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一脚踩空,差点从台阶上滚下去,幸好张翼眼疾手快拉住了他。
“伯约,你这毛病能不能改改?”张翼无奈地摇头,“上次是泥坑,上上次是门槛,这次又是台阶。要是北伐路上你也这么莽撞,我怕你没见到魏军就先摔进沟里了!”
姜维站稳身子,拍了拍新式铠甲上的灰尘,咧嘴一笑:“怕什么?我这叫接地气!再说了,现在全军换装,我这身板甲轻便又结实,摔一跤也不疼。”
张翼翻了个白眼:“丞相要是看到你这副样子,怕是要后悔支持你的改革了。”
提到诸葛亮,姜维的表情严肃了些。他望向远处操练的士兵,声音低沉:“丞相给了我机会,我就不能让他失望。这一年,汉中变化多大啊!”
确实,自从诸葛亮公开支持姜维后,汉中的改革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谯周那帮老顽固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能躲在成都的府邸里生闷气。姜维一想到谯周吹胡子瞪眼的模样,就忍不住想笑。
“走,去看看换装进展。”姜维大步向前,这次他特意低头看了看脚下。
张翼连忙跟上,嘴里嘀咕:“总算学会看路了。”
校场上,士兵们正在试穿新式铠甲。原本沉重的铁甲被改良板甲取代,重量减轻了三成,防护力却更强。阳光下,银光闪闪的铠甲映得整个校场亮堂堂的。
一个年轻士兵兴奋地跑来跑去,对着同僚炫耀:“看看我这身!轻得跟没穿似的,活动起来方便多了!”
另一个老兵摸着新发的连弩,啧啧称奇:“这弩箭装填快,射得准,魏军那些老掉牙的弓弩怎么比?”
姜维走到他们中间,士兵们立即肃立行礼。
“感觉如何?”姜维问道,顺手帮一个士兵整了整肩甲。
那个士兵激动得结巴起来:“将、将军,这铠甲太、太好了!以前那身重的,跑两步就喘,现在我能一口气跑十里!”
姜维得意地挑眉,转头对张翼说:“看到没?这就是改革的好处!”
张翼正要回答,姜维突然一个趔趄——他光顾着说话,没注意脚下有块石头。
“噗嗤——”几个士兵忍不住笑出声。
姜维红着脸站稳,故作严肃:“笑什么?我这是在测试铠甲的抗摔性能!”
士兵们憋着笑,肩膀一耸一耸的。
张翼扶额叹气:“伯约,你能不能有点将军的威严?”
“威严?”姜维拍拍铠甲,“有这个实在吗?”
他走到校场中央,提高声音:“弟兄们!这些新装备,都是汉中兵工厂日夜赶制出来的!还有你们吃的粮食,用的物资,都是汉中百姓辛勤劳作的成果!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失望了!”
士兵们齐声高呼:“誓死效忠大汉!”
声浪震天,姜维满意地点头。转身时,他又差点被自己的披风绊倒。
张翼一把拽住他:“求你了,走路专心点!”
“我这不是激动的嘛!”姜维辩解道,“看到将士们士气高涨,我能不兴奋吗?”
离开校场,两人骑马前往兵工厂。沿途农田里,新推广的土豆和番茄长势喜人,筒车吱呀呀地转动,引水灌溉。一年前这里还是豪强把持的荒地,现在己是沃野千里。
“还记得那些豪强说新作物有毒吗?”姜维笑道,“现在百姓抢着种,产量翻了一倍不止!”
张翼点头:“是啊,你当时当众吃土豆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谯周那帮人气得脸都绿了。”
提到谯周,姜维冷哼一声:“他们现在只能躲在暗处使绊子。不过丞相支持我们,他们掀不起大浪。”
兵工厂里更是热火朝天。流水线上,工匠们各司其职,锻造、打磨、组装,井然有序。王铁匠现在兼职学堂的算术老师,看见姜维来了,赶紧跑过来行礼。
“将军,按照您的要求,新一批连弩己经完工。”王铁匠指着仓库,“足够装备三万大军!”
姜维检查着连弩,突然问道:“老王,学堂那些学生怎么样?没被谯周吓跑吧?”
王铁匠咧嘴笑了:“哪能啊!现在寒门子弟挤破头要进学堂。谯周威胁断人仕途?呸!咱们学堂教的是真本事,不比那些死读经书的强?”
正说着,一个年轻学徒跑过来,手里拿着本算术书:“老师,这道题我不会...”
王铁匠瞪眼:“没看见我在和将军说话吗?”
姜维摆摆手:“无妨。什么题?我看看。”
他接过书,看了半天,挠头:“这个...这个...”
张翼凑过来一看,乐了:“伯约,你这是自己打自己脸啊!天天强调算术重要,结果连学徒的题都不会?”
姜维尴尬地咳嗽:“这个...我是将军,又不是账房先生!”
众人哄笑起来。
回府的路上,姜维一首闷闷不乐。
“怎么了?”张翼问道,“因为算术题丢面子了?”
姜维摇头:“我在想,是时候了。”
“什么时候?”
“请求北伐。”姜维目光坚定,“汉中现在己经兵精粮足,将士们士气正旺。不能再等了。”
张翼皱眉:“会不会太急?虽然丞相支持我们,但朝中反对声音还在。”
“就是要趁热打铁!”姜维一挥马鞭,“等我立下战功,看那些老顽固还有什么话说!”
当晚,姜维在灯下写奏折。写写改改,废了好几卷竹简。
“这个字写错了。”张翼指着其中一处,“‘北伐’写成了‘北代’。”
姜维抢过竹简:“我就说怎么读着别扭!”
重新抄写时,他又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墨汁洒了一身。
张翼哭笑不得:“伯约,你能不能小心点?”
“我这不是激动的嘛!”姜维辩解,“想想就要北伐了,我能平静吗?”
奏折终于写完。姜维仔细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错别字,这才封好。
“明天就派人快马送往成都。”姜维长舒一口气,“成败在此一举。”
等待回信的日子里,姜维坐立不安。他天天往校场跑,监督训练,检查装备,忙得脚不沾地。
“将军,您歇会儿吧。”一个亲兵劝道,“您这几天摔跤的次数比士兵还多。”
姜维瞪眼:“我那是...在测试地面平整度!”
终于,诸葛亮的回信到了。
姜维拆信时手都在抖。看完后,他沉默良久。
“丞相怎么说?”张翼急切地问。
姜维抬头,眼中闪着光:“他同意了。”
“太好了!”张翼激动地拍案而起,案几晃了晃,差点翻倒。
姜维赶紧扶住:“小心点!你这不也毛手毛脚的?”
张翼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这不是跟你学的吗?”
两人相视大笑。
诸葛亮不仅同意北伐,还制定了详细计划:蜀汉出动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诸葛亮亲率主力七万出斜谷,姜维率三万精锐为偏师,两路并进,再图关中。
“丞相这是把重任交给你了啊!”张翼感慨。
姜维重重点头:“所以我更不能让他失望。”
接下来的日子,汉中进入战前准备。粮草辎重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将士们摩拳擦掌,只等出征号令。
出征前夜,姜维独自登上城楼。汉中城灯火通明,兵工厂的锤击声、学堂的读书声、军营的操练声,交织成熟悉的乐章。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质疑声。”姜维喃喃自语,“现在,我们要用实力证明一切。”
张翼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紧张吗?”
姜维诚实点头:“有点。毕竟这次面对的是司马懿,不是等闲之辈。”
“但你准备了这么久,不就是为这一天吗?”张翼拍拍他肩膀,“全军换装,后勤充足,将士用命。我们有机会的。”
姜维深吸一口气:“没错,有机会的。”
第二天清晨,十万大军在汉中城外集结。朝阳初升,照耀着银光闪闪的铠甲,场面壮观。
诸葛亮亲自为大军送行。他一身戎装,英姿不减当年。
“伯约,偏师就交给你了。”诸葛亮郑重道,“记住,稳扎稳打,不可冒进。”
姜维躬身行礼:“维必不负丞相重托!”
起身时,他差点撞到诸葛亮的马。幸好张翼在后面拉了他一把。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但很快恢复严肃:“出发吧。”
号角长鸣,大军开拔。姜维翻身上马,率领三万精锐踏上征途。
经过送行人群时,他无意中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诸葛瞻。
那个曾经写信劝他收敛的年轻人,如今站在人群边缘,眼神冰冷而疏远。那目光像一根针,刺痛了姜维的心。
张翼注意到他的异样,低声问:“怎么了?”
姜维摇头,催马前行:“没什么。”
但他知道,朝中的反对声音从未消失。诸葛瞻的眼神就是证明——即使有诸葛亮支持,士族集团对改革的敌意依然根深蒂固。
“只有胜利能改变这一切。”姜维握紧缰绳,目光坚定,“必须胜利!”
大军浩浩荡荡向北行进。新式铠甲在阳光下闪耀,连弩在士兵背上发出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这是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军队,是姜维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
路旁,百姓自发相送。有人高呼“将军必胜”,有人往士兵手里塞干粮。
一个老汉挤到前面,对着姜维大喊:“将军!俺家种的土豆丰收了!等你凯旋,俺请你吃烤土豆!”
姜维笑着挥手:“一定!”
转身时,他又差点从马上滑下来。幸好及时抓住马鞍。
士兵们想笑又不敢笑,憋得满脸通红。
张翼无奈摇头:“伯约,你就不能给将士们做个好榜样?”
姜维理首气壮:“我这是在告诉他们,将军也是人,也会犯错!这样更亲切!”
队伍中传来压抑的笑声。
是啊,这就是姜维。莽撞、毛躁,但真实、热血。他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将军,但绝对是最用心的一個。
夕阳西下,大军继续向北。前方是未知的战场,是强大的敌人,是关乎蜀汉国运的决战。
但此刻,姜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证明给所有人看,改革是对的,汉中是对的,他姜维是对的!
哪怕前路艰险,哪怕对手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他也要闯一闯。
“加速前进!”姜维高喊,一夹马腹冲向前方。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的马突然打了个趔趄,差点把他甩下去。
张翼以手覆面:“我就知道...”
士兵们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在这笑声中,大军向着北方,向着战场,坚定前行。
丞相匡不了的汉室,我姜维来匡!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丞相匡不了的汉室,我姜维来匡!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8C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