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地下堡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笔下全是大佬,但她们都想刀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85XD/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陈主任所代表的能量与效率,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高得令人心惊。就在我与他在办公室达成那场决定命运的协议之后仅仅几个小时,窗外天色尚未完全暗下,一系列周密而迅速的行动己经悄然完成。

我和那个至关重要的银色U盘,连同被以“最高优先级任务”为由、从各个项目中紧急抽调出来的核心人员,主要以经历过工具验证、对此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孙宇团队程序员为骨干,补充了数名来自国家相关顶尖研究院所、业务能力拔尖且全部签署了最高级别终身保密协议的硬件及系统架构工程师——被数辆不起眼的黑色商务车,悄无声息地转移出了市区。

目的地是位于市郊山区的一个隐蔽入口,经过几道需要特殊权限验证的厚重防爆门后,我们深入地下,抵达了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空间。这里与其说是一个高科技实验室,不如说是一个为了应对极端情况而建造的小型地下堡垒。空气循环系统发出低沉恒定的嗡鸣,照明是冷白色的无影灯,将每一个角落都照得如同白昼,却又透着一股子生人勿近的冰冷。各种先进的测试设备、服务器机柜、无尘工作台一应俱全,甚至配备了独立的能源供应和生命维持系统。唯一的出口处,24小时有神情冷峻、装备精良的安保人员值守,所有通讯信号被完全屏蔽,我们彻底成为了信息孤岛。

没有欢迎仪式,没有时间让我们适应这压抑而陌生的环境,甚至连行李都来不及妥善安置。在负责此地内部安全的一位沉默寡言的中年军官简单宣布了纪律之后,我们立刻被投入到了争分夺秒的工作中。

目标异常清晰、残酷而紧迫:利用U盘里那个名为“初级优化工具包V1.0”的神秘程序,在一套成熟的、非辰星自研的智能手机硬件平台上,我们选择了当前市面上能公开获取到的、性能最强的旗舰机主板、传感器、屏幕等核心部件作为基础“白模”进行从系统底层到应用层的深度、暴力优化,打造出一款在绝对流畅度、极致能效比、AI处理效率及网络延迟等关键体验指标上,对现有所有竞品形成碾压性优势的“过渡产品”。它被赋予了承载着最后希望的名字“辰星·启明”。

然而,挑战如同横亘在面前的、布满裂隙的冰川,巨大而狰狞。

首要的挑战,源自于我们对那唯一工具的复杂情感,极度的依赖与深入骨髓的恐惧并存。U盘里的那个可执行文件,其强大程度超出了我们最疯狂的想象。它仿佛一个拥有无尽智慧和绝对权威的“神谕”,能够将安卓系统底层那庞大而冗杂的代码,如同庖丁解牛般梳理、重构,去芜存菁,最终呈现出的代码逻辑简洁、高效得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运行起来如同瑞士精密钟表般环环相扣,精准无误。它能分析现有的GPU驱动,找出其中低效的指令序列和内存访问模式,重新编译出效率提升数倍的新驱动,让图形性能得到近乎荒谬的暴增。它甚至能扫描手机主板上各类芯片的公开数据手册和实际运行数据,通过某种无法理解的模型推演,找出芯片内部晶体管级的设计冗余或非最优布局,并给出具体到寄存器配置、电压频率曲线的“优化建议”其手段,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从孙宇到我,都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仅仅是在“使用”这个工具,如同原始人对着一个打火机按下开关,能够获取火焰,却对其背后复杂的化学、物理原理一无所知。我们所有的“成果”,都建立在这个黑色方框程序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一旦这个工具也像“星璇”技术那样突然失效,或者仅仅是因为某些未知原因出现一个微小的bug,我们此刻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希望,都将瞬间化为乌有,甚至可能比之前更加绝望。这种命运完全被一个无法理解的“黑箱”所掌控的感觉,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的心头。

其次,是硬件本身无法逾越的物理瓶颈。工具的魔力主要体现在软件、算法和固件逻辑的优化上,它无法改变硬件的物理本质。芯片的硅晶圆制程工艺决定了其理论上的性能和功耗下限;锂电池的化学体系决定了其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的天花板。我们不可能再凭空造出另一块“星璇电池”,只能通过工具那近乎变态的功耗管控策略——精确到每一个晶体管、每一次内存访问、每一毫秒的无线信号发射的能耗管理——将现有电池的每一分电量都压榨到极限,以此来换取相对惊艳的续航表现。这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虽然精妙,却始终无法突破镣铐本身的束缚。

工作室内,气氛奇特。孙宇和小王等程序员,作者“喜欢大益利的黄毛小子”推荐阅读《笔下全是大佬,但她们都想刀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几乎是怀着一种混合了朝圣般的虔诚和科学工作者被迫放弃思考的屈辱感在操作那个工具。每一次将大段代码或驱动文件拖入工具界面,点击“分析优化”后,看着进度条瞬间拉满,屏幕上瀑布般刷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却又精准无比的优化报告时,他们脸上都会浮现出短暂的惊叹,随即又被更深的迷茫所取代。他们像是在与一个沉默的神明对话,只能接受神谕,却无法理解神意。

而那些来自国家院所、习惯了在严谨理论框架和可重复实验数据下工作的硬件工程师们,则面临着更大的认知冲击。他们拿着工具给出的、附带复杂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的分析报告,常常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和困惑。

“林总,这工具建议我们修改这颗电源管理IC(集成电路)内部这个核心寄存器的默认参数值,”一位头发花白、资历深厚的硬件专家拿着打印出来的报告,找到我,他的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手指因为激动有些微微颤抖,“可这个参数,按照芯片原厂提供的、经过千万次测试验证的技术手册明确规定,是绝对禁区!贸然修改,轻则导致系统不稳定,重则可能首接烧毁芯片!这,这完全违背了电子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我看着他递过来的报告,上面是【星璇】工具给出的、充满了陌生符号和推演公式的分析,以及那个刺眼的、与原厂手册截然不同的参数值。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确定,目光扫过周围其他同样投来疑虑目光的工程师,沉声道:“忘记手册。在这里,忘记你们之前所学的、所坚信的一切。按照它说的做。立刻进行验证测试。所有可能造成的硬件损坏,由我全权负责。”

结果是震撼性的。那块被“魔改”了电源管理参数的芯片,在后续长达48小时的高强度压力测试中,非但没有出现任何不稳定或损毁,反而在提供极其稳定电压输出的同时,整体功耗相较于默认状态降低了惊人的15%!测试数据清晰地显示在监控屏幕上,那位老工程师盯着数据,反复核对了十几遍,最终摘下眼镜,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世界观被颠覆的恍惚:“见鬼了,这怎么可能,这不符合任何理论”

这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技术点上重复上演。我们就像是一群被蒙住眼睛的探险者,手中只有一根来自未知神明赐予的、能探测前方是否有陷阱的探杖,凭借着对这根探杖的绝对信任(或者说别无选择),在现有科学认知的边界之外,踉跄而坚定地前行着,每一步都踏在未知与可能的深渊之上。

压力是无形的巨兽,啃噬着每个人的精力与神经。时间更是最冷酷的监工。我们实行着近乎军事化的管理,每天只有三西个小时的轮流睡眠时间,咖啡、浓茶和功能饮料成了维持清醒的续命良药。地下设施里永远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焊接锡膏、电路板预热、以及人体疲劳的气息,空气凝重,只剩下键盘敲击声、仪器运行声和偶尔的技术讨论低语。紧张、疲惫,以及一种被逼到绝境后迸发出的、近乎疯狂的专注,构成了这里的主旋律。

而我,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者和总负责人,承受的压力更是呈几何级数倍增。我不仅要协调不同技术背景团队之间的沟通,决策那些不断涌现的、超越常识的技术难题,还要时刻关注着项目的整体进度。陈主任偶尔会通过内部加密线路传来只言片语的消息,每一次都让我的心沉下去几分——外面的形势正在急剧恶化,国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唱衰辰星,称之为“史上最大科技泡沫的破灭”;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开始显现,多家与辰星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受到牵连;公司内部,以赵明为代表的股东和高管也开始蠢蠢欲动,各种小动作不断,试图在沉船前捞取最后的好处一个月,是我们能争取到的、也是外界忍耐的极限时间。一旦超时,或者失败,等待我们的将是墙倒众人推,万劫不复。

我常常在团队轮流休息的深夜里,独自一人留在这空旷而寂静的工作室核心区,对着那台唯一运行着优化工具、屏幕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主机发呆。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冰冷而陌生的代码流,仿佛是【星璇】离去时,在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一道转瞬即逝的印记,是我与那个曾经如梦似幻的经历之间,唯一的、脆弱的连接点。

“你们到底在哪里?”我对着冰冷的屏幕,声音沙哑而微弱,如同呓语,“是遇到了无法抗衡的敌人?还是,这里的一切,对你们而言,真的只是一场随时可以结束的游戏?”

无人回应。只有机器散热风扇持续而低沉的嗡嗡声,像是在嘲笑我的无知与渺小。



    (http://www.220book.com/book/85X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笔下全是大佬,但她们都想刀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85X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