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大半年,两人终于协调出共同的年假,决定去南方一个以宁静和山水闻名的古镇短暂逃离几日。
古镇依山傍水,青石板路蜿蜒,时光在这里仿佛都慢了下来。她们租住在一处临河的老宅改建的民宿里,推开木窗,就能看到潺潺流水和远处层叠的黛色山峦。
没有紧凑的行程,没有工作的打扰,日子过得简单而惬意。白天,她们手牵手漫无目的地穿梭在古镇的小巷里,品尝当地小吃,坐在茶馆里听雨,或者只是找一处阴凉发呆,看云卷云舒。晚上,则在河边找一家小餐馆,点几个小菜,伴着朦胧的灯火和微风慢慢享用。
在这里,她们的关系似乎也更加放松自在。虽然没有刻意宣扬,但彼此间流转的默契和亲昵,还是能让人一眼看出她们的关系。
第三天下午,她们在一家看起来很有年头的书店里淘旧书。书店主人是一位满头银发、气质雍容的老太太,戴着金丝眼镜,正安静地坐在柜台后看书。店里还有另一位年纪相仿的女士,在细心地擦拭书架上的灰尘,动作轻柔,眼神时不时飘向看书的老太太,带着一种经年累月的温柔。
苏晴和林深被书店宁静的氛围吸引,驻足翻阅。擦拭书架的女士对她们友善地笑了笑,没有过多打扰。
结账时,看书的老太太抬起头,目光掠过她们紧握的手,眼神里没有惊讶或审视,只有一种温和的了然。她仔细地用牛皮纸为她们包好选中的几本书,动作舒缓而优雅。
“年轻人,来度假?”老太太温和地开口,声音带着一点吴侬软语的腔调,很好听。
“是的,这里很舒服。”苏晴笑着回答。
“挺好。”老太太点点头,将包好的书递过来,目光在她们身上停留了片刻,像是透过她们看到了很久远的时光,轻轻感叹了一句,“能这样光明正大地牵手出来走走,真好。”
这话语里的深意,让苏晴和林深微微一愣。
旁边擦拭书架的女士走了过来,很自然地站到老太太身边,手轻轻搭在她的椅背上,对苏晴和林深笑了笑,眼神里有些复杂的东西,像是欣慰,又像是淡淡的怀念:“是啊,真好。你们要好好珍惜。”
那一刻,苏晴和林深仿佛同时意识到了什么。这两位老人家之间的氛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和流淌了数十年的温柔,绝非普通朋友或姐妹。
老太太似乎看懂了她们的眼神,坦然又略带感伤地笑了笑,指了指窗外缓缓流淌的河水,轻声说:“我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只能像这河底的水草,藏着,掖着,能偶尔并肩在这河边走一走,看看一样的风景,就己经是偷来的幸福了。”
她没有多说,但寥寥数语,却像一幅沉重的画卷,在苏晴和林深面前缓缓展开——那是一个她们无法想象的、充满禁忌和压抑的年代,同样的爱恋,却需要背负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甚至无法宣之于口,只能化作无数个沉默相伴的日夜。
那位站着的女士眼眶微微,搭在椅背上的手轻轻收紧,声音依旧温柔:“都过去了。现在能看到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真好。”
简单的几句话,沉重的时代分量。苏晴和林深心中同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敬意。
她们买的不仅仅是一摞旧书,更像是不经意间触摸到了一段被时光尘封、却依旧鲜活动人的爱情史诗——一段沉默地持续了五十多年、或许都未曾被外界真正认可和见证过的感情。
告别了书店和两位老人,走在夕阳映照的石板路上,两人都久久沉默。
手握得更紧了一些。
与那位老人家所经历的时代洪流和漫长压抑相比,她们所面临的那些小小波折、工作忙碌、偶尔的分离甚至是不解的目光,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她们……就这样,一起走过了五十多年吗?”苏晴的声音有些哽咽。
林深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处沉静的山水,心中感慨万千:“没有婚姻的束缚,没有世俗的认可,甚至可能没有多少明目张胆的陪伴……只是靠着彼此的心,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她们无法想象那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定的爱意来支撑。
这一刻,她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能生活在相对宽容的时代,能够相对自由地选择相爱,能够光明正大地牵手旅行、共建家园,是何其幸运。
那份幸运感,化作了更深的珍惜。
晚上,她们坐在民宿的临水露台上,听着潺潺水声,谁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依偎在一起。
“林深,”苏晴忽然轻声说,“等我们老了,也要像她们一样。开一家小店,或者就住在这样的地方,安静地陪着彼此。”
林深将她揽入怀中,下巴轻轻着她的发顶:“好。不过我们可比她们幸运多了。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计划怎么‘烦’对方一辈子。”
苏晴笑着往她怀里蹭了蹭:“嗯。说到做到。”
古老的河水静静流淌,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又承载了多少无声却绵长的爱恋。它不言不语,却仿佛在告诉岸边的人们:爱有多艰难,就有多坚韧;爱有多沉默,就有多震耳欲聋。
这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像是一份来自时光的珍贵礼物,让她们更加看清了彼此手中的幸福是何等分量,也让她们更加坚定了携手共度余生的决心。
爱意无声,却足以跨越漫长的岁月,历久弥新。
(http://www.220book.com/book/7Y1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