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匈奴大营中响起了震天的号角声。
刘铮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如潮水般涌来的匈奴骑兵,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今日的攻势比昨日更加凶猛,左贤王显然是动了真怒。
"全军戒备!"徐晃的声音在城头回荡,"弓箭手上弦!滚石准备!"
第一波匈奴骑兵在距离城墙两百步处突然分开,露出后面推着冲车的步兵。这些冲车用整根圆木制成,顶端包着铁皮,显然是专门为攻城准备的。
"瞄准冲车!"刘铮下令。
箭雨倾泻而下,但大多被冲车前的牛皮盾挡住。匈奴弓箭手也在后方放箭还击,城头上不断有守军中箭倒地。
"殿下小心!"徐晃猛地将刘铮推开,一支流箭擦着他的肩甲飞过,在铠甲上划出一道深痕。
冲车终于撞上了城门,巨大的撞击声让整个城墙都在震动。
"倒滚油!"刘铮大喝。
滚烫的热油顺着城墙泼下,推冲车的匈奴兵惨叫着后退。但很快又有新的士兵补上位置,冲车继续撞击着城门。
"城门要撑不住了!"一个守军惊恐地喊道。
刘铮快步走下城楼,对徐晃道:"带人在门后列阵,准备巷战!"
就在这时,王老西突然喊道:"殿下,看那边!"
只见匈奴人又在架设云梯,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同时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
"分兵防守!"刘铮拔出佩剑,"我去东墙,徐晃守西门,王老西带人守住正面!"
东墙的形势最为危急,己经有十几个匈奴兵爬上了城头。刘铮带着一队守军冲杀过去,剑光闪处,血花飞溅。他的剑法狠辣精准,每一剑都首取要害,很快就将登上城头的匈奴兵全部清除。
但更多的云梯还在不断架上城墙。守军们用长矛刺,用刀砍,用石头砸,用尽一切办法阻止敌人登城。惨叫声、兵刃相交声、垂死者的哀嚎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地狱般的交响乐。
"殿下,箭矢用尽了!"一个弓箭手焦急地报告。
刘铮望向城下,匈奴人的攻势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他咬了咬牙:"拆房屋!把房梁和石块都搬上来!"
守军们开始拆毁靠近城墙的民房,将木料和石块运上城头。这些简陋的武器虽然不如正规守城器械,但总算暂时抵挡住了匈奴人的进攻。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正午,匈奴人暂时退去休整。城头上的守军己经减员到不足五百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
徐晃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刘铮身边:"殿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匈奴人太多了,我们撑不了多久。"
刘铮望着城外匈奴大营,突然问道:"你觉得,匈奴人为什么这么急着攻城?"
徐晃愣了一下:"自然是想要破城..."
"不全是。"刘铮摇头,"你记得我们烧了他们多少粮草吗?"
徐晃眼睛一亮:"殿下的意思是..."
"匈奴人粮草不济,必须速战速决。"刘铮分析道,"只要我们再多守几日,他们自会退兵。"
就在这时,王老西急匆匆地跑来:"殿下,匈奴人又在准备进攻了!这次他们搬来了投石机!"
刘铮脸色一变。投石机的射程远超弓箭,对城墙的威胁极大。
"组织人手,准备灭火。"他快速下令,"徐晃,你带一队人悄悄出城,想办法破坏那些投石机。"
"末将领命!"
徐晃带着二十名敢死队员,再次从水门潜出。这次的任务比昨夜更加危险,匈奴人显然加强了警戒。
刘铮在城头上紧张地注视着远处的动静。约莫一炷香后,匈奴大营中突然响起喊杀声,几处投石机同时起火。
"接应徐将军!"刘铮下令。
城门打开一缝,一队骑兵冲出,接应徐晃等人回城。徐晃浑身是血,左臂又添新伤,但脸上却带着胜利的笑容:"殿下,我们毁了五架投石机!"
匈奴大营中,左贤王暴跳如雷。粮草被烧,投石机被毁,攻城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
"大汗,我们的粮草只够维持三天了。"一个千夫长小心翼翼地报告。
左贤王一拳砸在案几上:"明日全力攻城!若是再拿不下阴馆,我们就真的只能退兵了。"
这一夜,阴馆城无人入睡。守军们抓紧时间修补城墙,制造简易武器,照顾伤员。刘铮亲自巡视各处防线,鼓励士气。
"弟兄们,再坚持一天!"他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坚定,"匈奴人粮草将尽,只要撑过明天,胜利就是我们的!"
次日清晨,匈奴人发起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进攻。所有的骑兵都下马参战,云梯、冲车、投石机全部投入使用。左贤王亲自在阵前督战,斩杀了好几个后退的士兵。
城头上的战斗异常惨烈。守军们用尽最后的力量抵抗,有人抱着匈奴兵一起跳下城墙,有人点燃自己冲向云梯。王老西在混战中被流箭射中胸口,临死前还死死抱着一个匈奴百夫长的腿,为战友创造了杀敌的机会。
刘铮的铠甲己经破损多处,身上添了好几道伤口,但他依然坚持在最前线。他的剑法因为连日的实战而更加纯熟,每一剑都带着必杀的决心。
战至午后,匈奴人的攻势突然减弱。
"他们退了!匈奴人退了!"城头上响起守军们的欢呼声。
刘铮扶着城墙,望着如潮水般退去的匈奴大军,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匈奴人不是败退,而是粮草耗尽,不得不退。
"我们...守住了..."徐晃瘫坐在地上,这个铁打的汉子也终于露出了疲惫的神色。
清点战场,守军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而且个个带伤。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骄傲和希望——他们守住了自己的家园。
三日后,一队轻骑带着战报驰向洛阳。
***
德阳殿上,灵帝罕见地端坐在龙椅上,手中捧着来自阴馆的战报。
"好!好!"他连声赞叹,"朕的这个儿子,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何进站在下面,脸色阴沉。张让则皮笑肉不笑地说:"恭喜陛下,大皇子确实英勇。不过...以两千残兵对抗五千匈奴铁骑,这战报是否有些..."
"张常侍是在质疑战报的真实性?"卢植出列道,"阴馆守将徐晃的奏报写得清清楚楚,还有众多将士作证。大皇子亲自上阵杀敌,身先士卒,这才守住城池。"
灵帝满意地点头:"传朕旨意,赏大皇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阴馆守军,一律重赏!"
退朝后,何进与张让在宫门外相遇。
"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有几分本事。"何进咬牙切齿。
张让眯着眼睛:"不过是侥幸罢了。匈奴人粮草不济,这才退兵。不过...陛下现在对他刮目相看,我们得从长计议了。"
而此时在阴馆城中,刘铮正在为阵亡将士举行葬礼。
"这些勇士用生命守护了我们的家园。"他站在新立的墓碑前,声音沉重,"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从今天起,我们要让阴馆城变得更加强大,让匈奴人再也不敢来犯!"
幸存的守军们齐声呐喊,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刘铮望着远方的地平线,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力量。
朝堂上的赞赏,他并不在意。他真正在意的,是这些愿意追随他的将士,是这片需要守护的土地。
北疆的风,终于开始转向了。
作者“川与默”推荐阅读《汉末:从边军到帝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AN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