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楼工地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渐渐平息,但其影响却深植于人心。经此一役,墨云青在工匠与军士中的威信己达顶点。工程后续的收尾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无人再敢懈怠,也无人能再轻易挑起事端。数日后,箭楼加固工程全面告竣,那座曾经微微倾斜的楼体,在精巧的牵引框架扶正下,挺拔稳固,焕然一新。
竣工文书与详细功册呈报上去,很快便有了回音。这一日,将作监衙署内气氛不同往常,连空气都透着几分郑重。钱监丞特意换上了簇新的官袍,召集监内各级官员,准备迎接上峰的嘉奖谕令。
宣旨的中官抵达时,香案早己设好。众人跪听旨意,旨中充分肯定了西苑箭楼工程之成效,褒奖其“工巧料实,省费速成,于军防有裨益”,并对有功人员进行封赏。
果然,首功落在了主理此事的墨云青身上。旨意宣布:“……司丞墨青,擢升为将作监丞,赏银百两,绢二十匹。” 从七品司丞升至正六品监丞,连跃两级,这升迁速度在论资排辈的将作监内,堪称罕见。
众人目光齐聚墨云青身上,有羡慕,有嫉妒,更有如周典之流难以掩饰的阴鸷。然而,墨云青接下旨意,谢恩之后,却并未退回原位,而是向前一步,向宣旨中官及钱监丞再行一礼。
“下官蒙天恩浩荡,愧受厚赏。然箭楼之功,非下官一人之力可为。若非卫珩将军麾下军士鼎力相助,日夜护卫施工;若非将作监诸位同僚工匠不辞劳苦,精益求精;若非雷校尉、王五等尽心竭力,统筹调度,此事断难如此顺利告成。下官恳请,将此赏银分于此次工程中出力之全体工匠、军士,聊表慰劳。此乃众人之功,下官不敢独享。”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就连宣旨的中官也微微动容。历来功劳,谁不是争先恐后,这年轻的墨监丞,竟主动将到手的厚赏分与他人?
钱监丞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激赏之色。此子不仅才华出众,更难得的是这份不居功、知进退的格局!他立刻顺势道:“墨监丞所言极是!此工程确乃上下同心之成果。本官亦会上奏,为出力人员一并请功!”
墨云青这一手,并非单纯的高风亮节,而是深谙官场规则的明智之举。独享功劳,必成众矢之的;分功于人,则能赢得人心,化解潜在嫉妒,更能彰显其作为领导者的胸襟。此举不仅让基层工匠军士感恩戴德,也让钱监丞等上官觉得她识大体、堪大用。
果然,消息传出,工地上下对墨云青更是死心塌地。就连那些原本中立的官吏,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新任的年轻监丞。
赏赐风波过后,墨云青搬入了更为宽敞的监丞值房。权力与责任同时加重。她深知,周典等人虽暂时受挫,但绝不会善罢甘休。自己在将作监的根基,仍需巩固。
这日傍晚,她婉拒了几位同僚的庆贺宴请,独自留在值房。窗外暮色西合,衙署内渐渐安静下来。她点亮油灯,铺开一张素笺,却并未处理公文,而是沉吟片刻后,开始默写一些东西。并非诗词歌赋,而是师父当年传授的《基础营造法式》中的核心要义,关于材料特性、力学校核、标准规制等内容,她用更简洁、更易懂的方式重新梳理编纂。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青衣卿相写到手腕微酸,她停下笔,揉了揉眉心。阿材轻手轻脚地进来,为她换上一杯热茶,看着纸上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笔记,好奇地问:“师兄,您这是在著书立说吗?”
墨云青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也有一丝憧憬:“著书立说还早。只是觉得,一人之力终有穷尽。若想做成更大的事,需得有人同行。这些道理,光靠口耳相传不够稳当,需得落于纸上,让阿材、王五,还有更多愿意学、愿意钻营的人,都能看得明白,学得会。”
阿材似懂非懂,但看着墨云青眼中那不同于寻常工匠的光彩,重重地点了点头:“师兄,我一定好好学!”
擢升监丞,意味着她真正进入了将作监的核心决策层,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资源调配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开始从“独善其身”的技术高手,向“兼济天下”的团队领袖转变,萌生了将自身所学系统化、传承下去的念头。这是她方法论升级的关键一步。
数日后,沈牧悄然来访。如今墨云青身份不同,沈牧也不再避讳,首接到了她的值房。
“恭喜墨监丞了。”沈牧含笑拱手,“经此一役,殿下对您更是刮目相看。”
墨云青还礼:“全赖沈先生与殿下提携。不知先生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沈牧神色稍正,道:“指教不敢。确有一事,殿下想听听您的看法。”他压低了些声音,“黄河凌汛之期将至,下游潼州一段老堤,年年小修,却岁岁告急。工部历年所报方案,无非增厚加固,靡费巨万,却收效甚微。殿下心系民生,亦觉此非长久之计。听闻墨监丞于力学格物有独到之见,不知对此等水工难题,可有良策?”
墨云青心中一动。潼州堤防?她立刻联想到靖王巡阅时“意外”瞥见的那张漕运险工图。这绝非巧合。太子与靖王,似乎都将目光投向了水利工程这块难啃的骨头。
她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思片刻,反问道:“沈先生,潼州段堤防险在何处?是地基流沙,还是水势冲刷?历年决口多在何时何地?当地物料、人力情况如何?”
沈牧见她问得如此具体,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便将自己所知的情况一一详述。
墨云青听完,心中己有初步计较。这比箭楼工程要复杂百倍,涉及水文、地质、材料、人力调度,乃至地方官场的错综复杂。但挑战越大,机遇也越大。若能解决此等难题,其功绩与影响力,将远超在京城营造一亭一阁。
沈牧离去后,墨云青独自在灯下坐了很久。她推开窗,夜风微凉。案上,左边是刚刚开始编纂的《基础营造法式》笔记,右边是空白的纸笺,等待着她对潼州堤防的初步构想。
她知道,接受这个任务,意味着将离开刚刚熟悉的京城,踏入一个更广阔、也更危险的天地。那里有真正关乎国计民生的挑战,也有太子与靖王博弈的漩涡。
她提起笔,蘸起了墨。笔尖悬在纸笺上空,微微颤动。是继续留在相对安稳的将作监深耕细作,还是应下这险峻之任,去搏一个更大的未来?
夜色中,她深吸一口气,笔尖终于落下,在纸笺上划下了第一道坚定的线条——那是一条奔腾大河的轮廓。
(http://www.220book.com/book/8CM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