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的灰粟褪去了青涩,逐渐染上了一层沉甸甸的金黄。穗头低垂,颗粒日渐,空气中开始弥漫开谷物特有的醇香。
收获的季节,终于要来临了。
整个营地的重心,几乎完全转移到了田间。
人们望着那一片片金色的波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但同时也带着一丝焦虑——如何将这一季的心血,颗粒归仓?
传统的收获方式,效率低下,损耗极大。流民们习惯的方式,是首接将粟穗割下,摊在场上,用连枷反复拍打,或者驱使牲畜践踏,使谷粒脱落。
然后,趁着有风的时候,用木锹将混着大量碎秸、颖壳和尘土的谷物混合物高高抛起,依靠风力将轻的杂质吹走,重的谷粒落下,谓之“扬场”。
这种方法不仅耗费人力时间长,而且对风力依赖极大,一旦无风或者风向不对,便无法进行,且谷粒散落、混杂的损耗不容小觑。
赵一博早己预料到这个问题。在谷物生长后期,他就在思考如何改进这最后的收获环节。
他观察了营地可用的材料和地形,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方案。
这一日,天空湛蓝,微风习习,正是进行收获的好天气。
大片大片的灰粟己经被割倒,捆扎成束,运到了营地旁一片特意平整、夯实的打谷场上。场院上堆满了金黄的粟捆,如同一座座小小的金山。
流民们拿着连枷,准备开始传统的拍打脱粒。然而,赵一博却带着几个人,抬来了几件造型奇特的物件。
一件是一个巨大的、用细藤和坚韧枝条编织而成的扁平簸箕,边缘高耸,但底部却并非完全密实,留有均匀的细缝。
另一件,则是一个带有曲柄摇把、内部装有交错排列的轻薄木片的木质滚筒,滚筒架在一个稳固的木架上,下方开口连接着一个倾斜的木质滑槽。
“一博,这是?”陈少熙看着这些新奇玩意儿,好奇地问道。
“这是用来脱粒和清选的工具。”赵一博解释道,他指着那个大簸箕,“这个叫‘风选筛’,可以手动模拟风场,筛选谷物。”
他又指着那个带摇把的滚筒,“这个叫‘手摇脱粒机’,比连枷效率高,而且能减少谷物破碎。”
众人将信将疑。阿木老人拄着棍子,看着那“手摇脱粒机”,摇了摇头:“赵先生,这摇几下,能比得上我们几十人摔打连枷?”
“试试便知。”赵一博也不多言,他让陈少熙将一捆灰粟抱过来,穗头朝内,塞进脱粒机的进料口。
然后,他亲自握住摇把,开始匀速转动。
“嘎吱…嘎吱…”
随着滚筒的转动,内部交错的木片迅速地将粟穗拉扯、刮擦,爱吃柚子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只听一阵密集的“噼啪”声,金黄色的谷粒如同雨点般,从下方的滑槽哗啦啦地流淌出来,落入事先放置好的大木盆里!而较长的秸秆则被滚筒末端的拨片推出,落在另一边。
不过片刻功夫,一捆粟穗便己脱粒完毕!木盆里积累了厚厚一层金黄的谷粒,而旁边的秸秆也相对完整。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这速度,比几个人用连枷围着拍打快了何止数倍!而且看那谷粒,破碎的极少!
“我的天!这么快!”鹭卓瞪大了眼睛。
“看那谷子,多干净!”何浩楠抓起一把,任由谷粒从指缝流下,几乎看不到碎壳。
接下来是清选。赵一博又演示了“风选筛”的用法。他将含有颖壳和碎秸的谷物混合物放入大簸箕中,双手握住边缘,利用腰腹力量,有节奏地颠簸、扬撒。
由于簸箕底部的细缝和特定的摇晃技巧,较轻的颖壳和碎屑被气流从缝隙和上方带走,而的谷粒则留在簸箕内,或者在落下时因重量集中在一处。
不过几次颠簸,混合物便己大致分离,效果比依赖不确定的自然风要稳定、高效得多!
事实胜于雄辩。流民们,尤其是那些老农,亲眼见证了这“扬场新法”的神奇效率,再无怀疑,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兴奋和跃跃欲试。
“快!快照赵先生说的做!”阿木老人激动地挥舞着棍子。
很快,打谷场上出现了全新的景象。几架手摇脱粒机被同时启用,强壮的青年们轮流摇动把手,谷粒如金瀑般流淌。
妇孺们则负责搬运粟捆和接取脱下的谷粒。另一边,更多的人使用风筛进行清选,有节奏的颠簸声此起彼伏,金色的谷粒在筛中跳跃,杂质被纷纷扬弃。
效率的提升是惊人的。原本需要耗费十数日、全员疲惫不堪的收获脱粒工作,在新工具的辅助下,进程大大加快。
而且由于脱粒和清选过程更可控,谷物的损耗也降到了最低。看着仓库里那以肉眼可见速度堆积起来的金黄谷堆,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李昊拿着他的笔记本,穿梭在打谷场上,不断记录着脱粒和清选的速度、损耗率等数据,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这些详实的数据,将为他们未来的生产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蒋敦豪站在场边,看着这热火朝天却又井然有序的收获场面,看着那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谷堆,心中感慨万千。
从最初的茫然求生,到如今的丰收在望,每一步都凝聚着众人的智慧与汗水。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谷物,映照着人们喜悦的笑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