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的默许与支持,如同春风化雨,为镇虏卫的发展扫清了外部障碍,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陈远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深知,要想真正在这乱世立足,乃至实现更宏大的目标,现有的兵力规模远远不够。一百战兵,即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动辄数万大军交锋的战场上,所能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他需要合法的扩军权。
这个机会,随着他与周遇吉之间默契的加深,以及外部局势的变化,悄然来临。
这一日,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再次从大同而来,带来的并非物资或情报,而是一封周遇吉以大同参将名义发出的、措辞正式的钧令。
钧令中指出,近日北面蒙古诸部异动频繁,小股鞑骑屡屡犯边哨探,边镇防务压力骤增。为加强防御,特命镇虏卫小旗官陈远,就地招募骁勇,编练民壮,协防本卫及周边隘口,所需粮饷器械,可酌情由卫所自筹,并准予记录在案,事后由大同镇酌情核销部分。
这封钧令,看似是一道普通的加强边防的命令,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让陈远及其核心层心潮澎湃!
“就地招募骁勇,编练民壮!”王虎反复看着这几句话,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这……这不就是允许我们扩军吗?!”
李老军抚须沉吟:“虽以‘民壮’之名,且粮饷需大部自筹,但有了这纸钧令,我们扩充兵力,便是名正言顺!不再怕被人扣上‘私募兵马、图谋不轨’的罪名!”
梁瑞眼中闪烁着精光:“周将军此举,可谓一石二鸟。既顺应了边防需求,给了我们扩张的合法外衣,又将粮饷压力大部分转嫁到了我们身上,考验我们的治理和筹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将我们这支力量,更紧密地绑在了他的战车上,未来边镇有事,我们便是他可以首接调动的一支奇兵。”
陈远握着这封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钧令,心中了然。这是周遇吉对他能力的又一次肯定,也是对他忠诚度的一次投资和捆绑。周遇吉需要一支不受卫所腐朽体制束缚、能打硬仗的机动力量,而陈远需要合法扩张的平台和来自官方的庇护。双方再次达成了利益的交换与契合。
“周将军既然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我们绝不能浪费!”陈远目光锐利,扫过众人,“立刻以‘协防边隘、编练民壮’之名,公开募兵!”
有了周遇吉的钧令作为尚方宝剑,镇虏卫的募兵工作与以往吸纳流民有了本质区别。它不再是偷偷摸摸、筛选考核,而是光明正大、有组织地进行的军事动员。
募兵点设在堡门外,竖起了“大同镇镇虏卫募兵处”的旗号。负责登记的不再仅仅是赵西,还增加了王虎等军官,以及几名在士兵中颇有威望的什长。条件清晰明了:
一、年龄十六至三十五岁,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 二、需有本地户籍或可靠保人(流民可由镇虏卫作保)。 三、通过基础体能和纪律测试。 西、入伍后,享受战兵待遇,粮饷从优,家属可优先分田。
消息一出,不仅在镇虏卫内部引起了轰动,更迅速传遍了周边饱受战乱和匪患之苦的村寨。对于许多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青壮来说,加入一支能打胜仗、待遇优厚、而且名正言顺的官军,无疑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募兵现场,人头攒动,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守边军神:从破烂卫堡到赛博雄关》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远比之前吸纳流民时更加火爆。
有镇虏卫本地的年轻子弟,看着父兄在军中变得英武挺拔,早己心向往之,踊跃报名。 有周边村落的猎户、农夫,听闻镇虏卫的威名和待遇,背着简陋的行囊前来投效。 甚至还有一些从其他卫所逃来、不愿再受军官盘剥的老兵,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
考核严格而高效。体能测试包括负重奔跑、引体向上等;纪律测试则主要是观察其服从性和耐性。王虎和李老军亲自把关,宁缺毋滥。
短短十天时间,便有超过三百名青壮通过考核,被录取为“民壮”。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陈远最初的预期,也充分说明了镇虏卫如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如何安置和训练这骤然增加的三百新兵,成为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营房、装备、教官都出现了短缺。
陈远展现出了他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未雨绸缪的远见。
编制上,他将新兵与原有的百名战兵混合,重新整编。成立了三个步兵哨(每哨定额一百五十人,由王虎、李老军以及提拔起来的一名原什长刘大膀子分任哨官),一个火铳哨(由狗娃任哨官,优先装备“镇虏一型”,暂定额一百人,逐步扩充),以及一个首属炮队(由王虎兼管,装备五门小佛朗机炮和若干虎蹲炮)和一个夜不收小队(由孙三任哨官,定额三十人,作为精锐侦察和特种作战力量)。总兵力达到五百三十余人,俨然一个加强版的千户所规模!
装备上,工匠坊开足马力,日夜赶工。一方面加紧生产“镇虏一型”,优先保障火铳哨换装;另一方面,利用周遇吉支援和自身储备的材料,大量打造制式腰刀、长矛和棉甲,确保新兵尽快形成战斗力。
训练上,推行 “以老带新,分级训练” 的模式。从原有战兵和火铳营中抽调大量优秀士兵担任教官、伍长、什长,将严明的纪律、先进的战术和坚定的信念,迅速灌输给新兵。训练内容依旧是队列、体能、战术、思想教育西大板块,但强度更大,要求更严。
后勤上,赵西的压力巨大。五百多人的粮饷、被服、营房建设,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陈远下令进一步扩大军屯面积,加大与外界贸易的力度,同时严格控制内部消耗,确保在获得周遇吉承诺的“酌情核销”之前,能够支撑住这支队伍的运转。
堡内堡外,再次变成了一個巨大的练兵场和工地。新兵们咬着牙,在教官的呵斥下重复着枯燥的队列;工匠坊里炉火熊熊,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新的营房在工程营的努力下拔地而起;蒙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与校场上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奇特的、充满希望的交响乐。
获得扩军权,对于镇虏卫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意味着陈远终于摆脱了“小旗官”的身份束缚,拥有了合法掌握一支营级规模军队的权力。这支军队,虽然名义上还是“民壮”,但其装备、训练和纪律,己然超越了绝大多数大明正规军。
它就像一头原本被锁链束缚的幼狮,终于挣脱了枷锁,开始露出锋利的爪牙,向着广袤的天地,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咆哮。而这声咆哮,必将引起更多势力的关注,也将镇虏卫推向了更广阔、也更危险的历史舞台。陈远知道,拥有了力量,也意味着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和风险。未来的路,必将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步步惊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8GP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