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0年(1921年)仲春,北平秘密据点的油灯下,陈幽双手捧着写得工工整整的赴法申请,指尖微微发颤。
申请稿纸上,“学习计划”“革命决心”“归国实践”三个部分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满是他对赴法学习的渴望与对革命事业的赤诚——这是他熬了三个通宵写就的,改了七遍,连标点符号都反复斟酌,生怕错过这次改变革命轨迹的机会。
“先生兄,您帮我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改?”
陈幽将申请递到子仁手中,语气里带一些紧张。他知道,这次选派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子仁的推荐至关重要,而申请的质量,首接决定着小组考核的结果。
子仁接过申请,逐字逐句地读着,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读到“拟重点研究法国工会与中国农会的异同,探索农民组织建设路径”时,他忍不住点头;看到“赴法期间每周撰写学习心得,通过秘密渠道传回国内”时,眼里闪过赞许。
“写得很好。”子仁放下申请,语气肯定,“既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又结合了你的优势——懂农民、有组织经验;既考虑了个人成长,更没忘革命实践,这正是组织想要的‘务实型’青年。”
他顿了顿,指着一处补充道,“这里可以加一句‘关注旅法华工生存状况’,他们也是劳苦大众,你去了可以调研他们的诉求,既能积累经验,也能团结力量。”
陈幽赶紧拿出笔,按照子仁的建议修改,心里暖暖的——有这位前辈指点,申请的分量又重了几分。
第二天,陈幽正式向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提交申请。
负责考核的委员老张接过申请,看着封面“陈幽赴法勤工俭学申请”几个字,笑着说:“早听说你准备充分,果然名不虚传。
接下来的考核,主要问你三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赴法学习计划、遇到困难如何应对。你不用紧张,如实说就行。”
考核在小西合院的东厢房进行,李大钊先生也在场,这让陈幽更加郑重。
面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落地”的问题,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结合韶山见闻:“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为劳苦大众谋解放’,在中国,就是要先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计划在法国学工会组织经验,回来后结合农村实际,建立农会,帮农民争取减租、保地,再慢慢引导他们参与革命。”
谈及学习计划,他条理清晰:“第一步,三个月内攻克法语基础,能阅读革命著作;第二步,深入巴黎近郊工厂,调研工人运动;第三步,整理欧洲经验,形成适合中国农村的组织方案;第西步,每周与旅法组织汇报,保持与国内联系。”
当被问到“若遇到军警盘查或资金困难怎么办”时,陈幽毫不犹豫地回答:“严守组织纪律,若遇盘查,以‘勤工俭学学生’身份掩护;资金困难就多做工,白天在工厂干活,晚上挑灯学习,绝不耽误任务。”
李大钊先生全程静静倾听,此时开口问道:“你在北平与士绅周旋,积累了不少经验,去了法国,面对不同的环境,如何团结旅法华人?”
“以‘共同诉求’为纽带。”
陈幽思考片刻,认真回答,“旅法华工多是穷苦人,我会先帮他们解决工资、住宿等实际问题,赢得信任后,再传播革命思想;对旅法学生,以‘学术交流’为切入点,分享国内革命经验,凝聚进步力量。”
考核结束后,老张和李大钊先生低声交流了几句,随后对陈幽说:“你的表现很好,理论扎实、计划清晰、考虑周全,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先生的推荐很中肯。小组会尽快给你答复,你回去等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陈幽表面上依旧按部就班——上课、编辑刊物、与士绅周旋,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坐立难安。
苏木也提交了申请,两人常在一起猜测结果,既期待又忐忑。
五天后的傍晚,子仁兴冲冲地找到陈幽,手里拿着一张纸条:“默之!恭喜你!入选了!苏木也入选了!小组一致通过,说你‘思想坚定、行事沉稳、外语底子好’,是赴法的合适人选!”
“真的?!”陈幽接过纸条,上面写着“陈幽同志经考核,符合赴法勤工俭学条件,准予选派”,落款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印章。
他反复看了三遍,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瞬间红了——从韶山冲的迷茫青年,到北平的革命同志,再到即将赴法的学习者,这一路的艰辛与成长,在这一刻有了最珍贵的回报。
“别光顾着高兴,赶紧准备。”子仁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急切,“下月初在上海集合,月底乘船赴法。你要做两件事:一是整理行李,只带必需品,把重要的理论书籍和联络暗号记在脑子里,别带纸质文件;二是和苏木制定秘密联络方案,赴法后怎么和国内、旅法组织联系,都要提前想好。”
陈幽点点头,当晚就开始整理行李。
他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珍贵著作留给了社团的同志,只带了一本线装《论语》,里面夹着子仁写的旅法党组织联络暗号;衣服只带了两套换洗衣物,一件长衫、一件短打,方便乔装;还特意买了个小本子,用来记法语单词和学习心得,封面写着“读书笔记”,实则是秘密联络的密码本。
整理完行李,陈幽和苏木在秘密据点制定联络方案。
两人约定:每周通过旅法华工中的联络员传递消息,用“天气”代指“革命形势”——“晴”代表安全,“阴”代表有风险,“雨”代表紧急;用“学业进度”代指“工作进展”,比如“法语己学完基础”,实际是“己与当地华工建立联系”。
“我要是先联系上旅法组织,就在巴黎拉丁区的咖啡馆贴张‘寻物启事’,写‘寻红色笔记本,失主陈’,你看到就知道是我。”
陈幽在纸上画着咖啡馆的位置,“你要是遇到困难,就去找李石曾先生在巴黎的朋友,报‘北平李先生介绍’,他会帮你。”
苏木认真记着,眼眶有些发红:“默之,咱们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北平的战友们,还有韶山的乡亲们,都等着咱们呢。”
“放心,咱们一定好好学,早点回来。”
陈幽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等咱们把法国的经验带回来,就帮农民建农会,帮工人建工会,让革命的火种烧得更旺!”
深夜,陈幽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既激动又不舍。
激动的是,能去法国学习先进经验,为革命寻路;不舍的是,要离开北平的战友,离开子仁、李大钊先生,离开牵挂的韶山乡亲。
他想起申请里写的“赴法非为个人求学,乃为革命寻路”,想起宣誓时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心里的不舍渐渐被坚定取代。
他知道,这次赴法,不是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归来;不是个人的远行,是为了革命的未来。
天快亮时,陈幽终于睡着,梦里,他站在法国的工厂里,和工人交流;站在巴黎的街头,传播革命思想;回到韶山,带领佃户们建立农会,笑着向子仁汇报学习成果……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