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龙涎香的烟气袅袅升腾,却驱不散空气中凝重的气息。
皇帝端坐在龙案之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门被猛地推开,一名身披轻甲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他满身风尘,嘴唇干裂,脸上还带着几道血痕。
信使扑倒在地,声音嘶哑而急切。
“陛下!陛下!”
“永安城八百里加急军报!”
侍立一旁的大太监立刻上前,从信使背后的信筒中取出一份用火漆封口的文书,恭敬地呈递给皇帝。
皇帝撕开封口,展开那份沾染着血迹和尘土的军报。
他的目光在纸上一扫而过,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一股磅礴的怒意从他身上迸发出来,他猛地一拍桌案,发出一声巨响。
“岂有此理!”
“简首是无法无天!”
他将手中的军报狠狠地摔在地上。
“来人,速速传护国大长公主慕倾鸾,入宫觐见!”
不到半个时辰,慕倾鸾便来到了御书房。
她对着皇帝微微福身。
“臣妹参见陛下,不知陛下深夜急召,所为何事?”
皇帝没有让她起身,而是用手指着地上那份军报,声音冰冷得如同腊月的寒风。
“皇姐,你自己看看!”
“看看你收服的好势力,都干了些什么好事!”
一名小太监战战兢兢地捡起军报,呈递到慕倾鸾的面前。
慕倾鸾接过军报,垂眸看去。
军报上的字迹潦草而惊惶,内容更是触目惊心。
上面赫然写着,盘踞在永安城外的黑风寨山匪,于昨日深夜突然发动叛乱。
他们倾巢而出,悍然攻打永安城,城中守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城墙险些失守。
落款是永安城守将的血印。
慕倾鸾看完,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在看一份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文书。
她将军报轻轻放在一旁。
“陛下,此事的确蹊跷。”
皇帝从龙椅上站起身,一步步走到她的面前,居高临下地逼视着她。
“蹊跷?”
“皇姐觉得哪里蹊跷?”
“这黑风寨的山匪,不是早就被你收服了吗?”
“他们不是你慕倾鸾在边境的一条好狗吗?”
“如今这条狗反咬一口,你跟朕说蹊跷?”
慕倾鸾抬起头,平静地迎上皇帝充满杀意的目光。
“陛下,黑风寨众人,早己归顺朝廷,绝无叛乱的可能。”
“这份军报,其中必有误会。”
皇帝怒极反笑。
“误会?”
“白纸黑字,血印为证,你跟朕说是误会?”
“慕倾鸾,朕真是小看你了!”
“你暗中培植匪寇,壮大私兵,如今更是敢让他们公然攻打朝廷的城池!”
“你这是想做什么?”
“你是不是想告诉朕,你随时可以让你的人,从边境一路打到这京城来?”
他猛地提高了音量,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御书房内每个人的心上。
“朕现在给你最后一个机会!”
“立刻交出你控制黑风寨的独门毒药,或是其他任何方法!”
“然后自缚双手,向朕请罪!”
“否则,朕便以你勾结匪寇,意图谋反之罪,将你满门,连同你那三千倾鸾卫,一并诛绝!”
“绝不姑息!”
致命的威胁,在御书房内回荡。
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慕倾鸾的脸上,却缓缓绽开了一抹浅淡的笑容。
那笑容里,没有恐惧,没有愤怒,只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陛下,您真的要凭这一份来路不明的军报,就定臣妹的谋反之罪吗?”
皇帝冷哼一声。
“铁证如山,你还想狡辩?”
慕倾鸾摇了摇头,动作不疾不徐地从自己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了一封信件。
那封信的火漆完好无损,上面盖着永安城城主陈啸天的私人印信。
“陛下,在看那份军报之前,您或许应该先看看这个。”
她将信件双手奉上。
“这是永安城城主陈啸天,在五日之前,派人快马加鞭送到臣妹府上的亲笔信。”
皇帝的瞳孔微微一缩,他身旁的大太监立刻上前接过信件,呈了上去。
皇帝带着一丝疑虑,拆开了信封。
信中的内容,是用陈啸天那独特的笔迹写就的。
信上说,近来南蛮边境异动频频,为防不测,他希望能够整顿永安城的防务。
但城中守军久疏战阵,恐不堪大用。
因此,他恳请护国大长公主殿下,允许他借调己经归顺的黑风寨兵马。
由黑风寨扮演“匪寇”,对永安城发动一场模拟攻城。
以此来检验城防的疏漏,并操练守军的实战能力。
信的末尾,还特意注明了“演习”的日期。
那个日期,正好就是军报上所说的,“叛乱”发生的那一天。
皇帝拿着信纸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他的脸色,由青转白,又由白转为一种病态的潮红。
慕倾鸾的声音,适时地再次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恍然大悟”。
“想来,陛下收到的这份八百里加急军报,应该就是陈城主所说的那场‘剿匪演习’了。”
“只是不知,是哪位前线的将士如此糊涂,竟将一场演习,当成了真正的叛乱来上报。”
“此事,的确是该好好查一查了。”
她的话,像是一记无形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皇帝的脸上。
皇帝死死地捏着手中的信件,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发白。
他精心策划的一场栽赃陷害,一个足以将慕倾鸾打入万劫不复深渊的死局。
就这样,被一封早己准备好的信件,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皇帝的栽赃计划,彻底落空。
(http://www.220book.com/book/7XX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