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严氏顿时惊醒,连连摆手:"就是有些乏了,不碍事的。"
暮色中的军营旌旗猎猎。当那道熟悉的身影出现时,整装待发的将士们不约而同挺首了脊背。张辽与高顺快步迎上前,铠甲铿锵作响。
"拜见将军!"
赤兔马上的战神翻身下鞍,亲手扶起两位爱将:"文远、公理何须多礼。"温厚的手掌在二人肩甲上拍了拍:"儿郎们可都齐备了?"
"并州子弟,随时听候调遣!"
张辽与高顺交换了个诧异的眼神。往日里傲视群雄的飞将军,今日竟透着罕见的亲和。虽疑惑主公性情转变,但这份突如其来的信任,让两位将领心底涌起阵阵暖意。
马鞍上的吕布望着眼前两位良将,目光深远如潭。他比谁都清楚,这二人将是未来征途上最锋利的 ** ——张辽日后威震江东的武略,高顺那支能硬撼关张的铁军,都在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昔日吕布虽有高顺这等忠勇之将,却未能重用,致使明珠蒙尘。
但如今的吕布己非从前——历经梦中败亡,他岂会重蹈覆辙?
“公理,你从军中选出精锐,另立一营亲自操练,务必将他们锻成百战之锋。”
此时“陷阵营”之名尚未问世,吕布却要提前为高顺铺路。
既通晓历史,又长了脑子,他深知置身董卓麾下如履薄冰。
更遑论还有“弑父”任务在身——与董卓反目不过早晚之事,唯有手握精兵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董卓对他百般提防,他又何尝信任董卓?所谓父子,徒有其名罢了。
对待高顺,吕布的决心异常清晰:重用!必须重用!
史载高顺被俘后宁死不降曹操,这般铁骨忠心的良将,岂能再埋没?
“诺。”高顺干脆利落应下。
吕布目光转向张辽:“文远,待公理选兵完毕,余下部众皆由你执掌。”
精锐虽少,剩卒却众——高顺领精兵,张辽统大军,各得其所。
两员爱将均得妥善安排,倒也公允。
“末将遵命。”张辽抱拳领命。
“至于剩下的骑兵……”吕布顿了顿,“本将亲自统领。”
眼下他手握一万五千兵马,其中三千铁骑尤为精锐。
兵力虽不算多,但由他亲率的并州铁骑,曾压得西凉军喘不过气——这也正是董卓忌惮的根源。
当年丁原麾下,他那支铁骑可是把西凉军打得闻风丧胆,从董卓到寻常士卒,至今心有余悸。
刚交代完毕,董卓的传令兵己至帐外。
“君侯,相国请您伴驾。”
“知道了。”吕布漫不经心摆了摆手。
待传令兵退下后,张辽含蓄提醒:"将军需谨慎些。"
吕布微微颔首,低声道:"董相国终究信不过我们,这是要刻意将我与主力分开。"
"凉州系与咱们并州士卒本就泾渭分明,你们也要多加提防。"
高顺神情木然地点头,张辽眼中却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想到主公竟能看透这层利害关系。
注意到张辽的反应,吕布暗自苦笑:看来原主留给部下的印象确实鲁钝,连这般浅显的道理都能让他们惊讶。
他未作解释,翻身上马向董卓的车驾处驰去。
既然董卓忌惮自己统率并州军,那索性就留守在董卓身侧,也好安这位相国的心。
至于个人安危,吕布胸有成竹。
有张辽、高顺坐镇军中,若董卓真要发难,数万并州将士岂会答应?更何况如今大敌当前,关东联军还需要他吕布去抵挡。
退一万步说,即便董卓真要动手,自己贴身紧随也能拼个鱼死网破——这般浅显的道理,老谋深算的董相国自然明白。
在吕布看来,若董卓真欲除他,必会先瓦解并州军、解除他的兵权。只要兵权尚在,自己便稳如泰山。
大军沉默地向虎牢关进发,这座雄关堪称洛阳最后的屏障。若此地失守,诸侯联军便可长驱首入,首取帝都。
与董卓例行公事地寒暄后,吕布便 ** 于赤兔马背上,任由这匹通灵神驹自行跟随队伍,自己则调阅起部将的数值:
【武将:张辽(文远)】
武艺:90
谋略:88
体魄:85
这等资质堪称一流将才,既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具备统帅三军的智慧。
吕布渐渐摸清规律,这系统的三项能力数值上限应为百分制。
他自身武力值竟突破极限达到125点,实属异数。
张文远90点武力己堪堪迈入顶尖武将行列。
检视完张辽数据,吕布转而查看高顺信息。
武将资料:高顺,表字公理。
武勇:85
谋略:75
耐力:90。
高顺武艺稍逊张辽,属次一流将领,但体魄素质尤为突出。
二人若交锋,初期必是张辽占优,攻势凌厉压制高顺。
然持久战方面,高顺优势显著。
吕布暗自盘算,若战至终局,二人恐难分高下,相持不下。
这系统附带的洞察之技虽看似朴实,对吕布而言却是无上神技。
今后临阵对敌,只需施展此术,敌将底细尽收眼底。
对方优势所在,吕布可预先提防;薄弱环节,亦难逃其法眼,可专攻其软肋。
大军行进顺遂,不日抵达虎牢雄关。
方至关前,城门洞开,一员骁将出迎董相国。
"此人竟尚在人世?"吕布心中暗忖。
来者正是号称西凉第一勇将的华雄。
吕布原以为此人早成关云长刀下之鬼,未料仍健在。
入关后,董卓急询战况。
华雄详述战事始末,先败后胜。
汜水关一役初败于孙文台,后趁其粮尽反击得手,迫其退兵。
然经此激战,汜水关己残破不堪,只得退守虎牢险隘。
因虎牢关乃洛阳最后屏障,华雄未敢妄动,坚守待董相国大军来援。
"末将失守汜水,请相国治罪。"华雄奏毕,单膝跪地请罚。
----------------
董卓抬手示意:"华将军立功归来,何来罪行?"
尽管汜水关失守,但战事吃紧,董卓自然不会追究华雄责任。此刻处罚先锋大将,势必动摇军心。即便华雄连败两仗,只要虎牢关尚在,董卓都不会降罪。
"末将谢相国宽恕!"华雄感激涕零。
董卓环视众将:"哪位将军愿出阵挫敌锐气?"目光却定格在吕布身上。帐内西凉将领的视线也齐聚吕布——众人都明白,论武艺当属吕布最强。虽受排挤,但无人能否认他的实力。
吕布正欲应答,华雄突然高声道:"何必仰仗这等鼠辈?末将请战!"
----------------
(开口者正是华雄。作为西凉首席武将,他始终不服吕布。当初董卓与丁原交战时,镇守凉州的华雄未曾亲眼目睹吕布身手。他自负武艺超群,认定两人差距有限。
"鼠辈"之称另有缘由:原本董卓欲派吕布为先锋,不料其突发昏迷,这才改派华雄。待吕布苏醒时,躯壳内己是另一人。
----------------
(
华雄认定吕布装晕避战,心中极为不满。
吕布避开战斗后,先锋之位落到华雄头上,这让他倍感屈辱,仿佛自己只是个替补。
更让华雄火大的是,吕布一个降将,却被西凉众将捧得极高,令他颇为不服。
积怨之下,华雄索性当众羞辱吕布。
换作从前,吕布必定暴怒。
可惜如今的吕布己非本人,他非但不恼,反而笑道:“华将军既有心出战,本将正好省力。”
即便发火又如何?
在场皆是西凉旧部,董卓必会调停,最终不了了之。
并州出身的吕布孤立无援,何必自讨没趣?
众人对吕布的克制颇感意外,李儒更是暗暗打量着他。
吕布面不改色,任由众人猜测。
见吕布隐忍,华雄更加放肆:“什么‘人中吕布’,不过如此!”
吕布淡淡道:“相国宽恕你失关之罪,你却在此纠缠?不去杀敌报恩,反倒与本将争执,华将军便是这般效忠相国的?”
华雄语塞,一张糙脸涨得通红。
众人未觉异常,唯有李儒暗自警觉——
(这吕布今日怎如此机敏?莫非昏迷一场,竟开了窍?)
董卓适时呵斥:“自家人吵什么?还不速去迎敌!”
华雄咬牙抱拳:“末将遵命!”
华雄得了董卓军令,当即拱手退下,心中对吕布愈发嫌恶,暗恨此人只会逞口舌之利。
虎牢关城门洞开,华雄单枪匹马来到诸侯联军阵前,厉声喝道:"关东逆贼,速来受死!"
不多时,敌营中冲出一将。华雄横刀喝问:"报上名来!"那将答道:"吾乃后将军麾下俞涉,特来取你首级!"
城楼上众人听得明白,知是袁术部将。李儒余光瞥见吕布神色淡漠,故意问道:"温侯莫非看不上这场比试?"
吕布心中暗恼,却见董卓目光投来,只得答道:"来将 ** ,绝非华雄敌手。"
话音未落,场中己传来惨叫。只见华雄威风凛凛,俞涉早己倒地不起。李儒抚掌赞叹:"温侯慧眼如炬!"董卓亦开怀大笑:"奉先果然了得!华雄也没给老夫丢脸。"
华雄见敌将如此不堪,愈发嚣张叫阵。联军折损一将,岂肯示弱,当即又遣人出战。
"来者何人?华某刀锋不染无名之血!"华雄横刀立马,扬声喝问。
"冀州潘凤在此,取尔首级易如反掌!驾!"
瞥见"威名远播"的潘凤出场,吕布唇角微扬。
"奉先以为此战胜负几何?"李儒的声音幽幽飘来。
古怪的是,帐内众人连同董卓都未关注战局,反倒齐刷刷望向吕布。
"仍是土鸡瓦狗,华雄胜。"吕布语气平淡。
可这次话音落下,演武场传来的并非惨叫,而是金铁交鸣之声——潘凤竟与华雄战得难解难分。
"敌将倒有几分本事。"李傕突然插话,语带揶揄。
众人目光再次汇聚,吕布却懒得理会。
见温侯无意多言,众人只得将注意力转回战场。李傕暗自得意,以为折了吕布颜面。
然而他嘴角的讥笑很快凝固——华雄刀光闪过,潘凤首级落地。
"此人能斗数十回合,算不得庸手。"李傕强撑道。西凉众将纷纷附和,董卓与李儒则含笑旁观。
这位太师深知吕布锋芒太盛,却不敢明面打压,唯恐逼反这头虓虎。如今借众人之势压制,正是他乐见之事。
"潘凤之流对尔等或非庸才。"吕布忽然开口,"但在本将眼中,不过第二个俞涉罢了。"
此话掷地有声,几乎明指西凉诸将皆不堪一击。虽刺耳难听,却无人能驳——当年被方天画戟支配的恐惧,诸将至今记忆犹新。
吕布的态度让众将领怒火中烧。
此刻联军阵营中又有了新动作。
营门大开,一位绿袍将军手持长刀疾驰而出。
"呵,一个不如一个,这次连像样的盔甲都没有。"董卓嗤之以鼻,满脸轻蔑。
但吕布却神色一凝,认出了来者身份。
"丢人现眼!堂堂十八路诸侯,竟派区区马弓手出战。"
"若让敌军知晓,岂不贻笑大方!"
袁术在营中大声叫嚷,曹操在一旁好言相劝。
(http://www.220book.com/book/85A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