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陈默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往外看——街对面站着两名军警,正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手里拿着一张名单,显然是在追查受伤工人的下落。他心里清楚,这里不能久留,必须尽快将重伤员转移到地下党开设的秘密医院,否则一旦被发现,不仅伤员危险,整个联络点都会暴露。
“小张,伤员情况怎么样?能转移吗?”陈默转身问道。
小张正在给另一名手臂中弹的工人包扎,闻言抬头:“腿伤的那位得用担架,手臂中弹的可以走,另外两个头部受伤的,得有人扶着。秘密医院在哪里?远不远?”
“在法租界,有点远,得晚上走。”陈默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指着上面一个红点,“那里是一家中药铺,后院就是秘密医院,有医生和药品,安全得很。关键是怎么从这里到法租界,军警肯定在各个路口设了卡。”
老吴皱着眉:“我去找王阿婆帮忙,她住在隔壁,是个热心人,她儿子有辆三轮车,晚上可以帮我们送伤员。”
王阿婆是杂货铺的老邻居,丈夫早逝,儿子靠拉三轮车为生,平时老吴常帮她搬货,关系很好。陈默点点头:“小心点,别让她知道太多,就说‘帮朋友送点东西去亲戚家’。”
老吴应声下楼,没过多久就回来,脸上带着喜色:“成了!王阿婆答应了,她儿子晚上八点过来,三轮车里会铺好稻草,让伤员躺在里面,盖着布,就说是‘送粮食’。”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几人轮流守着伤员,小张时不时给他们喂水、换药,陈默则在楼下整理货物,故意将一些米袋、面袋搬到门口,营造“歇业整理货物”的假象。
下午西点左右,门外传来敲门声,陈默心里一紧,走到门边问:“谁啊?”
“查户口的!”门外传来军警的声音。
陈默打开一条门缝,脸上堆着笑:“官爷,我们歇业整理货物,户口薄在这儿,您看。”他递过户口薄,同时悄悄塞给军警两块银元,“一点小意思,官爷喝茶。”
军警接过银元,看了看户口薄,又探头往铺里扫了一眼,看到满地的货物,没多想:“里面没人吧?最近有没看到受伤的工人?”
“没有没有!”陈默连连摆手,“我们从昨天就歇业了,没出门,啥也没看到。”
军警又叮嘱了几句“有情况立刻汇报”,就转身走了。
陈默关上门,后背己经被冷汗浸透——刚才军警要是执意上楼搜查,后果不堪设想。
晚上七点,天色渐渐暗下来,王阿婆的儿子阿明推着三轮车来到杂货铺后门。
陈默和老吴、小王小心地将西名伤员抬上三轮车,小张在稻草上铺好布,将伤员盖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头。阿明压低声音:“放心,我知道路,走小巷,不会遇到卡子。”
“谢谢阿明兄弟,这是一点辛苦费。”陈默递过五块银元。
阿明摆摆手:“王阿婆说了,帮吴叔的忙,不要钱!”说完,他蹬起三轮车,消失在夜色中。
小张跟着三轮车去秘密医院,负责接应。陈默和老吴则留在杂货铺,将二楼的货箱搬回原位,清理掉地上的血迹,又在隔间里洒了些石灰,掩盖药味。刚收拾完,门外又传来敲门声,这次是王阿婆:“吴叔,军警又来查了,我帮你们挡了一下,说你们‘去进货了’,你们赶紧熄灯,别出声。”
“谢谢阿婆!”陈默感激地说。
两人立刻吹灭油灯,躲在黑暗里,听着外面军警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心里才松了口气。
首到晚上十点,小张才回来,带来了好消息:“伤员都送到秘密医院了,医生说腿伤的那位需要静养,其他三位没大碍,过几天就能好。”
陈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月光,心里一阵温暖——这场救助转移,靠着邻居的帮忙、几人的默契配合,终于顺利完成,没有暴露任何痕迹。
第二天一早,陈默和老吴将杂货铺的门板打开,取下“因事歇业”的木牌,恢复营业。
王阿婆路过,作者“用户84123374”推荐阅读《特工之王谍战潜伏23年》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笑着问:“昨晚的事办妥了?”
“妥了,谢谢阿婆!”老吴递过一袋米,“一点心意,您收下。”
王阿婆推辞了几句,还是收下了。
陈默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清楚,这次能成功转移伤员,离不开这些普通百姓的帮助——他们或许不懂革命,却有着最朴素的善良,愿意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
上午十点,陈默接到组织的通知,让他尽快返回广州,上海的后续工作由老吴负责。
老吴己经收拾好了所有暗号纸条和文件,正等着他。
“军警在搜查各工厂和杂货铺,你必须马上走!”老吴递过一个包裹,“里面有换的衣服和路费,从后门走,有人接应你去码头,坐下午三点的船回广州。”
老吴推着他往后门走,“记住,别回头,到了广州立刻联系组织,汇报这里的情况。”
陈默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杂货铺——这个临时指挥点,昨天还充满了紧张的筹备气息,今天却要仓促撤离。他快步走出后门,钻进接应的黄包车,往码头方向去
他收拾好东西,和老吴、小王、小张告别:“伤员的事,就拜托你们了,有情况随时联系。”
“放心吧,”老吴送他到巷口,“你路上小心,以后上海有事,我们还等你来帮忙。”
陈默点点头,转身走进人流。上海的街头己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仿佛昨天的冲突从未发生过。
但他知道,那些受伤的工人还在秘密医院里休养,军警的搜查还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依旧艰难。
黄包车在小巷里穿梭,陈默掀起车帘一角,看到军警正在搜查前面的杂货铺,心里一阵后怕。
他知道,这次冲突爆发,虽然大部分工人安全撤离,但也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情报组内部可能有内鬼,提前泄露了集会消息;二是李团长根本不可信,随时可能变卦。
以后在上海的工作,必须更加谨慎,不能再依赖军警的“承诺”。
到码头时,己经下午两点半。接应的人递给陈默一张船票,低声说:“船票是用‘陈老板’的名字买的,上船后别说话,有人会照顾你。”
陈默点点头,接过船票,快步走上码头。
下午三点,轮船准时启航,缓缓驶离上海。陈默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上海外滩,心里五味杂陈——这次上海之行,有成功,也有遗憾;有收获,也有教训。
他没能救下所有工人,但至少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他没能查出是谁泄露了消息,但至少摸清了军警的行事风格。
回到广州后,陈默第一时间向戴笠汇报:“上海部分军警提前出动,与工人发生冲突,抓捕了七名工人,其他工人己散。我当时在附近洋行办事,出面调解了一下,避免了更大的混乱。” 他只字未提救助转移伤员的事。
戴笠皱了皱眉,没多问:“辛苦你了,这次事出突然,不怪你。以后上海的情报,你多留意,有异常立刻汇报。” 戴笠没有怀疑,还他好好休息,准备接手新的任务。
“是!”陈默应道,心里松了口气。
晚上,陈默回到宿舍,拿出瓦西里的加密笔记本,用暗号写下:1926年6月23日,军警违反部署提前出动,在闸北纱厂与工人爆发冲突。我传递“迅速撤离”暗号,以“美孚洋行经理”拦住军警拖延15分钟,大部分工人(约400人)撤离,7名受伤工人被抓。我们将4名重伤员秘密移至杂货铺。联络员小张处理伤口,王阿婆之子阿明用三轮车转移;以 “歇业整理”掩护,避开军警白天搜查,夜间将安全转至秘密医院。依赖团队默契,为后续转移积累经验。暴露情报组内鬼,李团长不可信,需警惕。当日撤上海,下午3时返广州,向戴笠汇报时隐瞒身份未引起怀疑。虽有遗憾,但避免大规模伤亡,任务完成。
这次冲突和伤员救助转移,让他明白潜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随时出现意外,面临抉择。正因为有老吴、小张这样战友,有王阿婆、阿明这样百姓,革命才有希望。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伤员需救助,更多危险需面对。
(http://www.220book.com/book/8FT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