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郊区的“辰星科技”研发生产基地,在【星璇】的工程单元不眠不休(且未被任何凡人察觉)的改造下,仅仅三天就宣告初步完工。对外,这只是一次效率极高的厂房改造和设备安装。但内部核心区域,己然是另一个世界。
按照与有关部门的协议,第一批前来进行技术对接和样品验证的,是由国内几家顶尖电池企业派出的专家团队,以及部分高校和研究所的学者,由李振华教授牵头。
当我带着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在各自领域都是泰斗级人物的专家们,走进那座外表朴实无华的生产车间时,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眼中的怀疑和审视。
车间内部明亮、整洁、安静得有些过分。几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行,但看不到几个工人,只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机械臂在精准地运作。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能量感(【星璇】设置的弱能量场,用于稳定材料性质)。
“林总,这就是……你们的生产线?”一位来自国内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资深工程师,王工,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难以置信,“这规模……似乎比我们中试线还要小一些?而且,很多关键设备,我好像没见过?”
我微微一笑,早己准备好说辞:“王工,我们的技术路线比较特殊,核心在于材料合成与结构编织的工艺,而非依赖大型传统设备。这里看到的,主要是完成前驱体准备和后期封装环节。”
我引着他们来到一个密封的透明操作舱前,舱内正有一批银灰色的粉末状材料在无形的力场作用下悬浮、翻滚,同时有细微的蓝色电弧在其间闪烁。
“这里是我们进行材料活化的关键步骤。”我按照【星璇】的提示介绍道,“通过特定的能量场,改变材料内部的电子排布和晶格结构,使其具备超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稳定性。”
专家们凑近观察,一个个眉头紧锁。他们能感觉到那能量场的特殊,也能看到材料的奇异状态,但完全无法理解其原理。现有的任何材料科学理论,似乎都无法解释眼前的现象。
“林总,这太不可思议了,这能量场的参数是多少?频率?强度?”同行的一位专家急切地问。
“抱歉,涉及核心工艺,无法透露。”我礼貌拒绝。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我是一窍不通,不过无所谓了,反正有人懂就行了,我有时间还是想想怎么讨好这三位祖宗,毕竟以后都是要靠她们了。
就在这时,操作舱内的过程结束,银灰色粉末变得更加细腻,闪烁着金属光泽。紧接着,旁边的机械臂开始动作,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和精度,将这些粉末与其他辅助材料按照某种无法理解的复杂三维结构进行“打印”和叠层,最终形成一个个规整的电池电芯。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看得一众专家目瞪口呆。
“这……这叠层结构!我从未见过!”李教授激动地指着正在成型的电芯,“这不符合现有的任何电池设计理论!这应力怎么分散?界面怎么稳定?”
【星璇】清冷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告诉他们,这是基于‘多维应力场自平衡’与‘界面原子级纠缠’原理。”
我照本宣科。
专家们:“……” 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完全听不懂!
当第一批封装好的“初代固态电池”从生产线末端下线,并当场进行抽检时,测试数据再次让所有专家陷入了沉默和狂热。
性能参数与之前提供的样品数据完全一致,甚至稳定性更好。
“奇迹……这简首是神迹!”一位老专家喃喃自语,看着那生产线的眼神,如同虔诚的信徒看到了神祇的造物。
王工深吸一口气,看向我,眼神复杂无比:“林总,贵公司的技术……确实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畴。我想,我们不是来验证的,是来……学习的。”
技术对接会,最终变成了一场充满未知与震撼的“朝圣”之旅。专家们带着满脑子的问号和颠覆三观的体验离开了,可以预见,国内的电池乃至材料学界,将迎来一场怎样的理论风暴。
作者“喜欢大益利的黄毛小子”推荐阅读《笔下全是大佬,但她们都想刀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5X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