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院子里的工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行动,是驱散一切疑虑的最好方式。

第二天一早,丰建国没有像往常一样,扛着工具出门,而是将家里那口用来腌咸菜的大水缸搬到了院子中央。按照丰尧的指示,他从河边挑回了几担质地细腻的黄胶泥,又从后山挖来一种特殊的、富含沙砾的红土。

在丰尧的指导下,父子二人开始以一种精确得近乎苛刻的比例,将两种泥土混合、过筛、加水,然后用脚反复踩踏。

赵秀兰看得心疼,想上前帮忙,却被丰尧拦住了。

“妈,和泥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泥里的空气要踩干净,沙和土的比例要均匀,这样做出来的模具和模块才不会在烧制的时候开裂。”丰尧解释道。他的小手拿着一根木棍,不时地插进泥堆里,检查着湿度和韧性,神情专注,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窑工。

丰建国从未想过,自己踩了一辈子的泥巴,这里面竟然还有这么多门道。他完全听从儿子的指挥,踩踏的力度、方向,没有丝毫含糊。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脊背流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但他眼中却毫无疲惫,反而充满了新奇和干劲。

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努力,第一块完美的“烟道模块”模具,终于在丰尧亲手修整下诞生了。它静静地躺在木板上,内壁光滑,线条流畅,充满了朴素的工业美感。

接下来,就是“批量生产”。

丰家的院子,彻底变成了一个露天的手工作坊。

丰建国负责用模具压制“烟道模块”,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此刻却灵巧无比,每一次脱模,都像是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赵秀兰则负责将这些成型的模块,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院子里晾晒。就连两岁的丰雷和丰电,也成了“小监工”,摇摇晃晃地走在模块之间,好奇地戳戳这里,摸摸那里,不时发出咿咿呀呀的笑声。

而丰尧,则是这个“工厂”的“总工程师”。他没有亲自动手,却掌控着整个流程的灵魂。他让父亲在院角用砖块和泥巴,砌起了一个简易的、半开放式的土窑。这土窑的结构同样古怪,有专门的进风口和出烟道,能让热量在内部形成循环。

当第一批晾干的模块被送进土窑烧制时,丰建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要是烧坏了,几天的功夫可就白费了。

丰尧却显得胸有成竹。他指挥父亲控制着火候,从文火慢烘,到武火猛烧,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都掐得死死的。

两天后,土窑开封。

一股滚烫的热浪扑面而来。丰建国用火钳小心翼翼地夹出第一个模块,它通体呈现出一种坚硬的青灰色,用手敲击,发出清脆的“当当”声,如同金石。

成功了!而且比预想的还要坚硬耐用!

丰建国激动得双手颤抖,他举着那个还带着余温的模块,像是举着一块金元宝。

“他娘的……成了!真的成了!”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用一句粗话,宣泄着心中所有的激动和喜悦。

效率的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第三天,丰建国用独轮车推着一车标准化的“烟道模块”,再次上门为人改造灶台。他去的还是上次那个排队等着他的邻村村民家。

在对方一家人好奇而又怀疑的注视下,丰建国没有像往常那样慢条斯理地砌砖造型,而是如同一个熟练的装配工,将那些预制好的模块,与普通砖块迅速组合、垒砌、用泥浆封好。

原本需要耗费一个上午的、最核心的烟道工程,不到一个小时就宣告完工!

当主人家点燃新灶,看着那股贴着锅底的青蓝色火焰,感受着厨房里骤然升高的温度,他震惊得合不拢嘴。

“丰……丰师傅,你这……是变戏法吗?”

丰建国哈哈大笑,这笑声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豪迈。他拍了拍手上的泥灰,收下十个鸡蛋,推起独轮车,潇洒地走向下一家。

那一天,他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趁着天亮,一口气跑了三个村子,完成了五户人家的灶台改造!

当他傍晚推着几乎空了的独轮车回到家时,脸上不见丝毫疲态,反而神采奕奕。他将一个装得满满当当的布袋子往桌上一放,发出一声沉闷的“扑通”声。

赵秀兰打开一看,五十个大小匀称的鸡蛋,整整齐齐地码在里面!

一天!仅仅一天!就赚回了过去一个星期的收入!

赵秀兰捂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是幸福的泪水。她知道,这个家,真的要变天了。

而这场发生在丰家院子里的“工业革命”,自然也逃不过村支书李大山的眼睛。

当他再次踏进丰家院子,看到那晾晒得整整齐齐、如同阅兵方阵般的上百个“烟道模块”,看到那个还在冒着热气的简易土窑时,他被彻底震撼了。

他不是没见过砖窑厂,但那些都是国营的大厂。像丰家这样,在自家院子里,就把一个复杂的活计,拆解成如此简单的、可复制的流程,他还是头一次见。

“建国……不,丰师傅。”李大山由衷地改了称呼,他指着满院的模块,声音都有些颤抖,“你……你们这是建了个小工厂啊!”

“工厂?”丰建国愣了一下,他不懂这个词,但他能感觉到其中的分量。

李大山没理会他,而是快步走到正在检查模块质量的丰尧面前,蹲下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个六岁的孩子。

“大宝,告诉叔,你这个……一天能做多少个?”

丰尧抬起头,平静地回答:“如果泥和柴火管够,我爸一个人,一天能做五十个。一个模块,就能修好一个灶。”

一天,五十个!

李大山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他脑海里浮现的,不再是红旗村,而是整个公社,甚至整个县!有多少户人家,还在用着那种费柴火的旧灶台?这里面,藏着多大的机遇?

他猛地站起身,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建国,大宝!这事……闹大了!得让乡长知道!不!得让县里知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1980:我用认知颠覆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XM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