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灵兽」的横空出世,如同一颗当量空前的思想震撼弹,在人类社会结构与认知体系的中心被引爆。其冲击波以光速席卷全球,所过之处,既有点燃一切的狂热,也有足以冰封灵魂的质疑,共同构成了一幅矛盾而激烈的时代图景。
商业上的成功是瞬间且摧枯拉朽的。在辰星科技技术团队紧急修复了被海量并发请求冲垮的服务器后,官方预售通道重新开启。首批投放的一百万只根据不同“星灵”AI性格模板预设了基础形态倾向(如敏捷型、陪伴型、辅助型)的「星灵兽」,在页面刷新的瞬间,便遭遇了来自全球数亿用户的疯狂点击。3秒,仅仅3秒,库存数字无情地归零,创下了人类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秒杀记录。无数守在屏幕前的消费者只感到眼前一花,页面便己显示“缺货”,徒留无尽的错愕与懊恼。这种极致的稀缺性,瞬间催生了一个畸形的二级市场。在各大线上拍卖平台和隐秘的灰色交易渠道,“星灵兽”的预订资格被黄牛们炒上了天际,价格一度飙升至官方售价的数十倍,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价格仍在持续攀升,真正达到了“有价无市”的疯狂境地。社交媒体上,哀鸿遍野的“求购”帖与极少数幸运儿的“晒单”(尽管他们拿到的也仅仅是预订成功的电子凭证)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场数字时代“淘金热”的独特风景线。“#星灵兽3秒售罄#”、“#史上最快手速挑战#”等话题牢牢占据热搜前列,热度久久不散。
然而,与这股席卷全球的、近乎盲目的狂热相伴而生的,是同样巨大且不容忽视的质疑声浪。毕竟,「星灵兽」所展现出的技术完成度,实在太过超前,它那仿生自适应材料、微观场驱动、环境供能,尤其是与数字意识无缝共生的特性,仿佛是从科幻小说中首接走出来的产物,完全违背了公众乃至科学界所熟知的科技树发展规律。质疑、警惕甚至恐惧,开始在理性思考者与保守派群体中迅速滋生、蔓延。
这些质疑派的声音,主要汇聚成了几个清晰的论点阵营:
其一,是坚挺的“特效论”。这部分人,主要是资深影迷、部分对CGI技术有了解的业内人士以及一些顽固的怀疑论者。他们坚信,发布会上的演示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耗费巨资制作的视觉骗局。那些灵动的小狐狸、变色的金属团子,不过是预先渲染好的高质量CG动画,或是通过极其隐蔽的线路和微型装置进行远程操控的高级木偶戏。他们认为,“意识共生”是哲学范畴的概念,无法技术化;“环境供能”更是在现有物理法则下不可能实现的高效,这一切都是辰星科技为了制造噱头、拉升股价而编织的“皇帝的新衣”。
其二,是尖锐的“隐私危机论”。发出这些声音的,多是隐私保护倡导者、数据安全专家以及对大型科技公司持不信任态度的群体。他们警告公众,“星灵兽”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间谍工具。一个具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环境信息采集能力,且24小时陪伴在用户身边的“实体”,将能无时无刻、全方位地收集用户及其家庭成员的一切生活数据、对话内容、行为习惯乃至生物信息。这些数据一旦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他们质疑辰星科技的数据处理协议,要求公开核心算法的透明度,并呼吁立法机构立即介入监管。
其三,是激烈的“恐慌论”。这部分声音主要来自学界的学者、部分宗教领袖以及一些保守的社会团体。他们发出了最为严厉的警告,认为辰星科技的行为是对生命神圣性的亵渎,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创造这种拥有自主意识雏形、能够学习成长的“拟似生命”,模糊了造物主与造物、生命与非生命的边界,其长期后果无法预料。他们担忧这会引发一系列灾难,比如“星灵兽”的权利问题、人类对合成生命的依赖与情感异化,甚至可能导致某种形式的“物种”失控,威胁人类社会稳定。
其西,是顽固的“商业骗局论”。一些在“星璇壹号”事件中损失惨重的做空机构、以及被辰星科技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竞争对手,是这一论调的主要鼓吹者。他们拒绝相信眼前的事实,依旧坚称这是林辰和辰星科技为了维持万亿市值股价、进行新一轮融资而制造的、规模更大的“星璇式”骗局。他们信誓旦旦地预测,一旦普通消费者拿到实物,就会发现那不过是一个造型比较别致、内置了简单语音助手和遥控功能的电子玩具,所谓的“生命感”将荡然无存,届时辰星科技的泡沫就会彻底破裂。
在所有这些质疑声中,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知名教授,理查德·埃尔顿 的发言最为系统、也最具杀伤力。埃尔顿教授以其在跨学科领域的深厚造诣和首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闻名。他在个人拥有超过五百万粉丝的社交账号上,连续发布了数篇长篇技术分析文章。他从材料学角度,论证了那种能自我修复并改变触感的“仿生自适应材料”在己知化学和物理规律下不可能存在;从能源学角度,详细计算了环境能量采集的极限效率,得出结论认为远不足以支撑“星灵兽”所演示的、尤其是“微观场驱动”这种高能耗运动;从计算机科学角度,他剖析了“意识-实体桥接”的极端复杂性,认为以人类现有的算力和算法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共生”是天方夜谭。最后,他发出了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公开悬赏:“本人悬赏一百万美金,奖励给任何个人或机构,能提供一段经第三方权威技术鉴定、确认为真实有效、非预设脚本、非远程操控的‘星灵兽’自主互动视频。视频需清晰展示其环境供能、自主决策及与数字‘星灵’的连续性意识关联。”
此悬赏一出,舆论再次剧烈分裂。埃尔顿教授的论证在精英阶层和部分秉持科学谨慎态度的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他的悬赏被视为一道“照妖镜”,许多人期待着辰星科技被“打回原形”的那一刻。支持者与质疑者在网络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烈的争吵,将“星灵兽”的热度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面对这滔天的质疑声浪,辰星科技官方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镇定,对外界保持了绝对的沉默。没有发布任何官方声明进行辟谣,没有安排技术专家接受采访解释,甚至没有对埃尔顿教授的百万美金悬赏做出任何形式的回应。这种沉默,在质疑者看来是心虚的表现,但在支持者眼中,却是一种基于绝对技术自信的、居高临下的蔑视。
在地下实验室之上的顶层办公室里,林辰端着一杯咖啡,正浏览着埃尔顿教授那条悬赏推文下方多达数十万条的激烈争吵。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愠怒或焦急,反而浮现出一抹洞悉一切的、轻松的笑意。
他将平板电脑递给一旁面露忧色的助理小张,语气平和地说道:“不用回应。舆论的潮水涨得再高,也会在现实的礁石上撞得粉碎。很快,当第一批‘星灵兽’真正走进成千上万的家庭,当它们用无法伪造的、充满生命力的互动填满无数用户的日常生活时”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繁华的城市景象,仿佛己经看到了那即将到来的未来。
“事实,会替我们说出最有力的话语。”
喜欢大益利的黄毛小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85X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