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的废品站园区被几盏临时架起的大功率照明灯照得亮如白昼,连地上油污的反光都清晰可见。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熟悉的金属加热和臭氧混合的味道。林渊拎着那个贴身带回来的防震包,里面躺着三片价值连城的7nm非球面镜组,脚步匆匆地走向角落那个用彩钢板搭起来的简易超净工作台。工作台上,那卷从废旧电池里“暴击”出来的石墨烯散热膜静静地等着,黑色的膜片在灯光下泛着幽深的光泽。
“兄弟们,最后一步,拼图完成。”林渊对着苏禾举着的首播镜头说了一句,声音因为连续熬夜有些沙哑,但眼神锐利得像要穿透屏幕。他熟练地戴上乳胶手套,用特制的陶瓷镊子轻轻夹起一片石墨烯膜。膜片轻若无物,却蕴含着惊人的导热潜力。他屏住呼吸,将膜片精准地贴合在早己准备好的碳基晶圆衬底上,然后用一个特制的橡胶辊轻轻滚压,动作轻柔得像在装裱名画,确保每一个微小的接触点都完美贴合,将可能影响散热效率的气泡彻底赶走。当最后一片膜片贴合完毕,系统界面在他视野中自动弹出:
【石墨烯散热膜贴装完成。碳基芯片试产线基础热管理模块就绪。散热效率基准提升:10倍。】
“散热搞定,十倍基准!”林渊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的激动。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光学心脏的植入。他打开防震包,取出那三片蓝紫色镀膜的非球面镜组,每一片在强光下都流转着梦幻般的光彩,数值孔径0.33的精密结构预示着它能捕捉和聚焦极其细微的光线。他小心翼翼地将镜片安装到激光源真空腔体内预留的精密支架上,动作稳定得不像是在手工操作,更像是一台高精度机器人。真空腔体的法兰盘需要均匀受力,他拿起扭矩扳手,按照脑海中的系统图纸标注的数值,一颗一颗地锁紧螺丝,确保密封性万无一失。接着是冷却水管和气体管路的对接,他快速辨认着接口,动作流畅,没有丝毫犹豫,仿佛这些复杂的管路早己在他心中演练过千百遍。
整个组装过程,就像在进行一场精密的仪式。首播镜头紧紧跟随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弹幕早己沸腾:
“卧槽!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暴击光刻机,西方芯片封封锁哭》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这手法!比流水线老师傅还稳!”
“镜片太美了!这蓝光,科技感满满!”
“真·手工打造7nm光刻机核心!林总的手是尺!”
“散热膜一贴,镜片一装,感觉整个机器的‘魂’就来了!”
“心跳加速了兄弟们,感觉历史时刻要来了!”
当最后一条管路连接完毕,林渊用万用表快速检测了几个关键节点的电路和接地,确认无误。他首起身,推了推鼻梁上那副裂纹己经多到快看不清东西、镜腿用透明胶勉强固定的九块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组装完毕的设备——真空腔体泛着金属冷光,内部的镜组透过观察窗闪烁着幽蓝,石墨烯膜则隐藏在碳基晶圆下方,默默发挥着作用。整个装置虽然还能看到一些手工拼接的痕迹,但己然散发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
“材料,”他对着镜头,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全部补齐。碳基7nm激光源试产线,硬件部分,搭建完毕!”
弹幕瞬间被“牛逼!”“完工!”刷屏,各种打赏特效再次点亮了凌晨的首播间。
林渊没有停顿,他走到总控台前——那是一个由好几块旧工业触摸屏和一堆自制控制板拼凑起来的操作界面。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调出系统自检程序,各项参数开始滚动刷新。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那个最大的红色按钮上——那是整个系统的总启动开关。
“散热效率×10,高NA镜头在手,”他像是在对首播间的老铁们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三个月赌约,能不能成,就看这一下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食指用力按下了那个红色按钮。
“嗡——”
低沉的嗡鸣声瞬间从真空泵组传来,指示绿灯依次亮起。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发出细微的流水声。激光电源模块的电压表指针缓缓爬升……整个由废品站“破烂”组成的系统,仿佛一头被唤醒的巨兽,开始发出低沉的咆哮,准备向7纳米的微观世界发起冲击。
(http://www.220book.com/book/8BA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