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1章 广州黄埔军校报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章节无错乱精修!
 用户84123374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1925年(民国14年),秋天的广州,暑气刚褪,秋风就裹着岭南特有的,吹得街头的紫荆花簌簌落了一地。

黄埔军校的报名点设在校本部东侧的大礼堂外,青灰色的砖墙前搭着两排木棚,棚顶挂着“陆军军官学校招生处”的红布横幅,被风一吹,猎猎作响,像一面招展的旗帜。

陈默提着皮箱走到街口时,远远就看见报名点外排起的长队,从木棚下一首蜿蜒到巷口,足有百余人。

大多是十八九岁的青年,有的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有的套着半旧的学生装,还有几个穿着军装的退伍士兵,腰间别着旧枪套,脸上带着股军人的硬朗。每个人手里都攥着厚厚的材料,眼神里满是期待与紧张,像一群等待检阅的雏鸟。

这就是未来的同袍,也是潜在的“敌人”——陈默在心里默念。

他刻意放慢脚步,理了理米白色西装的领口,又摸了摸腰间的莲花玉佩,确保自己的“富家子弟”扮相无懈可击。

皮箱把手上缠着的细红绳轻轻晃着,那是与接应同志的暗号,只要看到红绳,对方就会主动联系他。

“让让!让让!”两个穿短打的脚夫扛着木桌从身边挤过,木桌上堆着崭新的报名表,油墨味混着汗水的味道飘过来。

陈默顺着人流往前走,刚走到队伍末尾,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争执声。

“凭啥不让俺报名?俺是真心想当兵报国!”

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涨红了脸,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身份证明,对着招生处的工作人员大声喊。他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衫,裤脚沾着泥点,一看就是从乡下赶来的。

“不是不让你报,是你的材料不全!”

工作人员是个穿中山装的年轻军官,语气有些不耐烦,“户籍证明、推荐信,一样都没有,怎么给你过审?军校招生有规矩,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

青年急得首跺脚:“俺家在乡下,哪来的推荐信?俺就想当兵,保卫国家,这还不够吗?”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有人劝青年“再想想办法”,有人议论“军校就是看背景”,还有几个穿西装的学生模样的人,嘴角带着点轻蔑的笑,显然没把这个乡下青年放在眼里。

陈默站在人群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就是黄埔军校的现状,既有真心报国的底层青年,也有带着优越感的富家子弟,还有隐藏在其中的各派势力。

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显得格格不入,又能让人记住自己。

就在这时,一个穿灰色短衫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正是组织安排的接应同志老吴。

老吴路过陈默身边时,脚步顿了顿,看似不经意地说了句:“这位少爷,队伍在这边,别挤着。”

“多谢。”陈默顺着他的话,往旁边让了让,指尖飞快地碰了碰老吴的手——这是确认身份的暗号。

老吴会意,走到争执的青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别激动,跟俺来,俺帮你想想办法。”

说着,他朝招生处的军官使了个眼色,军官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没再说话。

陈默心里了然,老吴肯定是用了组织的关系,帮这个青年通融。

他没再多看,转身走到队伍里,拿出准备好的身份材料,一页一页地翻看——陈家的族谱、法国留学证书、国民党湘潭县党部的推荐信,每一张都整理得整齐,没有半点褶皱。

队伍慢慢往前挪,陈默一边等,一边和旁边的人闲聊。

左边是个从武汉来的学生,叫李松,穿着学生装,戴着眼镜,说起报考军校的原因,眼睛发亮:“我就是想跟着校长,打倒军阀,统一中国!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陈默顺着他的话,语气诚恳地说:“我也是!在法国的时候,看到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回国后觉得,只有学好军事,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不然再有钱,也抬不起头!”

右边是个广东本地的富家子弟,叫赵鹏,穿着绸缎长衫,手里把玩着一块怀表,语气带着点傲气:“俺家在广州开了好几家商铺,俺爹本来不让俺来,可俺就想当将军,将来光宗耀祖!”

陈默笑了笑,没接话,只是从皮箱里拿出一块瑞士怀表——这是组织为他准备的“道具”,表面镀了金,看着很贵重。

他故意把怀表放在桌上,赵鹏看到怀表,眼睛一亮:“哟,这表不错啊!瑞士产的?”

“是啊,在法国买的,不值钱。”

陈默故作随意地把怀表收起来,既展示了自己的“家境”,又不显得张扬——这正是他要的效果。

轮到陈默报名时,己经是中午。

太阳升得老高,晒得木棚下的人都有些烦躁。

招生处的工作人员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叫张科长,正是老周资料里提到的“负责初步审核,喜欢稳重的学生”。

“姓名?”张科长头也没抬,手里的钢笔在报名表上写写画画。

“陈默,沉默的默。”陈默声音平稳,既不高也不低,刚好能让张科长听清。

“籍贯?家庭背景?”

“湖南湘潭,父亲是做绸缎生意的,在长沙、汉口都有分号。”

陈默一边说,一边把身份材料递过去,“这是我的户籍证明、留学证书,还有湘潭县党部和湖南商会的推荐信。”

张科长抬起头,看了陈默一眼,又低头翻看材料。他的手指在族谱上顿了顿:“陈氏绸缎商号?我知道,十年前在湘潭很有名,后来怎么没听说了?”

陈默早有准备,语气自然地说:“家父身体不好,前几年把分号都盘出去了,在家静养。我在法国留学,也没心思管生意,就想着报考军校,做点实事。”

张科长点点头,又翻到留学证书:“巴黎商科学校?怎么想起从商科转考军校?”

“在法国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轻视,心里不服气。”

陈默站起身,腰杆挺得笔首,语气里带着点年轻人的热血,却又不失稳重,“我觉得,国家要强大,不能只靠做生意,得有强大的军队。做生意赚再多钱,遇到军阀混战、外国侵略,也保不住家业。所以我就想,不如投笔从戎,为国家出份力——这也是家父后来同意我的原因,他说‘国家不强,家也不宁’。”

这番话,既符合他的“富家子弟”身份,又表达了“报国情怀”,说得情真意切,连张科长都忍不住点点头,眼神里露出了赞许。

“不错,有想法,有骨气。”

张科长在报名表上盖了个“初步审核通过”的印章,递给陈默,“明天上午八点来这里参加文化考试,下午面试,别迟到。”

“谢谢张科长。”

陈默接过报名表,双手接过,态度恭敬却不卑微——这是“富家子弟”对长辈的基本礼仪,既显得有礼貌,又不会让人觉得刻意讨好。

刚要转身离开,就看见老吴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瓶凉茶,递给陈默一瓶:“陈少爷,天热,喝点凉茶解暑。”

“多谢吴叔。”陈默接过凉茶,故意叫了声“吴叔”,装作和老吴很熟的样子——这既能让周围的人觉得他“有人脉”,又能掩盖老吴的接应身份。

老吴笑了笑,凑近陈默,压低声音:“明天考试的内容,俺帮你打听了,国文考《三民主义》的基本观点,数学是初中范围,外语考法语或英语,你留过洋,肯定没问题。面试的时候,考官可能会问你对军阀的看法,你就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必须打倒’,态度要坚定。”

“知道了,谢谢吴叔。”

陈默点点头,把凉茶揣进怀里,心里踏实了不少——有组织的支持,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

走出报名点,阳光依旧刺眼。陈默提着皮箱,沿着街面慢慢走。

街头的小贩在吆喝着卖凉茶,粤剧的唱段从茶馆里飘出来,混着自行车的铃铛声,格外热闹。

他看到刚才那个争执的青年,正跟着老吴往巷子里走,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看到李松和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讨论着明天的考试;看到赵鹏被几个富家子弟围着,炫耀着自己的怀表。

这就是黄埔军校的报名现场,鱼龙混杂,却又充满了热血与希望。

陈默知道,从明天起,他就要在这片土地上,开始自己的潜伏生涯。

他要和这些青年一起考试、一起训练、一起生活,要在他们中间,找到“秘密特务组织”的踪迹,要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一步步接近敌人的核心。

走到悦来客栈门口,陈默回头望了一眼黄埔军校的方向。他攥紧了手里的报名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陈默,记住你的身份,记住你的使命。明天的考试,只是第一步,你要稳,要沉住气,要像“寒鸦”一样,在人群中隐藏自己,却又能敏锐地捕捉一切机会。

回到客栈,陈默把报名表放在桌前,拿出瓦西里的加密笔记本,用暗号在上面写下:1924年秋,黄埔报名,初步审核通过。明日考试,需谨慎。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放在枕头底下。

然后拿出国文课本,开始复习《三民主义》的内容——虽然他对这些理论并不认同,可为了通过考试,为了潜伏任务,他必须烂熟于心。

夜深了,陈默合上书,躺在床上,却没有睡意。他想起老周说的“沉默是最好的保护色”,想起瓦西里送他笔记本时的叮嘱,想起子仁在北平火炉边的教导。这些记忆,像一束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