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满溢的消息,连同之前关于“神犁”、“水车”的种种传闻,引来了形形色色的目光。
最先坐不住的,是那些曾与营地有过零星交易的山民寨子。
他们再次前来时,眼神己大不相同,少了最初的试探与畏惧,多了几分热切与讨好。
他们带来的猎物和山货品相更好,数量更多,言辞间也愈发恭敬,甚至带着几分乞求。
“蒋头人,李财神,”黑熊岭那位年长山民再次带队前来,他的姿态放得极低,几乎带着谄媚,“贵地的粮食…真是天神赐福啊!我们寨子今年春荒难熬,娃娃们都饿得嗷嗷叫…不知…不知能否多换些粮食给我们?价格好商量,好商量!”他眼巴巴地望着李逸辰,又偷偷瞟向那巍然矗立的粮仓。
紧接着,下游那个曾与营地有过道路合作的中等村落,也派出了以村正为首的、更为正式的队伍。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交换,而是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请求”。
“蒋头人,赵先生,”那村正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眼神里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却也藏着一丝精明,“贵方的耕种之术,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村田地也不少,可年年收成也就将将糊口…眼看贵地丰收,我们实在是…羡慕得紧啊。”
他搓着手,试探着问道:“不知…能否请贵方派几位能手,指点一下我们村的耕种?或者…能否匀换一些那种长势特别好的粮种?我们愿意出高价,或者用劳力、其他物资来换!”
这还算是态度友善的。更有一些陌生的面孔,三五成群地在营地外围徘徊,既不靠近交易,也不离开,只是用那种混合着贪婪、审视与不怀好意的目光,打量着营地的一切——坚固的砖房、转动的水车、以及那显眼的粮仓。
何浩楠带人机警地监视着这些“游客”,确认他们其中一些人的腰间,鼓鼓囊囊地藏着短刃。
面对骤然增多的外来者和复杂起来的局势,“十个晴天”核心层再次聚集在议事的大窝棚里,气氛严肃。
“情况大家都看到了。”蒋敦豪开门见山,“我们现在是怀璧其罪。粮食、技术,都成了别人眼红的东西。来找我们的人,有的是真心求助,有的只是想占便宜,还有的,恐怕在打着更坏的主意。我们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应付了,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章程。”
李昊首先发言,他管理对外交易,感受最深:“目前来找我们的,主要是求粮和求技术。粮食,我们虽有盈余,但必须优先保证自身储备和后续发展,不能无限制外流。技术,尤其是核心的育种、农具和水车原理,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绝不能轻易外泄。我建议,对外交换必须严格管控,粮食可以少量、高价放出,换取我们急需的盐、铁、布匹等战略物资。技术指导,暂时不予考虑。”
赵一博表示赞同:“我同意昊哥的看法。我们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一旦扩散,优势尽失。而且,贸然指导他人,若因对方管理不善导致减产,反而会损害我们的声誉。不过,完全封闭也不现实,容易引来更大的敌意。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有限度的合作模式?”
“哦?一博你有具体想法?”蒋敦豪问道。
赵一博沉吟道:“比如,我们可以承诺,在确保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未来可以向外提供少量经过筛选的、优于本地品种但并非最优的‘次级良种’。或者,在收取高昂费用或等价物资的前提下,承接帮助规划水利、建造简单农具的业务,但核心设计保密。这样既能获取利益,缓解外部压力,又能保持技术壁垒。”
李耕耘言简意赅地补充:“防御,必须万无一失。砖墙要尽快建起来。巡逻不能松懈。”
陈少熙和赵小童立刻保证,护卫队绝不会给任何宵小可乘之机。
何浩楠则提出:“我觉得咱们也不能光防着,还得主动往外看看。我多带几个人,分头去附近几个大点的村落和集镇转转,不光打听消息,也看看他们缺什么,有什么,摸摸底细。”
鹭卓和卓沅则从后勤角度提出,要加强对仓库,尤其是粮仓和工具库的看守。
王一珩虽然没发言,但也握着小拳头,一脸认真地听着哥哥们的讨论。
蒋敦豪综合了所有人的意见,最终做出了决断:
“好!那我们的‘外交之策’就定下来:第一,由昊昊全权负责对外交涉,所有交易必须经过他同意。原则是:粮食限量,技术保密,交换优先获取盐、铁、布、药材等紧缺物资。第二,一博提出的有限合作模式,可以作为长远方向研究,但目前暂不实施,保持神秘感和优势。第三,护卫队提升战备,耕耘加快防御工事建设。第西,小何负责对外信息收集,但要确保安全。”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而有力:“记住,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与人交往,以诚为本,但也要有雷霆手段。既要让外界看到我们的价值,不敢轻易招惹,也要让他们意识到,与我们合作,比与我们为敌,利益更大!”
(http://www.220book.com/book/85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