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 破壁:记忆的语法与“建筑师”的拼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活,娱乐教父 http://www.220book.com/book/8AWD/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活,娱乐教父

《记忆之囚》项目在万众瞩目下艰难前行。最大的拦路虎,依然是那个核心问题——如何建立一套清晰、自洽且富有感染力的“记忆世界”视觉语法。李慕白很清楚,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故事概念也只是空中楼阁。

张帆带领的概念设计团队和王老的科学顾问小组进行了无数次头脑风暴,尝试了各种方案,但始终感觉差了点“魂”。有的方案过于科学冰冷,缺乏情感温度;有的又过于抽象写意,失去了科幻的严谨质感。

就在创意陷入僵局时,迪丽热巴负责的 “记忆”全球创意工坊 迎来了第一批成果。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投稿和讨论,为团队打开了新的思路。

一份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博士后的投稿,详细阐述了记忆的“索引理论”——大脑并非存储完整的记忆影像,而是存储关键特征索引,在回忆时实时调用不同脑区的信息进行“重构”。这解释了为什么记忆会模糊、会出错,甚至会与其他记忆混淆。

另一份来自一位美国交互艺术家的提案,则设想了一个基于此理论的视觉模型:记忆世界由无数代表不同感官和情感信息的“基础粒子”(如代表视觉的色块、代表声音的波形、代表情绪的冷暖色调光点)构成。每一次回忆,就是一次基于“索引”对这些基础粒子的实时调用和重组。因此,稳定的记忆呈现出和谐有序的粒子流,而混乱、篡改或冲突的记忆,则表现为粒子的无序碰撞、相互侵蚀或异常排列。

这个将抽象理论与具体视觉元素结合的想法,瞬间击中了李慕白和张帆!

“就是这个方向!”李慕白在创意会议上激动地说,“我们要创造的,不是一个静态的‘记忆图书馆’,而是一个动态的、基于某种‘语法’不断流动重组的‘记忆粒子宇宙’!记忆的清晰度、稳定性、情感色彩,都可以通过粒子的密度、运动速度和排列方式来表现!”

方向确定,整个概念团队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张帆带领团队开始疯狂输出,绘制了大量基于“记忆粒子”理论的概念图:

· 愉悦的童年记忆:表现为温暖明亮的金色粒子,流动舒缓,聚合成清晰的夏日庭院场景。

· ** traumatic 的事件碎片**:表现为尖锐的暗红色或黑色粒子,高速无序地冲撞,试图撕裂稳定的记忆场景。

· 被刻意模糊的记忆:粒子稀疏、半透明,场景细节缺失,如同笼罩在迷雾中。

· 记忆篡改的过程:外来的、不和谐的异色粒子强行介入,扭曲、覆盖原有的粒子排列,形成诡异的视觉扭曲。

这套“记忆粒子语法”的初步建立,让《记忆之囚》的世界观第一次有了坚实且可执行的视觉基础。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仿佛在黑暗的隧道中终于看到了出口的光亮。

与此同时,剧本的开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三位核心编剧根据李慕白确定的方向和不断丰富的世界观,开始撰写详细的分场大纲。李慕白要求他们,每一场戏,尤其是记忆世界中的戏份,都必须标注出对应的“记忆粒子”状态,确保叙事与视觉的完美融合。

而于东那边,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经过与多家国际视效公司的初步接触和基于新概念图的演示,曾经合作过《深空之下》的维塔数码再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承诺如果能确保项目质量,愿意派出核心团队参与,并给予更具竞争力的报价。

项目似乎一步步走上了正轨。但李慕白心中,关于男主角——“记忆建筑师”陆离的人选,始终悬而未决。这个角色需要极深的表演功力,要在理性冷静的技术专家和逐渐陷入身份迷惘的普通人之间自如切换,眼神戏尤为重要。

他脑海中闪过几个名字,包括合作愉快的,也有心仪己久但未曾合作的。他甚至考虑过是否要再次邀请梁朝伟,但感觉陆离这个角色需要一种更现代、更带有技术疏离感的气质。

这天,李慕白在审看“记忆”工坊的参与者名单时,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胡歌。他记得这位演员,不仅因为其出色的演技和广泛的观众缘,更因为胡歌本人经历过人生重大变故后,对生命和自我的思考显得尤为深刻沉淀,眼神中常带有一种洞悉世事的通透与偶尔流露的迷茫,这与陆离这个角色的内核有着微妙的契合。

他让迪丽热巴调来了胡歌近年的所有作品和访谈,仔细观看。尤其是在一部他车祸复出后拍摄的、探讨存在与遗忘的文艺片中,胡歌的表演内敛而富有层次,将一个人面对记忆创伤时的脆弱与重建自我的坚韧,演绎得丝丝入扣。

“你觉得他怎么样?”李慕白将平板电脑推给一旁的迪丽热巴,上面正播放着胡歌那段表演的片段。

迪丽热巴认真看完,点了点头:“他的眼神里有故事,有深度,能压得住陆离这个角色。而且,他观众基础好,对商业和市场也有帮助。”

李慕白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联系一下他的团队,先把初步的剧本大纲和我们的世界观设定发过去,看看他的意向。不要提具体角色,只说是项目探讨。”

几天后,胡歌的经纪人回复了,表示胡歌对《记忆之囚》的故事概念非常感兴趣,希望能看到更完整的剧本,并愿意与李慕白导演当面聊一聊。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李慕白没有急于安排会面。他深知,对于胡歌这个级别的演员,仅仅靠概念和大纲是不够的。他需要拿出更扎实的东西,才能打动对方。

他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连同三位核心编剧,开始全力打磨《记忆之囚》前半小时的详细剧本。他要将这最关键的开篇,做成一块完美的“敲门砖”,不仅要展现故事的悬疑钩子和科幻设定,更要清晰地勾勒出陆离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与魅力。

视觉语言的破壁,与核心演员的接触,如同项目推进的两大引擎,开始同步点火。《记忆之囚》这艘巨轮,在经历了最初的迷茫与探索后,终于找到了明确的航向,开始积蓄力量,准备驶入更深、更广阔的制作海域。真正的挑战,此刻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8AW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活,娱乐教父 http://www.220book.com/book/8AW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