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创意基地,一号摄影棚。这里己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与其说是摄影棚,不如说更像一个巨型的科技实验室与艺术装置的混合体。棚内核心区域,矗立着一个由无数LED屏幕环绕构成的巨大环形空间——这就是《记忆之囚》最为关键的“记忆粒子动态捕捉与实时渲染舞台”。
棚顶布满了复杂的摄像机轨道和传感设备,地面隐藏着精密的压力感应点。张帆带领的概念团队和陈凯带领的视效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将这里打造成了实现李慕白脑中那个“记忆粒子宇宙”的心脏。
开机仪式依旧简洁。没有媒体,没有喧嚣,只有全体主创和核心工作人员。香案摆在环形舞台中央,背景是LED屏上模拟出的、缓缓流动的初始记忆粒子流,如同宇宙初开时的星云。
李慕白站在最前方,身后是胡歌、李雪健、宋佳、王砚辉等主演,以及于东、黄博、迪丽热巴等核心管理层。众人手持长香,神情肃穆。
“敬天地,敬电影,敬我们即将共同创造的这片记忆之海。”李慕白的声音在空旷的摄影棚内回荡,“愿我们心怀敬畏,潜行深入,将藏于意识深处的真实,呈现于光影之间。”
众人齐身鞠躬,香烟袅袅,融入那片虚拟的粒子星云之中。
“我宣布,《记忆之囚》正式开机!”
没有热烈的欢呼,只有更加凝重的呼吸和更加坚定的眼神。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挑战,从现在才开始。
第一个拍摄日,李慕白选择了一场相对“简单”的戏——陆离(胡歌饰)在自己的工作室,为一位普通客户进行常规的记忆优化。这场戏旨在让演员和技术团队进行初步磨合,熟悉这套前所未有的拍摄系统。
胡歌穿着剪裁合体的未来感服装,坐在设计简洁的工作台前。他戴上特制的轻薄感应手套,面前悬浮着几个由实时渲染生成的、代表客户记忆数据的粒子光团。
“A!”
胡歌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冷静,手指在虚空中轻点、滑动,随着他的动作,悬浮的粒子光团相应地分离、重组、改变着流动的形态和色彩。他需要凭空与这些虚拟的元素进行互动,并表现出一个记忆建筑师的专业与疏离。
监视器后,李慕白、陈国富(受邀担任艺术顾问,偶尔来现场)以及技术团队紧紧盯着屏幕。胡歌的表演无可挑剔,但问题很快出现——粒子系统的响应存在细微的延迟,并且粒子运动与胡歌手势的契合度不够精准,使得互动显得有些“假”。
“停!”李慕白喊道,他走到胡歌身边,对陈凯说:“延迟必须解决,控制在毫秒级。另外,粒子运动的算法需要调整,要更‘粘手’,更像是被他的意念和动作‘塑造’,而不是简单的指令响应。”
技术团队立刻围上来,现场调试。拍摄暂停了将近两个小时。胡歌没有丝毫烦躁,他利用这个时间,反复练习着手势,寻找更自然、更具说服力的互动方式。
当拍摄重新开始时,效果明显改善。胡歌也逐渐找到了状态,他将那细微的延迟感,巧妙地融入到角色的表演中,诠释为陆离对这项技术某种程度上的“疲惫”与“习惯”,反而增添了角色的层次感。
第一天就在这种反复调试与磨合中结束。进度缓慢,但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随后的拍摄,挑战接踵而至。
当拍摄进入“记忆世界”的重头戏时,困难呈几何级数增长。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明远老人,其记忆世界充满了矛盾、扭曲和强烈的情感色彩。这要求粒子系统能够实时响应演员极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呈现出相应的视觉奇观。
一场戏是陆离首次深入老人记忆的“创伤核心”。那是一片由破碎、黑暗、尖锐的粒子构成的,不断崩塌又重组的废墟。胡歌需要在这片虚拟的废墟中“行走”,表现出探索、警惕、以及被负面情绪侵袭的状态。
实拍时,LED环幕上渲染出的黑暗粒子漩涡极具压迫感,但胡歌的走位与虚拟环境的互动依然不够完美。他感觉不到脚下的“地面”,也无法与那些看似近在咫尺的“记忆碎片”产生真实的触感。
“我们需要实体道具辅助!”李慕白当机立断,“哪怕只是一些可以触碰、可以踩踏的、形状不规则的平台和物体,给演员一个物理支点!”
道具组连夜赶工,制作了一批覆盖着特殊感应材质的、可移动的几何体平台和破碎道具。这些实体道具的位置被精准捕捉,与虚拟的粒子环境进行校准融合。
当胡歌再次踏上那片“记忆废墟”,脚下有了真实的触感,手中能触摸到冰冷的“残骸”,他的表演瞬间变得更加真实可信。他踉跄的步伐,触碰“碎片”时下意识的缩手,都充满了细节。
而最大的考验,落在了李雪健老师身上。他有一场关键的独角戏,需要在病榻上,仅凭面部表情和细微的肢体语言,展现出老人临终前,在真实记忆与虚构记忆之间挣扎、最终与自我和解的复杂过程。镜头将紧紧捕捉他的脸,而背景的粒子世界将随着他的情绪剧烈变幻。
拍摄那天,现场静得能听到呼吸声。李雪健老师躺在病床道具上,灯光打在他布满皱纹却充满故事的脸上。
“A!”
他没有大的动作,只是眼神的变化——从浑浊到片刻的清明,从回忆起痛苦往事的痉挛,到接受真相后的释然与平静……与此同时,他身后的整个环幕,粒子从代表混乱与痛苦的黑暗漩涡,逐渐平息,转化为一片温暖、平和、如同夕阳余晖般的金色光尘,最终缓缓消散于无形。
没有台词,只有面部表情与粒子宇宙的共鸣。当李慕白喊出“卡”时,现场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那不仅仅是表演,那是一场生命与记忆的庄严仪式。
胡歌站在监视器旁,看着回放,由衷地低声对李慕白说:“李导,能和李雪健老师对戏,能参与这样的创作,是我的幸运。”
李慕白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依旧紧紧盯着屏幕。他知道,他们正在创造一些真正特别的东西。每一天,他们都在突破技术的边界,也在挖掘表演的深度。这片记忆的深海,冰冷而危险,但也蕴含着足以撼动人心的、关于真实与自我的璀璨宝藏。
潜入深海的航行,充满了未知与艰难,但每一寸的前行,都让银幕终将呈现的那个世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震撼人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8AW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