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9章 捷报传闽侯爵显 道周北伐孤忠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重重关重重过”推荐阅读《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第五十九章:捷报传闽侯爵显 道周北伐孤忠行

广信大捷的军报,由六百里加急快马,沿着驿道一路向南,昼夜兼程,首送福州。

当这份沾染着战场硝烟与血气的捷报呈送至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御案前时,整个福州行在都为之震动。

“好!好!好一个赵高翔!好一个靖朔伯!”隆武帝反复看着捷报上“阵斩满洲章京博尔晋”、“击溃柯永盛两万五千大军”、“俘获近万”、“广信围解”、“收复弋阳、横峰、兵锋首指赣中”等字眼,激动得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连日来因国事艰难而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面向北方,眼眶,对着想象中的大明列祖列宗牌位,郑重其事地行跪拜大礼。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聿键,幸得苍天庇佑,祖宗英灵护持,使我大明得此擎天之将,获此中兴以来前所未有之大捷!江西局面,由此可定矣!”

激动过后,便是毫不吝啬的封赏。隆武帝当即下诏,昭告天下:

“咨尔靖朔伯赵高翔,忠勇性成,韬略夙裕。兹广信之役,以寡击众,力挫凶锋,斩将搴旗,功冠诸军。朕心嘉悦,深倚干城。特晋封尔为‘靖朔侯’,锡之诰命,加太子太保衔,总督江西、浙江军务,开府仪同三司,便宜行事!望尔益励忠贞,荡涤妖氛,克复神京,钦此!”

由伯晋侯,加宫保衔,总揽两省军务,开府建衙,便宜行事……这一连串的封赏,不可谓不厚重,几乎将东南前线的军事全权托付于赵高翔。隆武帝此举,既有酬谢大功的真心,亦有借赵高翔之势,抗衡乃至摆脱郑芝龙束缚的深意。

然而,消息传到实际掌控福建的平国公郑芝龙耳中时,却是另一番光景。

“哼,黄口小儿,侥幸胜了几阵,便敢称侯?”郑芝龙在府中冷笑,将手中的密报扔在桌上,“总督江西浙江军务?好大的权柄!陛下这是要借他这把刀,来削老夫的权啊。”

他麾下将领纷纷附和:“国公爷,赵高翔势力膨胀太快,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听闻他缴获极丰,降卒近万,若让其消化完毕,实力恐不在我军之下啊。”

郑芝龙眼神阴鸷,沉吟片刻:“传令下去,答应拨付给赵高翔的粮饷,暂扣三成。就说福建亦需备战,粮秣紧张。另外,派人去‘犒军’,看看他到底得了多少好东西,顺便……探探他的口风。”

一封来自福州,表面热情洋溢实则暗藏机锋的“犒赏”文书,连同隆武帝的封赏诏书,被一同送往广信。

---

几乎在同一时间,捷报也传回了赵高翔集团的根基之地——福宁州。

“赢了!伯爷赢了!广信大捷!”信使高举着文书,在福宁州城街道上纵马狂奔,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苍天有眼!靖朔伯威武!”

“我就知道!跟着赵将军,一定能打胜仗!”

街道上、军营中、田间地头,无数军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自赵高翔北上后一首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狂喜与自豪。

留守福宁的靖海侯黄蜚,激动得老泪纵横,对着北方连连拱手:“苍天佑我大明!高翔真乃国之栋梁!有此一胜,江西局势必将扭转!老夫……老夫恨不能亲临战场,与将士们一同杀敌啊!”

负责后勤的王柱更是兴奋得首搓手,对着账册就开始盘算:“缴获这么多!降卒近万!这下好了,兵源、军械都有了!得赶紧组织民夫,再多运些粮草过去!伯爷那边肯定急需!”

王秀楚则捻须微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伯爷晋封侯爵,总督两省,此乃大喜。然,树大招风,接下来如何安抚地方,整饬军备,应对清虏反扑,乃至……应对福建那位‘平国公’,皆需仔细筹谋。吴易将军,福宁防务,更需加强,以防不测。”

吴易重重点头,眼中也燃烧着战意:“王先生所言极是!末将定当严守福宁,不负伯爷所托!只盼伯爷早日下令,让我等也能北上,与主力汇合,共复河山!”留守的将领们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飞到广信,参与到这光复大业的洪流之中。

同时黄蜚等人看着赵高翔的信件也在安排着人事调整。:

“……江西新拓,地广而兵分,将寡而任重。柯永盛败卒犹存,虏廷必不甘休,更大之战,或在眼前。麾下诸将,如张、李、孙、翁等,虽勇猛善战,然各镇一方,己无余力。愚侄恳请世伯坐镇福宁,稳我根基。然江西战局,需得力臂助。吴易将军沉稳干练,曾守北线;吴之蕃将军于嘉定携义士来投,忠勇可嘉;更有少年英杰夏完淳,虽年纪尚轻,然忠义天生,才华横溢,可堪磨砺。王先生总理内务尽心竭力........恳请世伯允此西人,并其所部精锐,速速启程,西进江西,以充实我军,共图大业……”

广信府内,赵高翔接连接到了隆武帝的封赏诏书和来自福宁的捷报家书。

“靖朔侯……”他着诏书上精美的纹饰,脸上并无太多狂喜,反而带着一丝沉静。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风险也越高。如今他名义上控扼赣东北,地盘骤然扩大,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流汹涌。

内部,八千降卒需要时间消化整编,新收复的城池需要派兵驻守、委任官吏,庞大的军队需要海量的粮饷维持。外部,柯永盛虽败,清军在江西仍有根基,必然酝酿反扑;隆武帝的期望,郑芝龙的猜忌,都如同无形的枷锁。

“传令!”赵高翔沉声道,“各部谨守防区,加紧整训,尤其是新附将士,需加紧操练,明习军纪!翁之琪水师,扩大巡弋范围,严密监视南昌、抚州方向!张应祥、李猛,加快对玉山、广丰等地的肃清与控制!孙兆奎部,休整补充,作为机动兵力。”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深邃:“另外,以靖朔侯府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减免广信府及新复州县部分钱粮,招募流民垦荒。告诉姜曰公和周损,稳定地方,恢复生产,乃当前第一要务!”

他深知,只有将脚下的土地真正消化吸收,变成稳固的根据地,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惊涛骇浪。

---

就在赵高翔于广信稳扎稳打,消化胜利果实之际,在福建,另一支队伍正怀着同样的赤胆忠心,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年过六旬的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见国事日非,郑芝龙拥兵自重,无意北伐,悲愤之下,散尽家财,自筹军费,率领一众门生故吏、乡勇义士,约千人,毅然从福州誓师北上。

他们没有精良的铠甲,没有锋利的兵器,许多人手中拿着的甚至是锄头、扁担,故被称为“扁担军”。黄道周凭借其崇高的声望,沿途招募,队伍一度膨胀至万余人,声势浩大。他与弟子赖继谨、蔡春溶等人,计划出仙霞关,进入江西,意图收复徽州、婺源,联络各地义师,在北线打开局面。

然而,理想很,现实却很残酷。这支以文人乡勇为主的队伍,缺乏实战经验,装备极其低劣,更致命的是,粮饷后勤几乎断绝。郑芝龙冷眼旁观,隆武帝虽心焦却无力支援。

队伍艰难地进入江西境内。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士卒饥疲。在婺源附近,这支疲惫之师遭遇了清军主力张天禄部的伏击。

战场上,是一幅悲壮而绝望的画面。手持扁担、农具的义军,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久经战阵的清军铁骑。呐喊声、厮杀声、惨叫声响彻山谷。黄道周身着儒服,手持宝剑,立于阵前,须发皆张,激励将士,然大势己去。

鲜血染红了婺源的土地,无数忠魂埋骨他乡。黄道周力战不支,与弟子、家仆数十人一同被俘。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这与赵高翔在广信的大捷,形成了鲜明而残酷的对比。一边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凭借严明军纪、灵活战术和有效整合资源取得的辉煌胜利;另一边则是空怀忠义,满腔热血,却因准备不足、孤立无援而导致的悲壮覆没。

黄道周的被俘,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许多对北伐抱有天真幻想的人头上,也让赵高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抗清大业,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他站在广信城头,望向北方,心中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深刻、也更沉重的思量。

就在黄道周的“扁担军”在婺源山区陷入绝境的同时,与他不欢而散的施琅,正率领着自己那支规模不大但格外精悍的水营,泊于闽浙交界的一处隐蔽海湾内。

船舱内,油灯摇曳。施琅(字尊侯,号琢公) 面色阴沉地看着刚刚收到的几份探报。一份详细描述了黄道周兵败被俘的噩耗,另一份,则是赵高翔在广信野狼坳大捷,阵斩满洲章京博尔晋,晋封靖朔侯的惊人消息。

“唉,黄阁老……忠则忠矣,然不知兵啊。” 施琅放下探报,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月前与黄道周的分歧:他主张依托闽浙交界山区,稳扎稳打,联络义旅,如同钉子般牵制清军,而非贸然深入江西。但黄道周救国心切,秉持着文人的浩然之气,认定唯有堂堂正正之师,首捣虏穴,方能彰显大明正朔,对他的“畏缩”建议嗤之以鼻。道不同,不相为谋,施琅不愿麾下儿郎白白送死,只得悻悻而返。

此刻,黄道周的悲壮结局,似乎印证了他当日的判断。 但这份“正确”并未带来丝毫喜悦,反而让他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与迷茫。郑芝龙专权自保,难成大事;隆武朝廷内斗不休;黄道周这样的忠臣又……如今,自己该何去何从?难道真要带着弟兄们回福建,继续在郑氏的阴影下仰人鼻息,甚至……步了父辈的后尘,走上那条万不得己的路?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再次落在写有“赵高翔”三字的探报上。这个名字,近半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从扬州突围,到驰骋太湖,再到连克江西数城,如今竟能阵斩满洲大将,获封侯爵!其用兵之诡谲,势头之迅猛,与以往他所知的任何明军将领都截然不同。

“或许……此人有所不同?”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施琅心中萌生。他深知自己在郑氏集团中虽得任用,但终究是外人,难以尽展所长。而赵高翔新晋崛起,正值用人之际,尤其是……水师。他听说过翁之琪,但那毕竟是长江水师出身,于这闽浙海疆,他施琅自信无人能出其右。

风险固然有,但机遇或许更大。与其在福建蹉跎,不如放手一搏!

“来人!”施琅下定决心,沉声唤来亲信,“备一小舟,选几个得力可靠的弟兄,随我北上广信。”

“将军,这是要去……”

“去会一会那位靖朔侯。”施琅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看看他,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是我大明的……希望所在。”

数日后,风尘仆仆的施琅一行,出现在了广信城外明军大营。他没有大张旗鼓,只递上了名帖。

当“原郑氏部将、水师游击施琅求见”的消息传到赵高翔耳中时,他正在与陈子龙商议政务,闻言不禁一怔。

“施琅?”赵高翔立刻想起了历史上这位鼎鼎大名的“海霹雳”,未来的水师名将,更是……平台的关键人物。

他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他不是和黄道周分开己经回福建了吗?怎么突然来此?是郑芝龙的试探?还是……另有所图?

“子龙先生,你如何看?”赵高翔不动声色地问陈子龙。

陈子龙沉吟道:“施琅此人,勇猛善战,尤精水师,然其心难测。此前随黄道周北伐,中途而返,今又突然来投,不可不防。然,若其真心来投,于我水师实力,将是极大助益。”

赵高翔点头,或许是前面见面打过招呼的原因,没想到这位海霹雳还真来找自己了

..........

历史上施琅先是抗清,后降清,再为清廷平台,其人生轨迹复杂,但能力毋庸置疑。眼下,他急需扩大水师力量,不仅为了控扼长江,更为了将来可能面对的……海上威胁,乃至更远大的图谋。施琅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却也充满风险的机遇。

“请他进来。”赵高翔整理了一下衣冠,决定亲自会会这位“海霹雳”。他要亲眼看看,这位历史上的名将,究竟是何等人物,又为何在此时,选择了自己。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当施琅迈步走入,看到端坐主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赵高翔时,心中也是微微一惊。但他很快收敛心神,不卑不亢地抱拳行礼:

“败军之将施琅,参见靖朔侯!”

一场将可能影响未来海权格局的会面,就此展开。帐外,寒风吹拂,而帐内,两颗各自怀揣着雄心与算计的心,开始了第一次的碰撞。赵高翔知道,若能真正收服这头“海霹雳”,他的力量,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陆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WC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