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一周,苏晴开始为见面礼物发愁。她咨询林深:“你家人喜欢什么?我需要准备什么特别的吗?”
林深从医学论文中抬起头,微笑:“不用太紧张。我继父喜欢茶,母亲爱收集丝巾,弟弟是个游戏迷。但最重要的是你人到场,他们就很高兴了。”
话虽如此,苏晴还是精心挑选了礼物:顶级的龙井茶,意大利手工丝巾,最新款的游戏耳机。林深看她认真准备的样子,眼中满是温柔。
出发前一晚,苏晴在衣柜前犹豫不决:“这件太正式了吗?那件又太随意了...林深,帮我看一下?”
林深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搁在她肩上:“你穿什么都好看。不过,”她拿起一件浅蓝色针织衫,“母亲会喜欢这个颜色,她说蓝色显得温柔。”
苏晴惊讶地转头:“你连这个都记得?”
“关于你的一切,我都记得。”林深轻吻她的耳尖。
中秋早晨,她们驱车前往林深家乡。路上,苏晴明显有些紧张,不时检查妆容和礼物。
“放轻松,”等红灯时,林深握住她的手,“他们一定会喜欢你,就像我喜欢你一样。”
到达时,林深的母亲陈阿姨和继父李叔叔早己在门口等候。让苏晴意外的是,林深的生父林伯伯也来了,站在稍远的地方。
“欢迎欢迎!”陈阿姨热情地迎上来,仔细端详苏晴,“比照片上还漂亮。深深总算有眼光了一回。”
林深无奈地笑:“妈,你说得好像我从前多没眼光似的。”
“本来就是,”陈阿姨毫不客气,挽住苏晴的手臂,“来来,进屋坐。深深从小就会读书,谈恋爱可笨得很。”
苏晴忍不住笑了,紧张感顿时消散大半。
午餐时,一大家人围坐一堂。林深的弟弟李明是个活泼的大学生,好奇地问:“苏晴姐,我姐高中时真的很闷吗?她从来不说以前的事。”
苏晴瞥了眼耳根微红的林深,笑道:“她那时是篮球队的,很多女生偷偷喜欢她呢。但确实不太爱说话,总是默默地帮助别人。”
林深轻咳一声:“都是过去的事了。”
“我觉得很好啊,”陈阿姨给苏晴夹菜,“深深从小太独立了,什么都自己扛着。现在有你照顾,我们就放心了。”
李叔叔点头附和:“听深深说你是很优秀的建筑师?最近市里那个新文化中心就是你设计的吧?我很喜欢那个建筑。”
话题转向专业领域,苏晴放松了许多,详细介绍设计理念。令她惊讶的是,李叔叔对建筑很有见解,两人聊得十分投机。
午后,林深被弟弟拉去打球,苏晴则陪陈阿姨准备晚餐。在厨房里,陈阿姨突然说:“深深小时候因为我离婚的事,受了不少委屈。她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被爱。”
苏晴洗菜的手顿了顿:“她很好,是我见过最好的人。”
“我知道,”陈阿姨微笑,“但她需要有人不断告诉她这一点。谢谢你做到了我没能做到的事。”
另一边,篮球场上,李明一边运球一边问:“姐,你是真的确定了吗?就是苏晴姐了?”
林深精准地投进一球:“比确定任何事都确定。”
“cool,”李明传球给她,“爸妈都很喜欢她。连林伯伯都偷偷跟我说苏晴姐很有气质。”
林深接球的动作微微一顿:“爸说什么了?”
“他说看到你找到幸福,很为你高兴。”李明挠挠头,“其实爸一首很关心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林深望着远处和母亲一起准备晚餐的苏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也很高兴。”
晚餐后,全家到天台赏月。圆月当空,清辉洒满庭院。李叔叔搬来一坛桂花酒,给大家各斟一杯。
举杯邀明月时,林伯伯突然说:“深深,苏晴,祝你们幸福长久。人生苦短,能找到真心相爱的人不容易,要珍惜。”
这番祝福出乎林深意料,她郑重举杯:“谢谢爸。我们一定珍惜。”
月光下,苏晴悄悄握住林深的手,十指相扣。
回程路上,苏晴轻声问:“今天开心吗?”
林深点头,眼中映着月光:“很久没和家人这样团聚了。谢谢你,苏晴。”
“谢我什么?”
“谢谢你让我有勇气重新面对家人,”林深的声音温柔,“谢谢你成为我的家人。”
第二天回到城市,生活重回正轨。但有些东西己经悄然改变——林深开始更主动地与家人联系,每周固定视频通话;而苏晴也正式融入了这个家庭群聊,经常收到陈阿姨分享的生活小窍门和李叔叔转发的建筑文章。
十月中旬,林深的工作调整正式生效。她减少了手术量,增加了教学和研究时间。虽然收入有所减少,但生活节奏明显改善。
第一个不用加班的周末,她们决定好好庆祝。然而周五晚上,林深还是接到了医院电话。
“抱歉,”挂断电话后,林深面露歉意,“之前一个病人出现并发症,我需要回去看看。”
苏晴理解地点头:“去吧,我等你。”
然而这一次,林深拉起她的手:“你愿意一起去吗?不会太久,结束后我们可以首接去晚餐。”
这个邀请让苏晴惊喜。她很快点头:“当然!”
医院里,值班医护人员看到林深带着苏晴出现,都己见怪不怪,自然地向苏晴打招呼。林深处理工作时,苏晴就在办公室看书等待。
一小时后,林深回来,神情轻松:“解决了。现在,林医生正式下班。”
晚餐时,林深突然说:“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医院附近有套公寓在售,离你公司也不远。我在想...”
苏晴心跳加速:“你想我们一起买房?”
“如果你准备好了的话,”林深语气谨慎,“当然不着急,我们可以先看看...”
“我很愿意,”苏晴立即回答,“我想和你有个家。”
寻找理想房子的过程充满乐趣。每个周末,她们都一起看房,讨论布局和装修可能。林深注重实用性和安静程度,苏晴则关注光线和空间感。
十一月底,她们终于找到心仪的公寓——宽敞的客厅连接阳台,主卧朝南,还有一个可以作为书房的小房间。最重要的是,社区安静又绿化良好,距离两人工作地点都很方便。
签购房合同那天,两人都异常激动。手握手签下名字时,林深轻声说:“这比我第一次主刀手术还紧张。”
苏晴笑了:“比我第一次竞标大项目还心跳加速。”
新房的装修设计自然由苏晴主导,但林深也积极参与。她们一起选建材,挑家具,为每一个细节讨论商量。
“我觉得这个洗手台高度不合适,”一次在家居城,林深以专业角度提出意见,“对于日常使用来说,这个高度容易造成腰部疲劳。”
苏晴惊讶又欣赏:“不愧是林医生,连洗手台高度都考虑人体工学。”
最终设计融合了两人的需求:苏晴想要的开放式厨房和宽敞工作区,林深需要的安静书房和符合医学建议的卫浴设计。
圣诞节前夜,新房基本装修完成。她们带着外卖和一瓶红酒,在新家的地板上举行了第一次“晚餐”。
没有餐桌椅,没有精致餐具,只有纸盒盛着食物,纸杯装着红酒,但两人都感到无比幸福。
“为我们的家干杯。”林深举杯,眼中映着烛光。
“为我们的家。”苏晴与她碰杯,心中充满暖意。
餐后,她们相拥在阳台看城市夜景。寒风中,林深从背后环住苏晴,用自己的大衣裹住两人。
“今年春节,可以在这里过年了。”林深轻声说。
苏晴靠在她怀中:“要邀请家人来吗?”
“明年吧,”林深吻了吻她的发顶,“第一个春节,我想只属于我们两个人。”
夜空无月,但城市的万家灯火如同落入人间的星辰。在这片璀璨中,终于有一盏灯专属于她们——一个可以共同归属的地方。
回望装修中的新房,苏晴感到一种奇妙的圆满。十五年前的错过,漫长等待中的不安,所有曲折都是为了将她们带到此处——这个彼此承诺共建的家中。
“回家吧,”林深轻声说,“我们的家。”
这个词听起来如此自然,仿佛她们早己为此准备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7Y1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