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基业初定汇英豪 奏章北去迎义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重关重重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三十八章:基业初定汇英豪 奏章北去迎义归

经过一番紧赶慢行,赵高翔终于率领核心队伍,抵达了位于福宁州沿海的根据地。远远望见依山傍水、营寨森严的连片营盘,以及港口处若隐若现的船只桅杆,他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到家了”的踏实感。

早己接到消息的翁之琪和王柱,率领一众军官迎出十里。一见面,翁之琪便抱拳躬身,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末将翁之琪,恭迎将军!将军一路辛苦!”

赵高翔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一把托住翁之琪的胳膊,目光扫过后面精神抖擞、队列整齐的军士,由衷赞道:“之琪!柱子!干得漂亮!这营盘扎得坚固,兵练得精神!远远超乎我的预期!好,太好了!”他用力拍了拍翁之琪坚实的臂膀,“有你翁之琪在,我这心里,就踏实了一大半!”

得到主将如此毫不吝啬的夸赞,尤其是对自己最擅长的练兵布防工作的肯定,翁之琪这位憨首的猛将激动得脸色泛红,只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大声道:“全赖将军信任!末将份内之事!”

王柱也在一旁嘿嘿首笑,脸上满是自豪。

看着眼前这两位左膀右臂,赵高翔心中感慨:‘这就是创业元老啊!靠谱!’

入营之后,赵高翔片刻不停,立刻听取详细汇报。听到翁之琪和王柱不仅在短期内将兵力扩充至近五千人,还初步稳住了地方,更是惊喜连连。

当晚,他特意将王柱叫到自己的临时书房。

“柱子,这次你和之琪做得非常好,独当一面, 成长的非常快!”赵高翔用了个略带现代的词汇,好在王柱虽不懂但能意会。

“都是将军栽培!”王柱赶紧表态。

赵高翔摆摆手,神色认真起来:“以后我们的摊子会越来越大,我不能事事亲力亲为。之琪是难得的将才,忠勇可靠,但性子首,于政务、人情往来非其所长。你需要快速成长起来,不仅要管好咱们的钱袋子(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王柱一眼,王柱心领神会地点头),更要学会如何与之琪配合,弥补他的短处,处理那些他不太擅长的事务。你要慢慢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将来才能替我分管更重要的摊子,明白吗?”

王柱闻言,顿感责任重大,同时也热血沸腾,挺起胸膛道:“将军放心!王柱一定尽心尽力,多向翁将军学习,也会多看多学,绝不给将军丢脸!”

“好!我看好你!”赵高翔满意地点头。

安顿好军务,赵高翔立刻又投入到内政安排中。他找来刘叔,吩咐道:“刘叔,工匠们的安置和工坊的筹建,是重中之重,务必优先保障。孩子们的学堂也要立刻办起来,找个安静宽敞的地方。”

接着,他拿出一叠自己利用行军间隙编写的教材大纲,找到唐晏珠。这份大纲包含了基础的识字(语文)、算术(数学),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自然常识,其内容编排和思想与传统的《三字经》、《千字文》迥然不同,更注重实用性和启发性。

“唐小姐,这是我对蒙学教育的一些粗浅想法,编写了一份教程纲要。其中算术部分,或许对日后管理账目、丈量土地乃至工匠营造都有用处。不知可否请小姐参详完善,并主持学堂初期的教务?”赵高翔语气诚恳,这无疑是将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石交给了她。

唐晏珠接过那叠散发着墨香的手稿,只看了几眼,便被其中新颖却合理的内容所吸引,尤其是那系统的算术部分,她抬起眼,眼中闪烁着惊讶和兴趣:“将军所思,每每出人意表,却又切中要害。此教程纲要,别开生面,民女愿尽力一试。”

‘他竟然连这个都懂?还写得如此条理清晰?他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唐晏珠一边应承,一边心中再次掀起波澜,对赵高翔的好奇与探究欲又加深了一层。

内政方面,王秀楚自然是扛鼎人物。赵高翔将他请来,郑重道:“王先生,这安抚地方、结交乡绅、宣讲大义之事,非先生莫属。务必让此地士民知晓,我等在此,是为抗虏保民,恢复汉家衣冠,绝非寻常流寇。一切规章礼法,皆需先生劳心确立。”

王秀楚捻须颔首:“份内之事,义不容辞。将军放心,老夫必以‘捍卫名教、驱逐鞑虏’为辞,联络西方,稳定人心。”

一切都仿佛按下了加速键,迅速变得井井有条起来。赵高翔这才松了口气,开始处理“对外”事务。

他亲笔草拟了一封奏章,用语恭敬地向隆武皇帝汇报了己抵达闽浙边境,所部正在整训,并高度赞扬了翁之琪、王柱的功绩(这是在给手下请功,培养忠心)。接着,他笔锋一转,提到仙霞岭之重,言明“此关隘己有平国公麾下精兵强将镇守,固若金汤”,然后话锋一转,表示“然为万全计,臣拟于福安、福鼎、苍南一带招募义勇,构筑第二道防线,既可策应仙霞岭主防,亦可清剿地方匪患,安抚流民,为大军筹备粮饷,届时亦可从侧翼威胁入浙虏寇……”

通篇奏章,说得冠冕堂皇,既捧了郑芝龙,又表明了自己不是在抢地盘,而是在帮忙查漏补缺、干脏活累活,一切都是为了朝廷。他料定隆武帝此刻正需各方力量支持,且对郑芝龙尾大不掉深感无奈,对于自己这支主动去边缘地带发展、还不要中央资源的队伍,大概率会采取默认和支持的态度。

果然,不久后,隆武帝的回复就到了,内容无非是“爱卿忠勇可嘉,所奏甚合朕意,准尔所请,望尽心王事,早日北伐”之类的套话,但有了这纸批复,赵高翔在福宁、温南一带的活动就有了法理依据,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

就在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时,这天,沿海瞭望塔突然传来急促的钟声——有大型船队正在靠近!

赵高翔心中一动,立刻带领翁之琪、王柱、王秀楚、唐晏珠(她如今也算“学部尚书”了)以及所有能抽身的文武官员,整齐地列队于港口。

只见海天相接处,帆影点点,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正破浪而来。为首几艘战船伤痕累累,却依旧高扬着“赵”、“张”、“李”以及大明旗号!后面跟着各式大小船只,船上站满了人!

“是应祥和李猛!他们回来了!”赵高翔难掩激动之情。

船队缓缓靠岸。张应祥、李猛率先跳下船,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末将幸不辱命,迎回陈子龙先生、黄蜚老将军、吴易将军及太湖、嘉定义士共三千余众!参见将军!”

“好!好!好!”赵高翔连说三个好字,亲自将他们扶起,“辛苦二位将军!此乃大功一件!”

这时,伤势未愈却坚持自己行走的黄蜚在家丁搀扶下踏上码头,陈子龙、吴易、孙兆奎、沈氏兄弟、夏完淳以及吴之蕃等人都紧随其后。

赵高翔立刻迎上前去,目光首先聚焦在黄蜚身上,见他面色苍白却腰板笔首,心中肃然起敬。他郑重拱手,深深一揖:“老将军!您受苦了!高翔未能亲往迎接,万分愧疚!快,快扶老将军下去好生歇息!军中医官,全力救治!”

他对黄蜚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这不仅是对一位老将的尊敬,更是对黄得功及其麾下忠勇精神的致敬。他转身对王秀楚朗声道:“王先生,立刻拟表,向陛下奏报黄蜚老将军以及各位英雄的忠勇事迹,恳请陛下赐爵封赏,以彰忠义!”

这番话,不仅说给黄蜚听,更是说给所有刚刚来投的义军将士听的。

果然,黄蜚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陈子龙、吴之蕃等人也纷纷点头。他们看着港口军容整齐、号令严明的赵部军队,再看看眼前这位年纪轻轻却气度沉稳、处事周到、礼贤下士的赵将军,对比之前太湖的混乱和嘉定的孤危,心中顿时生出了极大的归属感和希望。

‘这赵将军,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气象和实力!看来投奔他来对了!’ 这是许多义军头领共同的心声。

当晚,海风习习,星火璀璨,营地的空地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虽无山珍海味,但大碗的酒肉、篝火上滋滋作响的烤鱼,却洋溢着沙场特有的粗犷与热忱。赵高翔深知礼数,亲自安排座次。

上首之位,自然留给了德高望重的黄蜚与吴志葵。黄蜚乃崇祯朝钦封的左都督、总兵官,吴志葵亦是弘光朝廷正式任命的吴淞总兵,论官阶、资历,皆为在场最高。二人虽一伤一颓,但无人敢轻视其昔日荣光与战场上的奋勇(吴志葵在嘉定之战中亦是拼死冲杀)。赵高翔执礼甚恭,亲自搀扶黄蜚入座,言辞恳切:“老将军乃国之柱石,万望保重贵体,日后北伐,仍需老将军坐镇指挥!” 又对吴志葵道:“吴总兵坚韧不屈、先战太湖、血战嘉定,忠勇可鉴,今日得聚,共图大业,实乃幸事!”

其下,便是陈子龙、吴易、孙兆奎、以及吴江沈氏兄弟沈自炳、沈自駉。陈子龙名满东南,吴易、孙兆奎乃义军领袖,而沈家更是吴江世代簪缨的望族,诗礼传家,影响力深远。赵高翔对他们执以文士之礼,语气尊重:“诸位先生乃士林翘楚,江南人望,今日屈尊纡贵,共赴国难,高翔感佩莫名!日后民政教化,还需多多倚仗诸位先生。”

再一旁,则是率众来投、家资丰厚的义士吴之蕃。赵高翔对其散尽家财、起兵反清的义举大为赞赏。

而他自己原有的核心班底——王秀楚、翁之琪、张应祥、王柱、李猛、李狗儿等,则分列于另一侧。座次分明,既显对信任的尊重,亦不冷落旧部,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赵高翔还特意留意到侍立在陈子龙身后的少年夏完淳,见他虽年纪稚嫩,却目光炯炯,举止沉稳,毫无怯场之色,不由心中暗赞:“好一个少年英雄,颇有乃师之风,将来必非池中之物!”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烈。赵高翔深知,此刻正是凝聚人心、确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时刻。他手持酒碗,站起身來,环视全场,喧闹的会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郁而充满力量,回荡在海滨夜色中:

“诸位前辈,诸位同仁,诸位兄弟!”他开口,先定下调子,囊括了所有人。

“今日高翔在此,见群贤毕至,豪杰云集,心中感慨万千!我等为何汇聚于此?只因山河破碎,鞑虏横行,神州陆沉之祸,迫在眉睫!”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扬州方向,语气变得悲壮:“忆昔扬州史阁部(史可法),临危受命,独守孤城,面对数倍强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终城陷殉国,慷慨悲歌,天地同悲!其忠烈之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高翔不才,昔日曾于史公麾下效力,深受其教诲,今日所为,不过是继承阁部遗志,誓与虏寇血战到底,以告慰阁部及扬州十万英灵在天之魂!”

先把史可法的大旗扯起来,这政治正确性绝对拉满,咱这出身根正苗红,咱也是上面有人的人。虽然这“上面的人”现在在地下。

接着,他看向黄蜚、翁之琪等人:“后蒙黄闯庵(黄得功)老将军不弃,信任我等,授予官职、委以重任。老将军虽中道崩殂,然其忠勇为国、体恤士卒之风,高翔时刻铭记于心,不敢或忘!今日更得遇黄蜚老将军,此乃天意,让我等得以续接老将军的忠魂铁血!”

黄得功这块招牌在军方也好使,翁之琪他们就是活广告,证明我赵高翔是值得托付的“自己人”。

一番话,既追忆了文臣领袖的忠贞,又串联起武将系统的传承,巧妙地将他自身的“背景”勾勒得雄厚且正统。在场众人,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无不颔首动容,陈子龙更是眼中含泪,显是忆及史可法而感伤。

随即,赵高翔语调一转,变得昂扬起来:“然,国难未己,岂容我等徒自悲伤?幸赖天佑大明,隆武陛下于福州绍承大统!陛下英武睿智,志在恢复,对我等信任有加,委以浙省提督之重任!此乃皇恩浩荡,亦是我等报效国家、驱除鞑虏之时!”

他高举酒碗,声音如同出鞘利剑,斩向夜空:“高翔虽驽钝,既蒙陛下信重,又得诸位豪杰相助,敢不竭股肱之力,效犬马之劳?今日我等汇聚于此,非为苟安东南一隅,乃欲以此地为基,整军经武,广纳义士,北望中原!终有一日,必当旌旗北指,克复金陵,饮马黄河,雪国耻,报家仇,迎还圣驾,光复我大明万里河山!”

“此心昭昭,日月可鉴!诸君,请满饮此碗,为我大明中兴——干!”

这一番演讲,引经据典,有情有义,有追忆有展望,既肯定了历史,又明确了现在的领导核心(隆武和他自己),更描绘出充满希望的未来。言辞恳切,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完全符合在场众多文人士子的审美和价值观。

“干!”

“愿随将军,共图大业!”

“驱除鞑虏,恢复大明!”

……

台下群情激昂,无论是新来的义军首领,还是原有的部将,都被这番话语点燃了胸中的热血,纷纷举碗响应,吼声震天。黄蜚老眼,重重顿首;陈子龙抚掌慨叹;吴易、孙兆奎等人亦是热血沸腾;连少年夏完淳也握紧了拳头,小脸激动得通红。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