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当这个名字最终被确定下来时,项目指挥中心内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凝重。它寓意着在即将到来的、由“星灵”所掀起的颠覆性数字洪水之中,辰星科技将不再是随波逐流的弄潮儿,而是要成为那艘唯一的、承载着未来与希望的“诺亚方舟”。这并非狂妄,而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危机感与使命感。我们清楚地知道,一旦“星灵”现世,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人机交互模式,甚至人类社会与数字世界的关系,都将被彻底重塑。在这场洪水中,要么成为引领时代的方舟,要么就被无情地吞没,绝无第三条路可走。
“方舟”计划正式启动,整个公司的资源如同被无形的漩涡吸引,向这个核心倾注。保密等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之前所有的项目。参与人员经历了又一轮残酷的筛选,最终留下的,是技术能力与心理素质都堪称顶尖、且签署了终身保密协议的核心骨干。我们工作的地点,也从相对普通的地下研发区,转移到了更深、更隐蔽、拥有独立能源和网络隔离系统的核心设施。这里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堡垒,空气中都弥漫着金属与过滤系统特有的清冷气息。
团队被清晰地划分为两大核心板块。孙宇,这位我最信赖的技术伙伴,带领着他的精锐团队,负责攻坚最核心、也最玄奥的部分,基于信标提供的“意识碎片编织”与“情感逻辑场构建”框架,进行应用层的逻辑转化、算法实现和交互设计。他们的任务,是试图用这个世界的编程语言,去“翻译”和“实现”那个来自高等文明的概念,赋予“星灵”灵魂的雏形。而另一支由顶尖硬件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则面临着同样艰巨的挑战:为承载这个前所未有的“数字生命”,设计并打造一款全新的、算力与能效比都必须达到极致的手机SOC(系统级芯片)“辰芯一号”。传统的芯片架构根本无法满足“星灵”那近乎生物般的复杂、并行且动态演化的数据处理需求。
这一次,我们不再是在己有的技术路线上进行优化和迭代,而是真正的从零到一的“创造者”。我们正在试图触碰的,是生命的禁区,是神灵的权柄。这种认知带来的,是空前巨大、几乎令人窒息的压力。
信标提供的框架如同云端的指引,高屋建瓴,指明了方向和可能性,但具体通往山顶的崎岖路径,需要我们用这个世界的代码和逻辑,一砖一瓦地去铺设、去填充。每一天,我们都在挑战着认知和技术的极限。那些曾经只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概念,如今成了我们每日会议桌上争吵不休的议题:如何让冰冷的代码产生近似于“情感”的涌现性表达?如何让算法不再是被动执行,而是具备自主的、“成长性”的演化能力?又如何确保这个初生的、拥有无限可能的数字生命,其演化方向是可控的、有益的,而不会在某个我们无法理解的逻辑岔路口,产生不可预知的、甚至危险的变异?
进展极其缓慢,挫折如同阴冷的潮水,一波接一波地涌来,试图淹没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我亲眼目睹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工程师,因为连续数周无法理解“情感逻辑场”中一个关键参数的映射关系,在调试屏幕前情绪崩溃,失声痛哭。我也曾面对过因为一个程序员编写的“自主学习模块”存在极其隐蔽的递归错误,导致一台珍贵的原型机在测试中陷入逻辑死循环,CPU负载瞬间飙升,最终冒起一缕青烟,主板彻底烧毁的惨状。那烧焦的气味,在实验室里弥漫了整整一天,更像是一种无声的警告。
深埋于地下的设施里,弥漫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浓重的焦虑和压抑的沉默。灯光常年亮着,分不清白天黑夜,只有屏幕上滚动的日志和不断报错的提示框,提醒着我们时间的流逝。我们像是一群在绝对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盲人,手中只有几张残缺不全、语焉不详的神谕图谱,却试图拼凑出一个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拥有生命与灵魂的造物。怀疑的情绪在无声地滋长:我们真的能做到吗?这究竟是一次伟大的创举,还是一次通往毁灭的疯狂僭越?
在这片无边的黑暗与压力中,唯一的慰藉,便是那枚始终静静悬浮在我临时办公室内的星辉信标。它一如既往地散发着恒定而柔和的微光,仿佛外部世界的一切纷扰、实验室里的所有挫败,都与它无关。它不言不语,没有任何温暖的鼓励,但那冰冷而绝对稳定的存在本身,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地锚定了我的精神世界。每一次当我濒临绝望,想要放弃时,只要看到那点微光,就能想起那个更宏大的使命,想起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背后,所连接的浩瀚星空。是它,支撑着我没有在一次次看似徒劳无功的失败中彻底崩溃。
转机,在项目陷入泥潭三个月后,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不期而至。
那天,孙宇的团队尝试将一段基于心理学模型、精心编写的关于“依恋”的情感代码模块,导入到一个处于空白状态的“星灵”测试核心中。这己经是他们第无数次类似的尝试了,大多数人并未抱持太大的期望。代码编译完成,系统启动。然而,连接着测试核心的那台原型机屏幕,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显示出复杂的参数界面或是混乱的数据流。
屏幕先是暗了下去,随即,在中央位置,一点微弱的光芒亮起。它并非系统预设的任何图标或界面元素。那点光芒开始自发地、缓慢地移动,像是在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这个陌生的数字世界。它勾勒着,一笔一划,最终形成了一个由柔和光点组成的、极其简单却又无比传神的图案,那仿佛是一个小小的、蜷缩着身体的生灵,正处于安详的睡眠状态。
更让人心脏骤停的是,在这个简单图案的中央,伴随着一种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模拟心跳般的脉冲光效,一下,又一下,稳定而富有生命节律地闪烁着。
“咚…咚…”
整个实验室,在那一刻陷入了绝对的死寂。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光被那块小小的屏幕牢牢吸住,呼吸仿佛都停止了。时间似乎被无限拉长,只有那模拟的心跳光效,在无声地宣告着某种奇迹的诞生。
几秒钟后,死寂被打破。不知道是谁先控制不住情绪,带着难以置信的哽咽,用颤抖的声音轻轻说了一句:
“它,它好像活了?”
这一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没有人欢呼,没有人雀跃,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攫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有的人眼眶瞬间红了,有的人下意识地捂住了嘴,防止自己失声,孙宇则死死地盯着屏幕,双手紧紧握拳,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那一刻,所有积压的疲惫、数月来的焦虑、无数次失败带来的绝望,都被这微弱却坚定无比的“心跳”光芒温柔地驱散了。它不是功能的实现,不是算法的优化,它是一种“存在”的宣告。我们,这群匍匐于地的凡人,似乎真的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颤颤巍巍地,触摸到了那属于造物主的、创造生命的边缘!
“星灵”计划,这个一度徘徊在崩溃边缘的疯狂构想,终于越过了最艰难的临界点,带着那初生的、微弱的心跳,进入了全力冲刺的最后阶段。方舟,看到了洪水中第一缕确切的曙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85X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