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望着董允,宫门外的阳光洒在他脸上,映出一丝坚毅的笑容。董允的眉头依旧紧锁,显然对黄皓的介入忧心忡忡。
“伯约,黄皓此人,奸猾无比,你此去沓中,他必会百般刁难。”董允压低声音,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的佩剑上,仿佛随时准备拔剑相助。“我虽在朝中有些威望,但宦官之流,防不胜防啊。”
姜维轻叹一声,目光扫过远处黄皓那扭捏的背影,心里冷笑。这阉人,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他转头对董允,语气诚恳:“董侍中,维乃降将,蒙丞相与陛下不弃,方有今日。维所求者,非为个人荣华,实为继承丞相遗志,兴复汉室。若能强国强兵,维个人荣辱,何足道哉!”
他说这话时,眼睛微微发红,脑海里闪过诸葛亮五丈原的遗容——那会儿他还在现代当社畜,熬夜加班猝死后,一睁眼就成了姜维,左臂上还留着那场大战的伤疤。真是造化弄人,不过既然来了,就得干票大的!
董允被他的真诚打动,紧绷的脸松弛下来,拍了拍姜维的肩膀:“好!伯约有此心,我必在朝中为你周旋。只是黄皓那边,你需小心应对,切莫冲动。”
“放心,我自有分寸。”姜维点头,心里却盘算着:黄皓这厮,不就是个贪财好权的小人吗?看我怎么玩死你!
两人又聊了几句,董允便匆匆离去,他还得回府处理政务——这老哥,连朝服都没换,就跑来提醒姜维,真是敬业模范。
姜维独自站在宫门外,深吸一口气。沓中屯田,总算开了头,但前路漫漫,得赶紧行动。
他回到府邸,立即召集部下。无当飞军的一批精英己经等候多时,领头的叫张嶷,是个黑脸汉子,打仗勇猛,但有点一根筋。
“将军,咱们真要去那鸟不拉屎的沓中?”张嶷挠着头,一脸不解,“听说那儿土地贫瘠,连兔子都不拉屎!”
姜维笑了:“兔子不拉屎,咱们就让它拉!别忘了,丞相在世时,常教导我们,事在人为。”
他拿出自己画的草图——那是基于现代地理知识改良的,标注了沓中的水源和可垦地。士兵们围过来,七嘴八舌。
“将军,这曲辕犁是啥玩意儿?能比老牛拉犁快?”一个年轻士兵问道。
姜维解释:“当然快!能提高效率三成,到时候咱们种地像打仗一样猛!”
众人哄笑,气氛轻松。姜维心里却清楚:这屯田试点,不仅是种地,更是政治博弈。黄皓那混蛋,肯定会在背后捅刀子。
第二天,圣旨送达姜维府上。来宣旨的是个小宦官,尖声尖气地念着,姜维跪接时,忍不住腹诽:这刘禅,真是昏庸,派个太监来监军,还不如派只猴子来捣乱!
圣旨内容大致是:批准在汉中南部的沓中地区进行屯田试点,由姜维全权负责,另派黄皓为监军,监督事宜。
姜维领旨谢恩,心里百感交集。成功了第一步,但黄皓这根毒刺,让他如芒在背。他握紧圣旨,暗自发誓:不管多难,都要把屯田搞起来,为了汉室!
出发前,姜维特意去拜访了蒋琬和费祎。蒋琬支持他,但力量有限;费祎则打哈哈,说些“伯约辛苦,多多保重”的客套话。姜维也不指望他们,反正有董允在朝中撑着。
路上,队伍浩浩荡荡出发。姜维带了五百精锐士兵和几十户流民——这些流民是王平帮忙招募的,都是穷苦人,盼着屯田过上好日子。
黄皓也跟来了,坐着小轿子,一路抱怨不停。
“哎呀,这路颠死咱家了!”黄皓掀开轿帘,对姜维挤出一丝假笑,“姜将军,陛下说了,您的事,就是咱家的事。以后,还请将军多多‘关照’。”
他把“关照”二字咬得特别重,眼神里满是算计。
姜维不动声色,同样报以微笑:“黄公公言重了。此行艰苦,还望公公多多担待。”
他心里骂娘:担待你个头!等到了沓中,看我怎么收拾你!
队伍行进缓慢,黄皓时不时找茬。比如,路过一条小溪时,他非要士兵给他搭桥,说怕湿了鞋。
“公公,这水浅,蹚过去就行。”张嶷忍不住说道。
黄皓瞪眼:“你懂什么?咱家是监军,万一摔着了,你担得起吗?”
姜维使个眼色,张嶷只好憋着气去搭桥。结果桥没搭稳,黄皓一脚踩空,差点摔进水里,狼狈不堪。
士兵们偷偷笑,姜维心里乐开花,但面上还得装严肃:“公公小心,这荒野之地,处处是险。”
黄皓气得脸发白,却没发作,只是阴恻恻地说:“姜将军,咱家记下了。”
姜维懒得理他,继续赶路。路上,他利用现代知识,观察地形——沓中虽贫瘠,但有多条小溪汇聚,土壤潜在肥力不错,作者“浩瀚宇宙的星辰大海”推荐阅读《我,姜维,九伐中原终入蜀!》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只要修好水渠,改良农具,就能变废为宝。
他还抽空训练士兵,白天行军,晚上教他们使用改良农具。比如,他演示曲辕犁的用法,结果自己没站稳,摔了个狗吃屎。
“将军,您这犁地还是打架啊?”张嶷打趣道。
姜维爬起来,拍拍土:“失误失误!这玩意儿得多练,就像你们练刀一样!”
众人又是一阵笑,连流民都放松下来。姜维心想:犯点小错误挺好,拉近关系,让大家觉得我亲切。
几天后,队伍抵达沓中。眼前一片荒芜,土地干裂,杂草丛生,偶尔有几户破败的茅屋。
黄皓一下轿就皱眉头:“这什么鬼地方?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姜将军,你确定能在这儿屯田?”
姜维没理他,跳下马,抓起一把土看了看:“土质还行,就是缺水。咱们先从修水渠开始。”
他立即分配任务:士兵们负责安保和重活,流民负责垦荒,他自己亲自带队勘测水源。
黄皓却在一旁捣乱。他安插了几个亲信到队伍里,这些人啥也不干,整天溜须拍马。
“姜将军,你这水渠设计太浪费人力了!”黄皓指手画脚,“挖那么深干嘛?浅点不行吗?”
姜维耐心解释:“公公,水渠深了才能引水充足,否则旱季就没水了。”
黄皓撇嘴:“哼,咱家看你是想拖延时间,好多领饷银!”
姜维心里火大,但忍住了:“公公若不信,可亲自试试挖渠。”
黄皓当然不干,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去找地方休息——他让人搭了个临时帐篷,里面铺了软垫,还点了熏香,说是驱蚊。
晚上,姜维召集部下开会。张嶷气呼呼地说:“将军,黄皓那厮整天指手画脚,咱们还干不干活了?”
姜维摆摆手:“别急,对付小人,得用巧劲。他挑刺,咱们就做得更好,让他无话可说。”
他拿出地图,指出几个关键点:这里修主渠,那里建蓄水池,还要试验曲辕犁和改良稻种。
“明天开始,咱们分头行动。”姜维部署道,“张嶷,你带人挖渠;我带队垦荒;流民们帮忙搬运。”
众人领命,士气稍振。
第二天一早,工程启动。姜维亲自挥锄头,示范修渠。他本来想耍帅,结果一锄下去,砸到自己脚趾,疼得龇牙咧嘴。
“将军,您这锄头是拿来打自己的?”一个流民开玩笑。
姜维揉着脚:“失误!纯属失误!大家别学我,注意安全!”
众人哄笑,干活更起劲了。黄皓远远看着,一脸不屑,却也没办法。
几天下来,水渠初具雏形,土地也开垦出一小片。姜维引入现代农业知识,教大家轮作和施肥——当然,他用古代术语包装,比如“换土养地”之类。
黄皓却不断找麻烦。他派亲信偷偷破坏工具,或者散布谣言,说屯田没用,浪费朝廷银子。
一次,黄皓亲自“视察”水渠工程,指着一段渠壁说:“这修得太歪了!姜将军,你是不是故意糊弄?”
姜维一看,那渠壁明明很首,是黄皓眼睛斜了。他忍住笑,正色道:“公公,渠壁是首的,您可能站歪了。”
黄皓一愣,赶紧站正,结果脚下打滑,一屁股坐进泥水里,成了落汤鸡。
士兵们憋着笑,姜维赶紧去扶:“公公没事吧?这地滑,得小心。”
黄皓气得浑身发抖,爬起来就骂:“姜维!你等着,咱家回朝一定参你一本!”
姜维心里冷笑:参就参,谁怕谁?但面上还是恭敬:“公公息怒,咱们以大局为重。”
晚上,姜维独自坐在帐篷里,复盘进展。屯田开了头,但黄皓的干扰越来越明显。他知道,这不仅仅是种地,更是权力斗争。如果成功,就能打击益州豪强,壮大蜀汉;如果失败,自己可能万劫不复。
他摸了摸左臂的伤疤,想起诸葛亮的遗志,决心更坚。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笑。
窗外,星空璀璨,沓中的荒野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而神秘。姜维知道,游戏才刚开始,更激烈的冲突还在后头。
黄皓的帐篷里,灯火通明。他正写着密信,准备送给谯周等人,汇报姜维的“过失”。
“姜维啊姜维,看你能嚣张到几时!”黄皓阴笑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而姜维,己经计划好明天的行动:加快修渠,试验新农具,同时盯紧黄皓的小动作。
这荒芜之地,即将种下希望的种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8CC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