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小试牛刀
深秋的寒意,如同一位手法老练的染匠,悄然浸透了河口镇的每一寸土地。草木凋零,万物敛藏,田野褪去了夏日的喧嚣,显露出一种沉静而萧瑟的底色。农事进入尾声,家家户户开始盘算着过冬的粮食与来年的生计。
萧家的粮缸虽未满溢,却也足够支撑;圈里的肥猪膘厚体壮,是年底最大的盼头;鸡舍的蛋依旧稳定地供应着;萧远在镇上学徒,虽无工钱,却也省了家中一份口粮,偶尔还能带回些铺子里淘汰的、却对农家而言极其有用的碎布头、旧麻绳等小玩意儿。这个家,如同一个精打细算的账房先生,在清贫的底子上,将每一份资源都运用到了极致,日子过得紧绷却安稳。
然而,萧铁柱和柳氏并未满足于此。经历过极致的匮乏,他们对“富足”的渴望远超常人。他们深知,仅靠几亩薄田和狩猎,只能勉强糊口,抵御风险的能力依旧脆弱。他们渴望积累,渴望为孩子们,尤其是为小晴天的将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冬闲时节,别人家都在猫冬、串门、打发时光,萧家的灯火却常常亮到深夜。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灶膛边,低声商议着来年的打算。
“开春…光种粮食,还是紧巴。”萧铁柱抽着旱烟,眉头微锁,目光投向墙角那几包文先生赠送的、长势奇佳的“奇蔬”种子,“得想点来钱的法子。”
柳氏纳着鞋底,接口道:“他爹说的是。光靠地里那点收成,交完租子,剩不下啥。峰儿打猎是能换钱,可山里风险大,不是长久之计。”
萧峰沉默地擦拭着猎叉,眼神锐利,显然也在思考。
萧远虽然不在家,但他每次回来,带来的镇上见闻,也像是一扇窗,让家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爹,娘,”萧远上次回来曾提过,“镇上药铺收药材,价钱不低。还有,集市上卖瓜果的,比卖粮食赚头多。”
这些话,像种子一样,落在了萧铁柱心里。
经过反复权衡和小心翼翼的打听,萧铁柱做出了一个在庄户人看来有些“冒险”的决定:来年,拿出一块最好的、靠近水源的坡地,不再全部种粮食,而是尝试种植一些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
他选中了两样:一样是耐旱、易成活、镇上药铺常年收购的常见药材——紫苏和薄荷;另一样,则是文先生赠予的、那长势旺盛、口感清甜的“洋角瓜”(可能是某种南瓜或西葫芦的早期叫法)种子。
这个决定,需要魄力。意味着要牺牲一部分保命的口粮,去搏一个未知的、可能更好的收成。一旦失败,损失不小。
柳氏起初有些犹豫,但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想着儿女的未来,最终点了头:“试试吧,他爹。总得闯一闯。”
整个冬天,萧家都在为这次“小试牛刀”做着准备。
萧铁柱精心整饬了那块选中的坡地,深翻、碎土、施足了攒下的农家肥。
柳氏将药材种子和瓜种像宝贝一样收好,日日盼着春暖花开。
萧峰进山时,格外留意类似的野生药材,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
连小晴天似乎也感受到家人的重视,不再去玩那些种子,只是偶尔好奇地指着袋子问:“…娘…种…”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当第一缕春风还带着料峭寒意时,萧家便开始了他们的“实验”。
那块精心准备的土地,被一分为二。一半,萧铁柱按照打听来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播下了紫苏和薄荷的种子;另一半,柳氏亲手挖坑点种,将那些寄托着希望的“洋角瓜”种子,虔诚地埋入温润的泥土中。
接下来的日子,这块地得到了全家最高级别的呵护。
萧铁柱几乎天天蹲在地头,观察苗情,拔除杂草,生怕有一丝闪失。
柳氏调配家肥浇水,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
萧峰负责从远处挑水,保证这块“试验田”的墒情。
小晴天也成了小帮手,负责“驱赶”飞来啄食种子的小鸟,她举着小树枝,在地边跑来跑去,嘴里发出“嗬!嗬!”的声音,玩得不亦乐乎,却也真的帮了忙。
或许是准备充分,或许是管理得当,又或许…真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这两样新作物,竟都长势喜人!
药材地里,紫苏和薄荷破土而出,苗齐苗壮,叶片舒展,散发出独特的清香,长势明显比他们在野地里看到的同类旺盛许多。
瓜地里,更是令人惊喜。瓜苗蹿得飞快,藤蔓茁壮,叶片有巴掌大,油绿发亮,很快就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吸引了蜜蜂嗡嗡飞舞。坐果后,那瓜长得又快又大,形状规整,表皮光滑,看着就惹人喜爱。
村里人路过,看到这片与众不同的地,都忍不住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萧老大这是种的啥?闻着挺香!”
“哟!这瓜长得可真俊!啥品种?没见过!”
“种这个能当饭吃?胡闹吧?”
“看着倒是稀罕…”
有好奇的,有不看好的,也有暗自琢磨的。
面对议论,萧铁柱只是沉默以对,更加精心地照料。
盛夏时节,收获的时刻到了。
薄荷和紫苏叶片肥厚,香气浓郁。萧铁柱按照药铺伙计说的法子,选取晴好天气收割、晾晒、捆扎好。柳氏挑了一小部分最好的,让萧峰拿到镇上药铺去问价。
结果令人振奋!药铺掌柜看了成色,连连点头,给出了一个远高于普通蔬菜的价钱!这一小批药材,换回的钱,几乎抵得上半亩地的粮食!
而那些“洋角瓜”,更是成了集市上的抢手货!它口感清甜脆嫩,炖煮炒食皆宜,产量又高,一上市就引来众人围观询问,很快销售一空,价格比普通菜瓜高出不少!
这次大胆的尝试,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带来的收益,却远超预期,极大地改善了萧家的经济状况。
柳氏数着卖药材和瓜果换来的铜钱,手都有些颤抖,眼中泪光闪烁:“他爹…成了!真的成了!”
萧铁柱黝黑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深刻的、如释重负的笑容。这笑容里,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对未来的信心。
这次“小试牛刀”的成功,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次经济上的增收,更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它向萧家人证明,只要敢想敢干、肯钻研、肯付出,庄户人除了土里刨食,还能有更多的活法和出路。
它让这个家庭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未来的规划,也拥有了更多的底气与可能。
家境,在实实在在的劳动与智慧中,进一步改善了。而希望,如同那些茁壮成长的瓜藤,在萧家人的心中,更加蔓延开来,郁郁葱葱。
爱吃红糟鱼的风行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YA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