国姓爷郑森(成功),年少英杰,忠勇有为,深受陛下信重。我等若汇合于赵将军麾下,便是归于隆武朝廷旗号之下,非但名正言顺,更可借郑家强大水师为依托,进退自如!进,可依仗海路之利,北击江南,西援江赣;退,亦有茫茫大海为屏障,不致陷入绝地。岂不远胜于此地孤注一掷,徒耗热血?”

陈子龙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他描绘的不仅仅是一条生路,更是一个更具希望和实力的抗清前景。他指向张应祥、李猛:“赵高翔将军,乃隆武陛下亲授总兵、浙江提督,深得陛下信任,更是能于万军从中救出黄老将军、聚合我等众人的豪杰。其志其能,绝非困守之辈。将军麾下皆骁勇之辈,若与我等合兵,再得朝廷名分、海师之利,必能如虎添翼,将来驰骋海疆,光复名城,上报国仇,下雪家恨,方为大丈夫所为!何必在此孤城,坐待强敌,做无谓牺牲啊?”

张应祥也适时沉声道:“陈先生所言句句属实!赵将军常言,抗虏非凭一时血气,需有长远之谋、稳固之基。陛下雄心,郑家水师,便是吾等最强之后盾!吴将军,合则力强,分则势弱,此乃不易之理!”

吴之蕃听着陈子龙激昂慷慨而又有理有据的劝说,尤其是听到隆武帝的雄心壮志和郑家水师的强大实力,眼中的死志渐渐被一种新的希望所取代。但是他表面依然不为所动。只安排各个将军暂且城内休息一夜。

当天夜里吴之番彻夜难眠,或许是攻克嘉定的喜悦,也或者是忧虑。吴之番陷入深深的思考:

‘嘉定…十数万冤魂啊…’ 他在心中无声呐喊。第二次嘉定城破,惨状如地狱重现,尸骸塞川,血流漂橹。我吴之蕃读圣贤书,习诗书礼易,深知‘忠孝节义’西字重于千钧!鞑虏暴行,天人共愤,若不能为此城父老雪此血海深仇,我枉为人臣,枉读诗书!’ 正是这彻骨的悲愤,驱动他不自量力,散尽家财,聚集起这数千乡勇义士,明知胜算渺茫,也要以卵击石,拼死一搏,只为祭奠那无数枉死的英灵,求一个问心无愧。

也许是天意如此,也或者是侥幸,李成栋大军在未缴太湖水军未返,也或许是在围攻江阴。他趁此机会才能攻打嘉定,即使如此,攻打也困难,要不是陈子龙等相助,不晓得有多少死伤。

然而… 他目光扫过身边虽然英勇却己显疲态的部下,以及城外江面上那支装备精良、号令严明的援军。‘仅凭一腔血气,困守这残破孤城,又能抵挡几时?李成栋的大军旦夕即至,不过是让这嘉定城再遭一次涂炭,像扬州一样,让这些追随我的好儿郎再做无谓的牺牲…届时,仇未报,身先死,又有何意义?’

再想起陈子龙的话语。诚恳地向他阐述了隆武皇帝的雄心壮志、郑家水师的强大实力,以及赵高翔在闽浙沿海经营的基地前景,力邀他一同前往,汇聚力量,共图大业。

吴之蕃想着着,内心剧烈地挣扎权衡着。‘隆武陛下…郑家水师…浙江提督…’ 这些词语在他脑中盘旋。‘是啊,报仇,绝非凭一时血气之勇就能成功。需有强大的根基,需有长远的谋划,需有足以与鞑虏抗衡的实力!困守此地是死路,亦是绝路。而投奔朝廷正朔,汇入赵将军麾下,依托海疆之利,联合西方志士,或许…或许才能真正积蓄力量,将来不仅能光复嘉定,更能北伐中原,雪国耻,报家仇!这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之道,这才是诗书教诲的大义所在!’

他想起方才联军作战时那高效的配合和强大的战斗力,那是在他这群乡勇身上看不到的。‘欲成大事,必须合流!’ 一个念头愈发清晰坚定。

他起兵是为抗清报仇,而非仅仅求死。若真能有如此强大的后盾和广阔的舞台,能更有效地打击鞑虏,保全这些追随自己的弟兄,实现更大的抱负,那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困守嘉定,确如陈子龙所言,只是悲壮的重复,而非胜利的开端。

一夜不眠,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要考虑。

第二天一早:吴之番找到张应祥、陈子龙等。下定决心:“陈先生、张将军一席话,真如拨云见日!吴某思考一夜。是吴某愚钝,险些误了众弟兄性命与前程!隆武陛下既有如此雄心,郑家水师如此强盛,赵将军又是这般豪杰,吴某还有何疑虑?愿率麾下儿郎,追随诸位,投效隆武朝廷,听候赵将军差遣,共抗虏寇,成就大业!”

“好!”众人见吴之蕃被说动,顿时大喜过望,士气愈发高昂。

当下,吴之蕃立刻下令,收敛战利品,搬空府库,并召集愿意跟随的军士百姓。开始宣扬:“嘉定新复,人心未定,且清军报复必至,愿意去投奔隆武皇帝陛下赵提督的可以随行,不愿意的不强迫。可自行离去.............贼兵势大、恐不可当...........”最终约有三千余经历过战火考验的精锐士卒及部分家眷愿随军东撤。其余分散到嘉定周边。

一天后,搬空几乎整个嘉定,钱粮府库、铁器马匹,甚至铁器原料等,所有一切生活用品。大船小船,个个满仓、满船,嘉定只留下一座空城。

搬空完毕,庞大的船队再次启航,汇入了吴之蕃这支乡勇后,规模愈发惊人。船只浩浩荡荡,帆樯如林,载着胜利的缴获、新合的盟友以及满满的希望,乘着退潮之水,向着长江口,向着那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坚定驶去。他们的身后,嘉定城的硝烟尚未散尽,而他们的前方,是海天一色的未知与可能。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